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章,然後回答問題。盛唐之音李澤厚①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詩歌和書法最為源遠流長,並且同在唐代達到...

來源:國語幫 2.7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章,然後回答問題。盛唐之音李澤厚①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詩歌和書法最為源遠流長,並且同在唐代達到...

閲讀下面的文章,然後回答問題。

盛唐之音

李澤厚

①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詩歌和書法最為源遠流長,並且同在唐代達到了無可再現的高峯,它們既是這個時期最普及的藝術,又是這個時期最成熟的藝術。唐代書法與詩歌相輔而行,具有同一審美氣質。其中與盛唐之音若合符契、體現出盛唐時代風貌的是草書,特別是狂草。

②與唐詩一樣,唐代書法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初唐的書法就仍漂亮。由於皇室宮廷的大力提倡,其風度體貌如同從齊樑宮體詩擺脱出來的詩歌一樣,以一種欣欣向榮的新姿態展現出來。唐太宗酷愛王羲之,及至將“蘭亭”帶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實面目究竟如何,“蘭亭”真偽應是怎樣,仍然可以做進一步的探索研究。但“蘭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風行,似有更多理由把傳世“蘭亭”即“蘭亭”摹本作為初唐美學風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劉希夷、張若虛作為初唐詩的代表一樣,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種“蘭亭”摹本,的確是這一時期書法美的典型。那麼輕盈華美、婀娜多姿、風流敏麗,與劉、張的詩歌氣質風神恰好一致,鮮明地具有那個時代的審美理想、趣味標準和藝術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孫過庭《書譜》中雖仍遵初唐傳統,但他提出書法要“達其情*,行其哀樂”,明確把書法作為抒情達意的藝術手段,自覺強調書法作為表情藝術的特徵,並將這一點提到與詩歌並行、與自然同美的理論高度。就像陳子昂以巨大的歷史責任感召喚着盛唐詩歌的到來一樣,孫過庭這一抒情理論的提出,也預示着盛唐書法中浪漫主義高峯的到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草書和狂草,如同李白詩的無所拘束而皆中繩墨一樣,它們流走快速,連字連筆,一派飛動,把悲歡情感極為痛快淋漓地傾注在筆墨之間。不只是狂草,這也是當時這個書法的時代風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創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現都化為表現,一切模擬都變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質存在都變為動盪情感的發展行程……然而,這不正是音樂嗎?是的,盛唐詩歌和書法的審美實質和藝術核心是一種音樂*的美。

④盛唐本來就是一個音樂高潮期。當時傳入的異國音樂,如龜茲樂、天竺樂等,與傳統的“雅樂”“古樂”融合,出現了許多新創造。或武或文,或豪壯或優雅,這些音樂歌舞都不再是禮儀*的典重主調,而是世俗*的歡快心聲。正是這種音樂*的表現力量滲透了盛唐各藝術部類,成為它們的美的魂靈,所以統稱為盛唐之音。

⑤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學形式是絕句和七古樂府,因為它們能入樂,為大家所傳唱。如同音樂與詩的關係,舞蹈之於書法亦然。盛唐草書那如走龍蛇、剛圓遒勁的筆墨線條,那奇險萬狀、連綿不斷的結體佈局,那變化無常、不可遏制的情態氣勢,不正是這紙上的舞蹈嗎?絕句、草書、音樂、舞蹈,這些表現藝術合為一體,構成當時詩書王國的美的冠冕,也把*書法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選自《美的歷程》,有刪改)

13.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討論唐代書法的風格,為什麼提到劉希夷、張若虛以及李白這三位唐代詩人?

14.簡要分析第三段的論述層次。

15.什麼是“盛唐之音”?請從表現形式和內在屬*兩個方面簡要概括。

【回答】

13.①討論初唐書法的風貌,提及劉、張詩歌,目的在於突出初唐書法家的書法具有初唐時候的時代特點。②討論盛唐書法特點,提及李白的詩歌,目的在於突出盛唐書法具有李白詩的無拘無束的特點。③兩處都*上文“唐代書法與詩歌相輔而行,具有同一審美氣質”的觀點,使得論説自然嚴謹。

14.①首先,借孫過庭的抒情理論提出書法是抒情達意的手段的觀點;②其次,以張旭、懷素為例闡述盛唐書法的特點;③最後,得出結論:盛唐詩歌和書法的審美實質和藝術核心是一種音樂*的美。

15.①表現形式:書法、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②內在屬*:無拘無束、不可遏制的情感表達;主調多為世俗的悲歡情感;具有浪漫*、創造*。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問為什麼提到劉希夷、張若虛以及李白這三位唐代詩人?這是考查段落語句的作用。解題思路:1.段落的作用(結構+內容)2.結構: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開頭:統領全篇、引起下文、營造氛圍。本題就是開頭段的作用。中間:承上啟下、對比反襯、伏筆鋪墊 。比如本題就是中間段落。結尾:首尾呼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3.內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組、自己概括),聯繫主旨情感。 答題格式:結構(包括表現手法)+ 內容(表現什麼內容,抒發什麼感情)。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4.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簡要分析第三段的論述層次”答題關鍵詞“論述層次”。 這是論述類文本常考的題型。首先,先看第④段共有多少句子,可以分成幾個層次,然後,再使用思路題的術語進行概括。這一段雖然很長,但仔細讀來,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首先説明批評家產生的緣由;其次概述*批評家的種種表現;最後以印度故事為喻剖析*批評家產生的惡果。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1:辯明文體,選準角度.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理清行文思路,並分析其內在邏輯關係、材料*質、論*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結構——並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説明文體,緊扣説明對象,根據其特定的説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分。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後應句(包括文中反覆出現的文句)。技巧3:審辨標誌*詞語。可以作為標誌*詞語的有:A順序詞,B關聯詞,C指代詞,D範圍詞,E類別詞,F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覆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技巧4:(1)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後銜接、勾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誌;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律:議論文常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事理;説明文常採用總分總式或並列式結構來説明問題。

考點: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

試題解析:題幹問什麼是“盛唐之音”?請從表現形式和內在屬*兩個方面簡要概括。答題關鍵詞“表現形式”“ 內在屬*”,*集中在第③和第⑤節中,篩選關鍵詞,組織*。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點有二:一是切塊法,即在鎖定與*有關信息句段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包圍圈,將目光鎖定在一段或幾段中的某一“塊”。可以依據寫作的角度切塊,也可以依據內容上的關鍵詞切塊,還可以依據語句上的連接詞(關聯詞、序數詞、*入語、介詞等)切塊。二  是抽條法,即在鎖定“塊”的基礎上,分出“條”來抽取*信息,然後再提煉概括。例如“詩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非常複雜的內容,用具體的語言表現深刻的感情和志向,數學也是這樣,1除以3.可以一直除下去,永遠除不完,結果用一個無限循環的小數表示出來,給人無窮的想象空間。”“他總結出數學與古典詩詞相通的“理論根據”:詩歌的對仗與數學的對稱*是相似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還藴涵着豐富的科學思想萌芽。”“在家裏,同為數學家的妻子和他的共同話題總是數學研究,但他卻並不覺得乏味,因為彼此能聽懂對方講的話,就是一種幸福。”有時候與*有關的信息並不是集中在某一“塊”,而是分佈在全文的各部分,這就要對全文進行整體把握,點面結合,逐一摘取,避免遺漏。瞄準目標。目標語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語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語句或精要語句。瞄準目標語句,依題幹要求進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準確地解決問題的關鍵。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