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5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孔子困於陳蔡孔子困於陳蔡之間,即三經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糝‚...

來源:國語幫 2.35W

問題詳情:

三(15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孔子困於陳蔡孔子困於陳蔡之間,即三經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糝‚...

三 (15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孔子困於陳蔡

孔子困於陳蔡之間,即三經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糝‚,弟子有飢*,讀《詩》、《書》,習禮樂不休.子路進諫曰:"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積德累仁,為善久矣,意者.當遣行乎?奚居之隱也?"孔子曰:"由來!汝小人——,未講於論也ƒ.居,吾語汝:子以知者為無罪乎?則王子比干何為刳心而死;子以義者為聽乎?則伍子胥何為抉目而懸吳東門;子以廉者為用乎?則伯夷叔齊何為餓於首陽之山;子以忠者為用乎?則鮑叔何為而不用,葉公子高終身不仕,鮑焦④抱木而泣,子推登山而燔.故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獨丘哉!賢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時也,今無有時,賢安所用哉!故虞舜耕於歷山之陽,立為天子,其遇堯也;傅説⑤負土而版築,以為大夫,其遇武丁也;伊尹故有莘氏⑥僮也,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湯也;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於朝歌⑦,九十——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縛自檻車,以為仲父,則遇齊桓公也;百里奚自賣五羊之皮,為秦伯牧牛,舉為大夫,則遇秦繆公也;虞丘名聞於天下以為令尹讓於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夫驥罷鹽車,此非無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夫蘭茞⑧生於茂林之中,深山之間,人莫見之故不*;夫學者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志不衰,先知禍福之始,而心無惑焉,故聖人隱居深念,獨聞獨見.夫舜亦賢聖矣,南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堯也,使舜居桀紂之世,能自免於刑戮之中,則為善矣,亦何位——有?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當此之時,豈關龍逢無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時也.故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須其時者也,子無惑焉.”選自《韓詩外傳》 有刪節

【注】三經:日本關嘉《説苑纂注》認為“三經”指《詩》、《書》、《禮》

‚糝:飯粒

ƒ未講於論也論:明白,知曉。論:通”倫”,道理

④鮑焦:春秋時隱士。耕田而食。穿井而飲,非妻子所織不穿。子貢譏笑他。他抱樹而死。

⑤傅説:商朝人,傳説曾在傅巖之野築土打牆。遇商王武丁,舉為宰相,天下大治。

⑥有莘氏:古代氏族名

⑦朝歌:商朝都城。故址在今河南淇縣

⑧茝:香草

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語汝        語:告訴

B.舉為大夫      舉:推舉

C.夫驥罷鹽車    罷:通”疲“,疲憊不堪

D.而王子比干不慧哉   慧:聰明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由來!汝小人——

‚——獨丘哉

ƒ九十——為天子師

④亦何位——有

A.也   何  乃  焉B.矣  何  則 之

C.也   豈  乃  之D.矣  豈  則 焉

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虞丘名聞於天下以為令尹讓於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

B.虞丘名聞於天下以為令尹讓於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

C.虞丘名聞於天下以為令尹讓於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

D.虞丘名聞於天下以為令尹讓於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

11.孔子在文中列舉 的事例中,大多數是一個人的經歷就能從正反兩方面*機遇的重要。以下六個事例  的主人公編為四組,全都有這類經歷的一組人物是(   )

比干 ‚ 伍子胥  ƒ傅説  ④百里奚 ⑤虞丘   ⑥呂望

A.ƒ⑥B.‚ƒ⑥C.④⑤D.‚④⑤

12.下面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路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今孔子師徒困於陳蔡。肯定是因為孔子的行善積德不夠。這引起孔子的極度不滿。

B.孔子列舉了大量古代賢能之士成功和失敗的事例,以*他的觀點 :“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須其時者也。”

C.孔子在這篇文章中所説的“時”,實際上指的就是能得到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和信任。道理講得很明白,但字裏行間卻也透露出生不逢時的感歎。

D.孔子用了一連串的反問句和排比句,如將流水順勢而下,以不容爭辯的氣勢,把自己的觀點牢牢地立在那裏。

第二卷

四(21分)

13.將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的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賢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時也

   (2)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湯也

   (3)夫學者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志不衰,先知禍福之始,而心無惑焉

【回答】

8B.9C.10D.11B.12A.

13(8分)

(1)賢能不賢能是人才本身的問題,碰上碰不上聖明之君是機遇問題。(2分)

(2)伊尹本是有有莘氏的傭人,揹着鼎,拿着切肉的板子為人烹調飲食,卻當了宰相,是因為他遇到了商湯。(“故”、“負”、“其”各1分,共3分)

(3)學者治學並非為了通達,而是為了在困厄之中不感到貧乏,心中憂愁但意志並不消沉,預先知道禍福的始末,而心裏不為之迷惑。(“遇”1分,“窮”1分,“衰”1分)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