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孫覺,字莘老,高郵人。甫冠,從胡瑗受學。瑗之弟子千數,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年最少,...

來源:國語幫 2.9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孫覺,字莘老,高郵人。甫冠,從胡瑗受學。瑗之弟子千數,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年最少,...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孫覺,字莘老,高郵人。甫冠,從胡瑗受學。瑗之弟子千數,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年最少,儼然居其間,眾皆推服。登進士第,調合肥主簿。歲旱,州課民捕蝗輸之官,覺言:“民方艱食,難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盡力,是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説下之他縣。

王安石早與覺善,引用之。時呂惠卿用事,神宗詢於覺,對曰:“惠卿即辯而有才,過於人數等,特以為利之故,屈身於安石,安石不悟,臣竊以為憂。”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後王、呂果交惡。

青苗法行,覺奏條其妄。安石覽之,怒,覺適以事詣中書,安石以語動之,曰:“不意學士亦如此!”始有逐覺意。會曾公亮言畿縣散常平錢,有追呼抑配之擾,安石因請遣覺行視虛實。覺既受命,復奏疏辭行。遂以覺為反覆,出知廣德*,徙湖州。鬆*堤沒,水為民患。覺易以石,高丈餘,長百里,堤下化為良田。

徙福州。閩俗厚於婚喪,其費無藝。覺裁為中法,使資裝無得過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數,葬埋之費亦率減什伍。連徙亳、揚、徐州。徐多盜捕得殺人者五其一僅勝衣疑而訊之曰我耕於野與*遇強以梃與我半夜挾我東使候諸門不知其他也問吏:"法何如?"曰:"死。"覺止誅其首,後遂為例。進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數月,以疾請罷。哲宗遣使存勞,賜白金五百兩。卒,年六十三。

覺有德量,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鐘山,覺枉駕道舊,為從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誄,談者稱之。有《文集》《奏議》六十卷,《春秋傳》十五卷。

(節選自《宋史·孫覺傳》,略有刪改)

【注】散常平錢:青苗錢。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徐多盜/捕得殺人者五/其一僅勝衣/疑而訊之/曰/我耕於野/與*遇/強以梃與我/半夜挾我東/使候諸門/不知其他也/

B.徐多盜捕/得殺人者五其一/僅勝衣疑/而訊之/曰/我耕於野與*/遇強以梃與我/半夜挾我東/使候諸門/不知其他也/

C.徐多盜捕/得殺人者五其一/僅勝衣疑/而訊之/曰/我耕於野/與*遇/強以梃與我/半夜挾我東/使候諸門/不知其他也/

D.徐多盜/捕得殺人者五/其一僅勝衣/疑而訊之/曰/我耕於野與*/遇強以梃與我/半夜挾我東/使候諸門/不知其他也/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冠,文中指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員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

C.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一般加“宗、祖”等字,如神宗、哲宗、漢高祖等。

D.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後錄取成為進士。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孫覺關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職時,反對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壩,為民謀利;他糾正福建婚喪的不良風俗,有利百姓。

B.孫覺有見識。孫覺認為,呂惠卿能言善辯,有才華,因利益而屈身於王安石,王安石卻不明白。後來事實*實了孫覺的看法。

C.孫覺有德行、度量。他早年與王安石交好,後被王安石貶斥,王安石退職後,他主動和王安石來往,王安石死後,他寫文章悼念,被人稱讚。

D.孫覺得罪王安石,遭到驅逐。他對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後對他很不滿,就指使曾公亮説下面青苗錢管理混亂,趁機把孫覺逐出京城。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民方艱食,難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盡力,是為除害而享利也。

(2)安石覽之,怒,覺適以事詣中書,安石以語動之。

【回答】

13.A

14.B

15.D

16.(1)百姓正難以吃上飯,難以用威勢來督促他們。如果用米來交換,(他們)一定盡力,這是除去禍害而得到利益。(得分點:艱、易、“難督以威”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王安石看了,生氣,孫覺正好因為有事到中書省,王安石用言語動搖孫覺。(得分點:適、詣、動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畫線句子中,“徐”承接上文,指的是答謝,“多盜”,是説盜賊多,“捕”是説抓捕,因此“盜”“捕”之間應斷開,排除BC兩項,“耕”是動詞,它的賓語應是“野”,“*”是指某一個人,所以,應在“野”後斷句,可排除D項。原文加標點為:徐多盜,捕得殺人者五,其一僅勝衣,疑而訊之,曰:“我耕於野,與*遇,強以梃與我,半夜挾我東,使候諸門,不知其他也。”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文意斷句。②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對話常以“曰”、“雲”、“言”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③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

14.

試題分析:B項,“掌管文武官員任免”錯,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吏部是*古代官署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勛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類似今天的中華*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在大綱卷中出現後一直是課標中的必考題。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後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

15.

試題分析:D項“指使曾公亮説下面青苗錢管理混亂”與原文不符,本選項對應的原文為“會曾公亮言畿縣散常平錢,有追呼抑配之擾”,應是恰好曾公亮説下面青苗錢管理混亂。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把握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重點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沒有賞析的內容。解答時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敍述或分析的錯誤一般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有: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人物的事蹟張冠李戴;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人物*格陳述不恰當;憑空添加,無中生有;強加因果關係。答題時注意“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差別和重點詞語的翻譯,還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係。一般文言中經常省略主語,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語,區分“人物”,總體關照段首的“時間”、“地點”,區分“事件”表述是否錯誤等。

16.

試題分析:本題解答時注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尤其要注意重點字詞的落實,如:(1)“艱”,艱難;“易”,交換;“督以威”狀語後置,應為“以威督”,用威勢來督促他們。(2)“適”,正好、恰好;“詣”,到……去。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刪”“調”“換”“補”。對古今異義的詞語、古代是單音節詞語現代是雙音節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刪”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刪”,對省略的內容要補出。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參考譯文:

孫覺,字莘老,高郵人。剛二十歲,跟從胡瑗學習。胡瑗的弟子有千人,挑選那些老成的人成立了經社,孫覺年紀最小,莊重地處於他們中間,大家都推崇佩服他。考中進士,調任合肥主簿。年成乾旱,州府督促百姓捕捉蝗蟲交給官府,孫覺説:。百姓正難以吃上飯,難以用威勢來督促他們。如果用米來交換,(他們)一定盡力,這是除去禍害而得到利益。”知州高興,推廣他的辦法下達到其他縣。

王安石很旱就和孫覺交好,推薦任用他。當時呂惠卿掌權,神宗向孫覺諮詢,孫覺回答説:“呂惠卿善辯而有才能,超過常人幾等,但為了利益的緣故,委屈自身於王安石,王安石不明白,我私下為他擔憂。”神宗説:“我也懷疑這件事。”後來王安石、呂惠卿果然交惡。

青苗法推行,孫覺上奏分條陳述青苗法荒誕。王安石看了,生氣,孫覺正好因為有事到中書省,王安石用言語動搖孫覺,説:“沒想到學士你也這樣!”開始有了驅逐孫覺的想法。恰逢曾公亮説京都近旁縣的青苗錢,有追叫攤派的現象,王安石趁機請求派孫覺去察看虛實。孫覺接受命令後,又上奏説不願意去。於是認為孫覺出爾反爾,外調擔任廣德*知*,改到湖州。鬆*大堤被淹沒,大水給百姓帶來災難。孫覺把大堤換用石頭來砌,高一丈多,長一百里,堤下化作良田。

調任福州。福建的風俗很看重婚喪,費用沒有限度。孫覺(把費用)定為中等程度,使得服裝費用不得超過一百貫。命令下達,嫁娶的費用以百住數來計算,葬埋的費用也都減少了十分之五。接連調任毫州、揚州、徐州。徐州盜賊很多,抓到五個殺人者,其中一人還是少年,(孫覺)懷疑並審問他,他説:“我在田野耕地,和*相遇.他強行把棍子給我,半夜挾持我東去,讓我在門口等着,不知道其他情況。”孫覺問吏人:“依照法律該怎麼辦?”吏人説:“死罪。”孫覺只殺了他們的首領,後來便成為慣例。升任吏部侍郎。提拔為御史中丞幾個月後,因病請求罷官。哲宗派使臣慰勞他,賞賜白金五百兩。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孫覺有德行度量,被王安石所驅逐。王安石退居鐘山,孫覺屈駕去敍舊,和他幾個晚上從容交談;等到王安石死去,又作文章來哀悼他,議論的人稱讚孫覺。著有《文集>《奏議》六十卷,《春秋傳)十五卷。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