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題。上李邕① (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來源:國語幫 2.4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題。上李邕① (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題。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書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遊渝州時謁見李邕,因不拘俗禮,放言高論,使李邕不悦,對李白頗為怠慢。李白臨別寄贈《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統治者給孔子的封號。

13.前四句描繪“大鵬”運用了什麼手法,寫出了什麼樣的形象?李白筆下的“大鵬”與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象徵意義有何不同?

14.最後兩句,李白用孔子“後生可畏”的典故,表達了什麼意思?有何用意?體現了李白什麼樣的個*?

【回答】

13.(1)運用誇張(或“想象”)的手法(1分),寫出了一隻風起而飛,直上九天;風歇而落,震盪滄海的大鵬(2分)。(2)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是逍遙自由的象徵,李白筆下的“大鵬”是自信進取的象徵(2分)。

14.(1)最後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所以你李邕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2分)(2)這兩句既是對李邕的揄揶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2分)。(3)最後兩句體現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視權貴(或“桀驁不馴”)的個*(2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綜合*的考查題,既有對錶現手法的考查,也有對物象的考查,答題時,要根據常見的表現手法知識類型及用法,結合着對詩歌中描寫“大鵬”的詩句分析作答。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説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裏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這隻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裏極力誇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修辭手法種類很多,例如,比喻、誇張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質的事物,彼此有恰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比喻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詞語)組成。比喻的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宂長為簡潔。誇張:誇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誇張的作用: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1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詩歌運用的歷史典故及寫作意圖的鑑賞能力。答題時,可根據典故的大意結合着詩歌註釋分析作答。“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鋭氣。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了李白的凌雲壯志和強烈的用世之心,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白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輕的李白敢於向大人物挑戰,充滿了初出犢兒不怕虎的鋭氣。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用典”是詩詞中經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古典詩詞中的“用典”,是古典詩詞固有的一種特*,詩詞貴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淺露,用語要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經得起反覆吟詠。詩人常常藉助於用典來塑造形象、烘托氣氛、創設意境,用最為簡短的字詞,最大限度地融匯深邃曲折的內涵。從典故的*質上看,引用既往的故事,藉此類比現實,引發聯想,使語意更豐盈、更深遠;引用現成的語辭,藉此明*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語更藴藉、更委婉。例如本題作者借用典故就是為了襯托蘇軾的才學與書法成就的。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