二、(每小題3分,共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畫竹:越名教而任自然天 明   在靜物之中,竹的品*尤...

來源:國語幫 1.34W

問題詳情:

二、(每小題3分,共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畫竹:越名教而任自然天 明   在靜物之中,竹的品*尤...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畫竹: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  明

    在靜物之中,竹的品*尤為特殊:像樹一般挺拔堅硬,卻“莖中空、無年輪”,可謂“不剛不柔,非木非草”。詩人白居易在《畫竹歌》中感慨道:“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那介於草木之間剛柔並濟的神韻,為歷代畫家“望竹興歎”的原因。

    唐代以前,即便是描繪“竹林七賢”的畫作,背景也只是鬆、柏、柳、槐及一些無名的闊葉樹,鮮有竹的出現。唐代竹畫興起,唐代蕭悦和北宋文同尤為出名。文同愛竹,到了“深入竹鄉,以竹為妻”的地步,他的畫竹心法被蘇軾盛讚,後凝練為成語“胸有成竹”。

    蘇軾認為,敗筆於竹下的畫家們總是糾結於對竹竿、枝、節、葉等局部的剖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對竹整體觀感的把握,陷入了技術理*,使畫作技巧有餘而精神不足。文同畫竹之所以丰神飄灑,在於他“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文同畫竹不是邊看邊畫、邊想邊畫,而是透過細緻周到的觀察,在腦海中提煉出竹的神韻氣度,察其“神”而非察其“身”,一旦下筆,便一氣呵成。

    元明時期竹畫*為*畫中的一個門類,各種版本的《竹譜》更是對畫竹的理論和技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元代畫家李衙認為畫竹葉“粗忌桃葉,細忌柳葉”,竹葉是畫竹尤難把握的。清代鄭板橋卻對前輩立下的規矩作出了反思:“始餘畫竹,不敢為桃柳葉,為竹家所忌。近頗作‘桃葉柳葉而不失為竹意……古來畫家習俗皆成陋語也。”在鄭板橋看來,畫竹“總要以氣韻為先”,所謂氣韻,是指竹子的生理結構和生長規律在自然界風霜雪雨、明晦*晴中所呈現出來的體態和動感,是竹子固有習*中所藴含的自在之美。只要能把這美感表現到位,至於葉之繁與疏、枝之斜與直、竿之粗與細等,都不必過於計較。

    以氣韻為先的理念,在“揚州八怪”的竹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金農喜歡觀摩竹影,“每高舂夕晡時就日影寫其狀”,筆下的竹葉好似深秋的紅楓;李方膺擅長畫“風”,名作《瀟湘風竹圖》中的竹葉好像飄揚在寒風中的碎布條,給人以忽看不似畫,側聽有秋聲之感。鄭板橋在《板橋題畫蘭竹》提到:“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

    胸有成竹和胸無成竹的差別在於,前者之“成”是整體、完成之意,後者之“成”則是成例、成見之意。胸有成竹所強調的是畫家要有整體感,不能把竹子視為竿、莖、枝、葉簡單的組合;胸無成竹強調的則是畫家不能被已經形成的規矩所束縛,失去藝術的想象力。畫家只有具備了整體感和大局觀才能不為物所役,擺脱呆板的“匠氣”;而只有做到胸無成見,才能不為人所役,從而捕捉到自然的“靈氣”。因此,“胸有成竹”和“胸無成竹”共同體現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藝術追求。

    回顧“胸有成竹”和“胸無成竹”這段藝術小史,我們可以領略到竹有節、虛心、剛柔並濟的意象與*傳統文化內在之契合,同時也看到了*藝術在處理畫竹時所展現的辯*統一的理念,這大概是國學大家陳寅恪先生曾把*文化稱為“竹的文化”的原因之一吧。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竹不剛不柔,非木非草,那剛柔並濟的神韻難以表達,這也是唐代以前鮮有竹畫出現的原因。

B.竹畫興起於唐代,元明時期*為*畫中的一個門類,對畫竹的理論和技法有了系統的總結。 

C.李衍認為畫竹葉“粗忌桃葉,細忌柳葉”,鄭板橋則認為把竹葉畫成桃葉柳葉也能表現出竹意。

D.陳寅恪把*文化稱為竹的文化,是因為竹子有節、虛心、剛柔並濟的意象與*文化相契合。

7.下面有關“胸有成竹”和“胸無成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胸有成竹是指不對竹竿、枝、節、葉等作局部的技巧處理,而是對竹作整體把握,提煉出竹的神韻氣度。

B.金農竹畫的竹葉似深秋的紅楓,李方膺筆下的竹葉像飄揚在寒風中的碎布條,二者都體現了胸無成竹的理念。

C.胸有成竹強調畫竹要有整體感和大局觀,胸無成竹則重視畫竹不要被已有的規矩所束縛,二者都是為了創作出藝術精品。

D.畫家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擺脱呆板的匠氣;只有做到胸無成竹,不為人所役,才能具有自然的靈氣。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板橋書齋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其“領異標新”的主張體現了胸無成竹的理念。

B.莊周筆下的庖丁在解牛時,不用眼睛去看,全憑精神意念在活動,其高超的技藝達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

C.近代藝術家吳昌碩將篆刻的章法、體勢揉進竹畫,使筆下竹葉猶如篆書之撇捺,體現了胸有成竹的畫竹理念。

D.馮驥才説:“散文隨筆當胸無成竹。情如春雨,淋淋一澆,青枝碧葉盈盈全冒出來。”這與畫竹的胸無成竹觀點相近。

【回答】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6.D  【解析】表述過於絕對,原文“這大概是”只是表推測。

7.A  【解析】“不對竹竿、枝、節、葉等作局部的技巧處理”不當。

8.C  【解析】應為“體現了胸無成竹的畫竹理念”。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