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冬夜的歌謝靜太陽像一隻橙黃的圓橘,漸漸被灰濛濛的暮...

來源:國語幫 1.19W

問題詳情: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冬夜的歌謝靜太陽像一隻橙黃的圓橘,漸漸被灰濛濛的暮...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冬夜的歌

謝靜

太陽像一隻橙黃的圓橘,漸漸被灰濛濛的暮雲遮去。嗚嗚鳴響的西北風搖撼着樹木,搖撼着電線杆。狂舞的雪片碰撞在窗玻璃上,開始了它化為*凌的再生……

坐在温暖如春的屋裏,靠近銀白*熱烘烘的暖氣片,我在閲讀歐·亨利的名作《最後一片葉子》。

寫字枱上的兩盆臘梅和玉蘭,給房間增添了淡淡的幽香。那圓的、扁的、方的、長的,從海灘撿回來的五*石,點綴於花盆之間,望去完全沒有冬日的景象。

妻悠然斜倚於沙發上,正在織一件米黃*的毛線衣。纖細的手指,輕盈地抖動。

不知從何處,傳進耳鼓一陣時斷時續的悠遠的喊聲:“各家各户……注意囉……小心煤氣……中毒……防火……防盜……”

這聲音由遠而近,在寒風凜冽的冬夜迴響着,使我油然產生一種蒼涼之感。讀書的興致完全被攪亂了。我剛看到“老貝爾門是住在她們這座樓房底層的一個畫家。他年過六十,有一些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那樣的大鬍子……”便就此打住,摺頁合書,忍不住問:

“這是誰?神經病?深更半夜在街裏大呼小叫的,不怕惹人煩?”

“你才出差回來,不知道咱們街裏出現的新鮮事兒。”妻繼續織着毛線衣,沒抬頭,“這是一個部隊離休的老幹部,回來跟女兒、女婿養老的,半個月前開始,天天這麼喊吶!”

“嘿,幹嘛不住幹休所?”我詫異了。

“大約是怕寂寞。”妻按自己的理解説。

“他女兒、女婿也夠嗆,父親*勞了一輩子,晚年應該讓他在家享享清福,怎麼會讓老人到街上幹這呢?難道是缺錢花嗎?”我不滿地嘟噥。

“哪裏話,他的錢多的花不完,給區幼兒園送了三百,國庫券買了一千。”妻抬起頭來辯解説,“人家夜間值班,完全是盡義務。”

我呆了,有些不可思議。聽那喊聲越來越大,已接近我居住的樓下。

“各家各户注意啦,提高*惕,防火防盜,防止煤氣中毒——!”

這聲音倏忽間變得順耳起來,可以聽出是走南闖北、有點走了調兒的中原鄉音,帶着其特有的悠長的拖腔,容易使人聯想到草原上的牧人,在廣闊的原野呼喚走失的駿馬……

“……喂,這是誰家的自行車?誰的車?快搬進去,天不早啦!”

那絕不是民*們手中拿的那種半導體喇叭。是紙喇叭筒,還是鐵皮的?我猜測,並直起身來,想看清楚這吆喝的老人的模樣。窗玻璃上蒙着一層薄*。室外是濃深的夜*和飛揚的雪花。

“呀,真該死,是我的自行車忘搬了!”妻的臉上含着些微的驚慌。

“我去搬!”

穿上外套我飛步下樓。剛走到二樓樓梯口,見妻的那輛“鳳凰”車已擱在梯口的空檔上。

我的心熱了。

此後,每天傍晚至深夜,我的耳邊都回響着這老人的吆喝聲。漸漸習慣了。像聽風聲、車聲、雨聲、樹聲一般習慣。這吆喝聲,穿越深深的夜空,把人安然地帶入了温暖甜美的夢鄉。

因為工作忙,業餘時間要趕寫技術論文,《最後一片葉子》一直沒有讀完,真有點對不住歐·亨利先生。也對不住妻,她讀了多遍,向我介紹。不過,那吆喝聲卻必不可少。每當此刻,耳神經似乎變得特別敏鋭靈巧。

“咦,是時候了,怎麼那老人沒出來?”我在寫字枱邊不安地問妻子。

“哦,他作為區街系統的先進代表,到市裏出席勞模會去了!”妻在讀《英語九百句》,樂呵呵地告訴我。“我説呢!”心,釋然了。

“……還有親愛的,瞧瞧窗子外邊,瞧瞧牆上那最後一片藤葉。難道你沒有想過,為什麼風颳得那樣厲害,它卻從來不搖一搖,動一動呢?唉,親愛的,這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的傑作——就是在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的晚上,他把它畫在那裏的。”

我終於讀完了《最後一片葉子》,這最後一段大約是小説的文“眼”吧?我大聲地讀給剛進門的妻聽。妻的眼眶濕潤了。肯定是為了貝爾門的獻身精神。

我看看錶,該是老人吆喝的時間了。

我凝神靜聽,沒有。我挨近窗户,還沒有,我不安起來。貝爾門的死和妻子的淚給我帶來了不祥的預感。我拉開門,要到陽台上去——

“別等了,”妻在身後喊,聲音有些哽咽,“他……在結*的街上……滑了一跤。從夜校回來時……我……看到了……他,難站起來了……”妻變得泣不成聲。這難道是真的嗎?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

“各家各户……注意囉……防火防盜……小心煤氣……中毒……”

不,我分明聽到了那親切的永不消逝的喊聲!像一首動聽的灼人心胸的歌。

    (本文略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小説中描寫了室內温暖如春的氛圍,把盆植的幽香、點綴的五*石等作為背景,主要目的在於渲染夫妻之間感情的融洽。

B.小説通過“我”的妻子之口敍述了主人公的身份與社會關係、生活與工作現狀等情況,表達了她對老人不可思議的行為的不解。

C.“詫異”“不滿”“呆了”“心熱”“釋然”“不安”這些詞語寫出了“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主要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

D.小説以“冬夜的歌”為題,反覆描寫老人的吆喝聲,將之喻為“灼人心胸的歌”,起到標明線索、提示主旨的作用。

8.文中劃橫線語段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9.小説寫“我”讀歐·亨利小説《最後一片葉子》這一情節有什麼意圖?請結合文本,從情節結構、人物形象、主旨三個角度進行探析。(6分)

【回答】

7. (3分)D。(A“主要目的在於渲染夫妻之間感情的融洽”錯,應該是與室外寒風凜冽的景象形成對比,為主人公的出場做鋪墊。B“對老人不可思議的行為的不解”錯誤,應該是對老人的欽佩和敬重,C“我”的心理變化,不僅僅在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更重要的是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行文有波瀾,先抑後揚,突出主人公的高尚品質。)

8. (4分)①承上啟下,由抑到揚的反轉。描寫“我”在聽了妻子關於巡夜老人的來歷、背景介紹之後,對他的吆喝聲的心裏感覺產生了變化,由先前的厭煩、不解到順耳,再到覺得這聲音有一種粗獷、遼闊的美。(3分)②烘托巡夜老人的形象,突出和讚美這位部隊離休老幹部暮年繼續發揮餘熱、無私奉獻的可貴品質。(2分)

9. (6分) ①人物形象:《最後一片葉子》中的主人公“貝爾門”與本文主人公巡夜老人的形象互為映照,突出巡夜老人可貴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②故事情節:小説敍述“我”讀《最後一片葉子》這一情節,使之與巡夜老人的“冬夜歌聲”形成並行的雙線結構,豐富了故事情節,互相映襯,結構更巧妙

③主旨:小説在高潮處將《最後一片葉子》中主人公“貝爾門”最終的獻身與本文主人公巡夜老人的“摔跤”“難站起來”的悲壯結局交匯起來,,表達了對無私奉獻精神的禮讚,卒章顯志,畫龍點睛。

(每點兩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