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各題。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來源:國語幫 1.8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各題。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各題。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注】謝玄暉:名謝眺,南齊著名詩人。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兩句中“金陵”點明瞭地點,“涼風發”暗示了季節,“夜寂”概括了時間和環境,“望吳越”交代了登樓的目的。

B.“古來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從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結構上有過渡作用,暗示後面將要寫的內容。

C.“解道‘澄*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兩句話中有“話”,意思是謝脁的詩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寫此詩,又有誰能讀懂呢?

D.作者筆觸所及,廣闊且悠遠,而讀者細細品味,則會發現本詩以“愁情”為線索貫通前後,脈絡清晰。

E.這首詩,詩人筆觸所及,廣闊而悠遠, 時而寫自己行跡或直抒胸臆,時而描繪客觀景物或讚美古人,給人一種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覺。這就格外突出了詩中的抒情主線,使全詩渾然一體,愈見精美。

18.作者“月下沉吟久不歸”的原因是什麼?尾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回答】

17.B.E

18.作者"月下沉吟久不歸"的原因是人世混濁,知音難遇(或"古來相接眼中稀")。李白"長憶"謝眺,含蓄點出 "我"與謝朓精神"相接",抒發了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的感慨。(意對即可)

【解析】

17.

試題分析:B項,“‘相接’是從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錯。“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此指能彼此對話,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鳴的人。E.“給人一種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覺”錯誤,詩歌體現出的是蒼茫、悲涼、沉鬱的基調,突出詩人的寂寞和憂愁。《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寫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樓的所見所感。頭兩句詩寫金陵夜空寂靜,涼風忽起,詩人獨上高樓,遠眺吳越;三、四兩句寫景,*調以清澈靜涼為主;五、六兩句寫詩人在此情境下,萬千悲苦彙集胸間,因覺知音稀少而悵然徘徊,不肯回去;末兩句詩説只有南齊詩人謝朓的詩句能道出眼前之景。全詩以寫眼前景起筆,而歸結於對謝朓的欽佩,以即景抒懷的手法,慨歎人世混濁,知音難遇,表達了作者對謝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詩人時而寫自己行跡或直抒胸臆,時而描繪客觀景物或讚美古人,筆觸所及,廣闊悠遠,足見其構思之精巧。此詩在詞語、韻律、**、聲調、韻味等方面都協調一致,顯示出一種蒼茫、悲涼、沉鬱的氛圍。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採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鑑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瞭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後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

18.

試題分析:“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在月亮下面沉吟久久不歸,自古能與我相接者少又稀。詩人佇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歸。原來他是在慨歎人世混濁,知音難遇。一個“稀”字,吐露了詩人一生懷才不遇、憤世疾俗的苦悶心情。“古來”、“眼中”,又是詩人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説,不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來有才華、有抱負的人當時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詩人很自然地懷念起他所敬慕的歷史人物。這裏“眼中”二字對最後一聯,在結構上又起了“金針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將要寫的內容。“解道‘澄*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李白一生對謝朓十分敬慕,這是因為謝朓的詩風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話説,就叫作“今古一相接”(見《謝公亭》)。謝朓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著名詩篇,描寫金陵壯美的景*和抒發去國懷鄉之愁。“澄*靜如練”就是此詩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水比喻成潔白的絲綢。李白夜登城西樓和謝朓當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樣不幸,心情同樣苦悶,就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當年謝朓筆下的*景,想到謝朓寫《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心情,於是發出會心的讚歎:“解道‘澄*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意思是説:謝朓能吟出“澄*靜如練”這樣的好詩,令李白深深地懷念他。這兩句,話中有“話”,其“潛台詞”是:李白與謝朓精神“相接”,謝朓的詩李白能理解;此時李白寫此詩,與謝朓當年心情相同,可是已經沒有人能“解道”,能“長憶”了。可見李白“長憶”謝朓,乃是感慨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這正是此詩的命意,在結處含蓄地點出,與開頭的“獨上”相呼應,藴含了“月下沉吟”的詩人無比的寂寞和憂愁。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鑑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或議論*的句子。②分析景語。鑑賞古代詩歌,把握情感態度,應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結合註解,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作風格。要注意平時積累一些詩人的相關材料,特別是對一些影響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詩人更要留心。當然考試中對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題者都要作注,以便於考生把握詩歌的內容。④瞭解古代詩歌類別和常見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數詩歌表達的思想情並非單一,而是豐富複雜的。⑤注意積累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愉悦、激動、哀傷、悲憤、沉痛、惜別、依戀、讚美、仰慕、豪邁、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激憤、堅守節*、憂國憂民等。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