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寄校書七兄①李冶無事烏程②縣,蹉跎歲月餘。不知芸*吏,寂寞竟何如?遠水...

來源:國語幫 6.37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寄校書七兄①李冶無事烏程②縣,蹉跎歲月餘。不知芸*吏,寂寞竟何如?遠水...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寄校書七兄①

李冶

無事烏程②縣,蹉跎歲月餘。

不知芸*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③岸,莫忘幾行書。

【注】①本詩是女詩人李冶寫給自烏程前往芸*(藏書處,即祕書省)赴任的“七兄”的。校書:“校書郎”(官名)的省稱。②烏程:今浙*吳興,李冶家鄉。③大雷:在今安徽望*。南朝詩人鮑照途經此地時曾寫下《登大雷岸與妹書》。

21.一、二兩聯反映了七兄怎樣的生活狀態?(2分)

                                                                    

22.頸聯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3分)

                                                                   

23.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回答】

21.身在故里無所事事,宦遊京城孤獨寂寞。

22.借代、擬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對句,用一“伴”字,賦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評分建議:辭格指認,一種1分;簡析,一點1分。

23.骨肉關切之情。(意思對即可)

【解析】

21.

試題分析:

律詩起句尤難,“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捲浪,勢欲滔天。”(楊載《詩法家數·律詩要法》)但作者卻只從眼前心境説起,淡到幾乎漫不經意:“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餘。”既非興比,又非引事,甚至未點題,更談不上“突兀高遠”,發唱驚挺了。但“無事”加之“蹉跎”,自能寫出百無聊賴的心境,“歲月餘”三字除寫時令(歲晚),還兼帶些遲暮之感。兩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對開啟後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導入。

頷聯點出“寂寞”,卻又不是在説自家了。“不知芸*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從七兄方面作想,為他的寂寞而耽憂,是何等體貼,何等多情呢。其實,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裏寫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雋永。對於前一聯,承接自然,同時仍是漫不經意,連對仗都不講求,可謂不事雕琢,“不求深遠”。詩寫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開頭,其徐緩的節奏,固然有助於渲染寂寞無聊的氣氛,以傳相思深情。但對律詩來説,畢竟篇幅及半,進一步發展詩情的餘地不多。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2.

試題分析:頸聯一出,上述擔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這兩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寫水程,水“遠”舟“浮”,亦即“孤帆遠影碧空盡”也,當是作者回憶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漢代曾以“蓬萊”(神山,傳説仙府祕籍多藏於此)譬“芸*”,故此稱七兄所乘舟為“仙棹”,這樣寫來,景中又含一層嚮往之情。下句寫陸程,寫“星”曰“寒”,則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等意;“使車”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遠水”來概述旅途風光,寫景簡淡而意象高遠。由於前四句全是情語,難免會有空疏之感,此聯則入景,恰好補救。其對仗天然工緻,既能與前文協調,又能以格律相約制,使全篇給人散而不散的感覺。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3.

試題分析:《寄校書七兄》是唐代女詩人李冶的五言律詩,是《全唐詩》的第805卷第2首詩。[1] 前兩句描繪出一幅詩人百無聊賴、歲晚遲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為開啟後文相思之意作鋪墊。頷聯是寫七兄的寂寞無聊,詩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現了對七兄的體貼和關懷。頸聯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陸兼程,日夜趕路,淒寒孤獨。思慮七兄,慰問舟車之苦,正體現了詩人對七宂的深情。尾聯借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之典,寫出了對七兄的叮囑,表現了對七兄的無限關切之情,語淡而情深。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