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學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青山白髮林清玄行於北鶯公路上,道路左邊竄出來一叢叢葦芒,右邊...

來源:國語幫 2.68W

問題詳情:

(二)文學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青山白髮林清玄行於北鶯公路上,道路左邊竄出來一叢叢葦芒,右邊...

(二)文學類文本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青山白髮

林清玄

行於北鶯公路上,道路左邊竄出來一叢叢葦芒,右邊也竄出了一叢叢葦芒,然後車子轉進了迂迴的山路,芒花竟像一種秋天的情緒,感染了整片山丘,有幾座喬木稀少的小丘,蒙上了一片白。

我忍不住下車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青*山脈是山的背景,那時的葦芒像是水墨畫的留白,這留白的空間雖未多作着墨,卻充滿了聯想,彷彿它給山的天地間多留了空間,我們可以順着芒花的步跡往更遠的天地走去。我站在葦芒花的中間,雖不能見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彎折的路之盡頭,但我知道,順着這飄動的白*尋去,山的背面是葦芒,路的盡頭也是葦芒。

北鶯公路是我經常旅行的一條路,就在兩星期前我曾路過這裏,那時葦芒還只是山中的野草,蕪雜地蔓生兩旁,我們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僅僅兩星期的時間,蔓生的野草吐出了心頭的白,染滿了山坡,順勢下望,可以看到大漢溪的兩旁,那些沒有耕種的田地,已經完全被白*佔據了。好像這些白*的芒花不是慢慢開起,而是在一夜之間怒放。

在鄉間,葦芒是最低賤的植物,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別強悍,一到秋天,它就成為山野中最美的景*了。有一年我在花盆裏隨意栽植一株葦芒,本來靜靜躺在花園一角,到秋末是它突然抽拔開花,是那些黃的紅的花全成了烘襯它的背景。那令我們感覺,葦芒代表了自然的時序,他一生的精華就在秋天。有一次,我路過村落去探望郊區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幾株葦芒的長花送給朋友,他收到葦芒花時不禁感歎:“竟然已是秋天了!”——葦芒給人季節的感受,勝過了春天的玫瑰。

站在滿山的芒花裏,我想起一位特立獨行的和尚雲門文偃。雲門是禪宗裏追求心靈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問他:

“什麼是佛法的大意?”

“春來草自青!”他説。

又有和尚問他:

“什麼是成佛的方法?”

“東山水上行!”他説。

在雲門的眼中,佛法的大意與成佛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種自然,一種萬物變化與成長的基本道理:透過這種自然的過程,我們既可以説,佛法大意是“春來草自青”,當然也可以説是“秋天葦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秋天裏滿山的芒花,它不必言語,就讓人體會了天地,全是在時間的推演下自然生變——青山猶有白髮的時候,何況是人呢?

《金剛經》裏説:“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不可得呢?因為面對自然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實在是無比細小,而且時刻變化,讓我們無法知解人與自然的本意。這本意正是“春來草自青,秋來葦自白”,是一種宇宙時空的推演。

我讀過一本《醉古劍堂掃》,中有這樣幾句:“今世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馬車,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涼,人人解醒。”乃是因為人不能取寓自然,所以不能得人間的清涼。雖説不少智慧之士想要突破這種自然演變的藩籬,像明朝才子于孔兼在《菜根譚題詞》裏説:“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想要找到一條補天通天的道路,可是,我們的心再飄逸,我們的道再高遠,恐怕都無法讓葦芒在春日裏開花吧!

人面對自然、宇宙、時空的無奈,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豪放如李白,在《把酒問月》一詩中曾有一段淋漓的描寫:“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真真寫出了淡淡的感慨。人能與月同行,而月卻古今輝映,人在月中僅是流水一般的情境。同樣的,人能在葦草白頭之時感慨不已,可是年年葦草白頭,而人事已非!

突然浮起蘇東坡的名句“青山一髮是中原”,那青山遠望只是一發,而在秋天的青山裏,那情牽動心的一發卻已在無意之中白了髮梢,即使是中原,此刻也是白髮滿山了吧!

我離開那座滿芒花的丘陵,驅車往鄉間走去,腦中全是在風中飄搖的芒花,竟使我微微顫抖起來,有一種越過山頭的衝動,雖然心裏明明知道山頭可攀,而青山白髮影像烙在心頭,卻是遙遙難越了。

4.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北駕公路兩旁青*的山丘與白*的花相映成趣,意境深遠,讓常去旅行的“我”充滿了聯想與無限的感傷。

B. 葦芒代表着自然的時序,給人以秋天的思緒。因而朋友收到“我”送的葦芒長花時,不禁感歎秋天的到來。

C. 文章開篇寫“我”行車及下車時的所見,令人陶醉;結尾寫“我”驅車離開時的所想,首尾圓合,結構嚴謹。

D. 文章談佛法禪思,抒寫從事物變化中得到的人生見地;語言清新流暢,在平易中有着啟迪人心的力量。

5. 文中引述了《醉古劍堂掃》中的語句,這一引述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6. “春來草自青”包含了哪幾層意思,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

4. A    5. ①揭示追名逐利的人們不能得到人間清涼的原因,在於不能取寓自然。

②引出及推進下文對人們難以突破自然演變藩籬的思考,從而深化主題。   

6. ①自然層面上,可談“春來草自青”即春天到了草自然會青,指一種萬物成長與變化的基本原理。②人心層面上,可談要順隨自然,保持一種自然心和平常心。③從人事層面上,可談要遵循(自然)規律,不應急功近利等。

【解析】

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項,“無限的感傷”有誤,文章的基調應是感而不傷。

5. 試題分析:題目要求分析文中引述《醉古劍堂掃》中的語句的作用,解答時一般可以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進行考慮。“”

點睛:引述句是引用別人的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引述句能更好的使得文章具有説服力,讓別人認同。同時也能引起讀者閲讀興趣、增強文章的文學*、生動*。“今世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馬車,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涼,人人解醒。”意思是人們追名逐利不能得到人間清涼的原因,不能取寓自然。結果上引出及推進下文對人們難以突破自然演變藩籬的思考,從而深化主題。

6. 試題分析:題目要求分析“春來草自青”所包含的意思,在自然層面上,可談“春來草自青”即春天到了草自然會青,指一種萬物成長與變化的基本原理。但文章肯定不是想表達其自然層面上的意思,所以在分析時要挖掘其深層含義。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