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後面的題。雕不出來⑴不記得是哪一年了,楊振寧教授跟我閒談時説:“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

來源:國語幫 2.5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後面的題。雕不出來⑴不記得是哪一年了,楊振寧教授跟我閒談時説:“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後面的題。

雕不出來

⑴不記得是哪一年了,楊振寧教授跟我閒談時説:“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完全照本人的原尺寸,不但不會逼真,反而會顯得小了。熊秉明要為我雕一個像,把我們從幾歲開始就在一塊兒的感情全雕進去。”他的神氣,很是希望這座像能雕成。説這話時,他六十歲左右。

⑵受他這幾句話的影響,我想起從前在舊金山,見到孫中山的雕像,那像小得出奇。那是當時的華僑為尊崇孫中山才按照標準的尺寸雕成的。雕成這樣小,絕不是故意的,只是不知道雕刻其實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如果像科學似的,絲毫不差地按尺寸雕出就不生動了。我又想起在費城的富蘭克林的雕像來。那是富蘭克林剛到費城的模樣,好像是個窮學生夾着一包書,匆匆趕路的打扮。我站在那座銅像面前,為那風神所吸引,不想走。回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生宿舍後,心裏還在興奮,竟不能自已。念及此,我不禁暗暗叫着:“楊振寧這位專講精確的大科學家,他的雕刻理論也這麼精*!”

⑶後來,我又去拜訪楊振寧。劈頭一句:“楊先生,熊先生替你雕的像,雕好了嗎?”楊教授望着窗外,有些悽然地説:“沒有雕出來。”我比他還要期待看到這個雕像,所以就更覺得失望,只好告辭。

⑷前幾個月看報,楊教授自幾歲時就要好的朋友熊秉明逝世了。從報上看到熊秉明的作品,是魯迅的像,原來是鐵雕,把魯迅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神氣雕出了幾分,至於“俯首甘為孺子牛”則不大看得出來。也許“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對自己的期許,從他本人的相貌上根本看不出來。

⑸我想楊振寧的雕像,熊秉明一定非常努力地雕過,但結果是沒有雕出來。怎麼把從七八歲到七八十歲七十多年的交情都雕進去?這個目標可能根本不能求之於雕刻。“觀古今於須臾”,是東方的辭賦上説的;“剎那即永恆”,是西方詩篇上説的。也許熊秉明還達不到這個境界,況且即令可致,亦不可求。也許不知*過多少次*,彎過多少次鐵桿,也許人像都已成形了,但自己左看右看,均不滿意,就告訴楊教授説:“我雕不出來,也決意不雕了。”其實,豈止雕刻如此,藝術創作皆如此,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貴的也許均不可求。

⑹想起了我與楊教授初識的情形。

⑺楊、李獲得諾貝爾獎前夕,我在賓大正念書,忽聞楊振寧來演講。我約了同學斯乃德。這個同學是電機系的,還不知道楊。剛在廳內坐下,斯乃德望着講台上驚訝地説:“啊!這位楊博士可真漂亮呀,為何不到好萊塢走走,一定立時被星探發現。”我以為他開玩笑,但他的確是嚴肅而誠實的。

⑻楊教授確實漂亮,那兩道目光如閃爍的星光。斯乃德仍在惋惜:“可惜呀可惜,你看,只是呀他太用功了,背有一點點駝了。”

⑼三十多年以後,我在*中文大學發展電子系,楊振寧來了。我介紹這位貴賓時説: “諸位同仁,我初次見楊教授時,覺得他像電影明星。二三十年後,現在大家看,他依然像電影明星!現在改行,猶未為晚!”我同學當年説的是實話,我引他的話,也是實話。

⑽二○○二年,*出了一本《楊振寧傳》。我打開來看,圖片幾乎都是楊教授提供的,第五十六頁是楊教授小時候的照片,他的父親在後面題了字:“振寧似有異稟,吾欲字以伯瓌……”下面有著者的説明:吾欲字以伯“懷”。

⑾為謹慎起見,我給妻子打了個電話:“楊振寧的‘字’,可能是‘伯懷’嗎?”妻子斬釘截鐵地説:“不可能,一定是伯‘瓌’。”她接着又説:“‘瓌’這個字通瑰奇的‘瑰’,多出現在賦裏面。比如曹子建的《洛神賦》有‘瓌姿豔逸,儀靜體閒’的句子。從外在看是美丰儀,從內在看自然是異稟了。‘伯’是長子,父親在端詳十二歲長子的相片,愈看愈心動,而‘欲字以伯瓌’,其期許多深啊!”

⑿有些像,雕不出來,也許不是壞事;有些傳,寫不出來,也許也不是壞事。

(取材於陳之藩《雕不出來》,有刪改)

1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標題“雕不出來”,儘管用語通俗,卻內涵豐富,既關乎藝術,又關乎人生。

B.首段提到楊教授對為自己塑像一事的期待,為後文寫他的悽然和我的失望鋪墊。

C.熊秉明未能雕出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是出於他擅長的鐵雕的侷限。

D.“觀古今於須臾”“剎那即永恆”意在表現作者的審美觀和對雕塑家的最高要求。

E.文中多處引用了人物的對話,給人較強的現場感,令讀者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12.根據文意,概括第⑵段“他的雕刻理論”指什麼。(4分)

13.全文來看,作者在第⑺⑻兩段記敍“我與楊教授初識的情形”有何作用?(5分)

14.文章最後一段,作者説“有些像,雕不出來,也許不是壞事;有些傳,寫不出來,也許也不是壞事”。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5分)

【回答】

11.C   D

12.雕塑不是科學而是藝術,應該有所放大,突出人物的風神,以求生動。

13.①意在表現楊教授年輕時外表的漂亮,以及其內在的勤奮與用功;②承接前文相貌刻畫在藝術作品中相對易於表現的意思,表明沒有雕出來楊振寧的原因應該是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貴的東西難於呈現;③以回憶初識楊教授時對其外在內在多方面感受表明對楊教授的藝術呈現之難,引出下文對《楊振寧傳》未能準確、全面地表現人物做鋪墊。

14.楊振寧像沒有能夠雕出來,因為雕像這樣的造型藝術遠不能表達他給人的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貴的感受;《楊振寧傳》沒有能夠真正寫出楊振寧的風采,因為一般學識與文字遠不能深刻呈現楊振寧個人的天賦異稟。這樣的無奈與遺憾的存在,恰恰從另一個角度表明生活中一些人事的美好與可貴。(或“一些美好的東西值得期待”“一些複雜的東西尚存在進一步品味的空間”等)。

【解析】

11.

試題分析:   掌握一種好的方法和技巧,對於正確篩選信息尤為重要。我們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一旦拿定哪一個信息句與題幹要求不相符時,就即可排除包含該信息句的選項,這樣就降低了選擇難度,甚至讓我們輕而易舉得出*。對於文中信息的篩選,一定要認真比對,巧辯真偽。尤其是在直接篩選人物*格的信息句時,就更要求在閲讀時把握與之相關的信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評分標準:每個要點1分。僅照抄原文“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完全照本人的原尺寸,不但不會逼真,反而會顯得小了”,只給1分。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內容上,意在表現楊教授年輕時外表的漂亮,以及其內在的勤奮與用功;結構上承接前文相貌刻畫在藝術作品中相對易於表現的意思,表明沒有雕出來楊振寧的原因應該是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貴的東西難於呈現。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楊振寧像沒有能夠雕出來,因為雕像這樣的造型藝術遠不能表達他給人的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貴的感受;《楊振寧傳》沒有能夠真正寫出楊振寧的風采,因為一般學識與文字遠不能深刻呈現楊振寧個人的天賦異稟。一些美好的東西值得期待”“一些複雜的東西尚存在進一步品味的空間。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