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1分)魯山,在魯之山①一座山,倘與五嶽之尊泰山比鄰而居,大約是很容易遭受忽略的...

來源:國語幫 1.3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1分)魯山,在魯之山①一座山,倘與五嶽之尊泰山比鄰而居,大約是很容易遭受忽略的...

閲讀下文,完成第7~12 題。(21分)


魯山,在魯之山


①一座山,倘與五嶽之尊泰山比鄰而居,大約是很容易遭受忽略的。 


②在齊魯大地,泰山是山中的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一覽眾山小”,説的都是泰山之大。泰山不僅雄偉,而且是一座文化的高山。自古以來的帝王,包括傳説中的炎、黃二帝,堯、舜、禹,以及秦始皇、漢武帝等等,都把泰山作為封禪的場所。帝王選擇祭祀天地的地方,應該是有很多講究的。 


③泰山是被歷代帝王捧紅的一個地方。 


④然而魯山依然是魯山,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一份真實。在我看來,魯山之所以讓人驚喜,就在於它保持了山的本*,擁有一座山本來就該有的那個樣子。然而山,果真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麼?大約是穆罕默德曾經説過,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涵括了多少東西啊。但魯山,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們忘記了,忽略了,甚至是沒有來得及劫持這座山。


⑤這樣的假設不無道理。人們更喜歡關注的是高峯,常常把高峯之外的山給忽略和遺忘了。這座被稱為魯山的山,本來坐落在齊地,卻取了一個與“魯”相關的名字。這就難免有些攀附之嫌。我理解魯山。對山的命名,並不是山自身所能決定的。我猜想魯山沒準會因之耿耿於懷,始終懷了一種屈辱心態。因為泰山的存在,魯山站到了人們的視域之外,未被改變地留存下來。魯山被泰山遮蔽着,正如齊文化被魯文化的遮蔽一樣。這種遮蔽,客觀上居然成了一種保護,使其免於被別人關注,免於遭受開發或破壞。我倒是希望這樣的遮蔽更多一些。


⑥魯山和泰山不同。魯山委實是一個安靜、簡單的所在。歷代文人墨客的文化留存,在魯山是稀少的。雲海日出、四雄爭秀、月上聽濤、夏日鳥會、萬石迷宮、棗樹峪……即使作為魯山的主要景觀,它們都沒有什麼人工痕跡,沒有人為地附加一些別的東西。要認識魯山,只能靠自己去體味。山、水、林、泉、鳥、雲,在這裏都有着獨特的表達。簡單中的豐富,值得期待的豐富。在這樣的一座山裏,你儘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走,沒有熱鬧沒有喧囂,也沒有叫賣的商業氣息……這座山,你可以聆聽山的語言,也可以向山傾訴,或者什麼都不去想,只管走下去就行,漸漸地就會走出奢侈的感覺,走出受了大自然的格外恩惠的感覺。   


⑦石階若隱若現。石階是在山石上直接鑿出來的。古人登山,恐怕是沒有這路的。腳到了哪裏,路就在哪裏,雖説這自由是伴着艱險的,但也有真的快意。魯山並不高,海拔一千多米。隱約的山路,一不小心就把你帶到了某個意想不到的境地。不管怎樣的驚奇,也無論如何地誇張,屬於你的只是平靜。也只有這平靜,才會與魯山的格調協調一致。即使是在那個叫作“雲梯”的地方,那些短暫的峻險和刺激,也是在平靜中滋生的。所謂“雲梯”,就是從陡峭的裸巖巨石上開出的三百多級台階。腳踩雲梯,宛若走過一段雲上的日子。


⑧魯山的石徑是窄而斜的,我總疑心山的深處,沒準會有人居住。不知為何會生出這般感覺,只知道這感覺很強烈,很莫名其妙。腳底是枯黃了的松針,一腳落下去,就會泛起強烈的植物氣息,讓人有一種説不出的衝動。松針從腳底漸漸地撤退,越來越少,越來越薄,待到露出了青*的山石,我們已經到達一個叫作“*”的地方。“*”又名萬石迷宮,由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堆壘而成。在山上,石頭理應屬於最常見的景觀,但作為“*”原材料的石頭,確是有些不同的。它們錯落着,恣肆着,糾纏着,幽深,潮濕,讓人感覺背後有一雙冷冷的眸子。也許,那眸子屬於一匹野*的狼,但它與慾望無關,與貪婪無關,與飢餓無關,它更像是一束復仇的藍*火焰。這個地方之所以被稱為“*”,大抵與狼是不無關係的。這讓我想起海明威筆下那隻孤獨悲壯的豹子:“乞力馬紮羅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説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峯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做過解釋。”如今,已經有太多的人對此做過形形**的解釋,但大抵是不宜輕信的,因為那是高寒的地方,是遠離“人羣”的地方。註定的孤獨和寂寞,除了親身體驗,任何想象和猜測都無力抵達。環顧一下自己置身其中的這堆怪石,想一想“狼”這個意象,我懂得了這個清爽的所在。繼續弓腰,繼續蝸行,我好似聽到了孤獨的狼嚎,在松濤聲中金屬一般地跌落。


7.第④段“劫持”的含義是              (2分)


8.第⑥段談到“魯山和泰山不同”。如果説魯山是一個“安靜、簡單的所在”,那麼,泰山就是一座                 的大山。(2分)


9.下列對文章評析正確的兩項是(   ) (   )(6分)


A.本文運用多重對比和映襯,褒揚了魯山和齊文化,貶抑了泰山和魯文化。


B.本文是一篇遊記,但沒有以寫景記遊為主,而重在表達作者的憂思情懷。


C.引用孔子和穆罕默德名言,目的是豐富山的文化內涵,給人以哲理啟示。


D.第⑤段畫線句子是作者對魯山長期來被人遺忘、遭受忽略的憤激的反語。


E.第⑦段反覆寫魯山給人“平靜”的感覺,意在強調它“保持了山的本*”。


F.第⑧段海明威筆下“孤獨悲壯的豹子”,實際上是魯山屈辱心態的寫照。


10.為什麼説在魯山行走,“漸漸地就會走出奢侈的感覺”?(3分)


                            


11.第⑧段花了不少筆墨寫“狼”這個意象,説説它對主旨表達所起的作用。(3分)


                                                  


12.根據本文內容,寫一段介紹魯山的文字。(100字左右)(5分)


                                                                 

【回答】

7.(開發、破壞)(2分)


8.喧鬧(熱鬧喧囂)、充滿歷史文化留存和人工痕跡(2分)    


9. B.E.(6分)


10.人在魯山行,可以與山盡情交流,享受大自然格外的恩惠。而這種享受在其他“名山”是無法獲得的,因此會有“奢侈的感覺”。(3分)


11. 狼”的眸子像“復仇的藍*火焰”,這“復仇”與人有關。是人類的過度“開發”,侵佔了本該屬於動物的領地,進而從“人類應和自然*相處”的角度表達了主旨。(3分)


12.要點:魯山的位置、高度、主要景觀和未經開發的特點。(5分)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