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題。神聖的沉靜    劉心武還記得童年在重慶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獅子山,從那裏可以到一座...

來源:國語幫 1.2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題。神聖的沉靜    劉心武還記得童年在重慶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獅子山,從那裏可以到一座...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題。

神聖的沉靜     劉心武

還記得童年在重慶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獅子山,從那裏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遊覽。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險,靠裏是陡峭的山巖,靠外是極深的懸崖。那天玩得很開心。返回時,我故意貼在懸崖邊上走,還蹦蹦跳跳的。七歲的我還不懂生命的珍貴。那樣做,有存心讓母親看見着急的動機。那懸崖下面的谷地,荒草裏凸現着一塊怪石,那石頭自然生成盤蛇的狀態,當中的一塊聳起活像蛇頸和蛇頭。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塊朝懸崖下奮力擲去,把握不好投擲的重心,身體的姿勢從旁看去就更驚心動魄了。

還記得那天母親的身影面容。她緊靠着路段裏側的峭壁,慢慢地走動。她一定後悔轉到那段路以前沒能牢牢牽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邊,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卻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頑皮地蹦跳投擲,不住地朝她嬉笑,慪她,氣她,懸崖邊緣就在我那活潑生命的幾寸之外。事後,特別是長大*後,回想起母親在那段時刻的神態,非常驚異,因為按一般的心理邏輯與行為邏輯,母親應該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過來把我拉到路段裏側,但她卻是一派沉靜,沒有呼喊,更沒有吼叫,也沒有要邁步上前干預我的徵兆,她就只是抿着嘴脣,沉靜地望着我,跟我相對平行地朝前移動。

那段險路終於走完,轉過一道彎,路兩邊都是長滿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親才過來拉住我的手,依然無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滿溢着涼濕的汗水。

我寫第一個長篇小説《鐘鼓樓》時,母親就住在我那小小的書房裏,我伏桌在稿紙上書寫,母親就在我背後,靜靜地倚在牀上讀別人的作品。我有時會轉過身興奮地告訴她,我寫到某一段時自我感覺優秀,還會念一段給她聽,她聽了,竟不評論,沒有鼓勵的話,只是沉靜地微笑,而且,有時她還會把手頭所讀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內容講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寫的,我沒時間讀,也並不以為對我有什麼參考價值,不怎麼耐煩聽母親介紹,母親自然是覺得寫得挺好,但她也並不加些褒揚的話語,她就是沉靜地給我客觀講述,具有點穴的效應。後來《鐘鼓樓》得了茅盾文學獎,那時母親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寫信向他們報喜,母親也很快單獨給我回了信,但那信裏竟然隻字未提我獲獎的事,沒什麼祝賀詞,只是語氣沉靜地囑咐了我幾件家務事,都是我在所謂事業有成而得意忘形時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羅浮宮看達·*奇的《蒙娜麗莎》,在眾多的觀賞者中,我忽然產生了一個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麗莎臉上的表情並不一定要概括為微笑,那其實是神聖的沉靜。那時母親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視着蒙娜麗莎,覺得母親的面容疊印在上面,繼續昭示着我。                     (——有刪節)

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文中寫作者拾起石塊朝懸崖下奮力擲去,身體的姿勢從旁看去就更驚心動魄了,“驚心動魄”寫出了小孩子的活潑頑皮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

B.山間的險路終於走完,作者感覺到母親“那肥厚的手掌滿溢着涼濕的汗水”,這一細節寫出了表面沉靜的母親對“我”此前舉動的極為擔心。

C.當作者念寫好的、自我感覺優秀的一段文字給母親聽時,母親“竟不評論”,也“沒有鼓勵的話”,是因為礙於情面,母親不好表達反對意見。

D.文中寫母親客觀地向作者講述她認可的別人的作品,作者認為這些話“具有點穴的效應”,“點穴”一詞形象地表明瞭母親的話語的針對*。

E.文末寫作者覺得母親的面容疊印在蒙娜麗莎的面容上,這樣一種獨特的感受,傳遞了兒子內心對母親那“神聖的沉靜”的由衷懷念與讚美。

11.在文中,生活中母親的“沉靜”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意作概括。(6分)

12.聯繫全文,如何理解最後一段文字中“神聖的沉靜”的含意及其表達效果。(5分)

13.文末説:“我凝視着蒙娜麗莎,覺得母親的面容疊印在上面,繼續昭示着我。”其中的“昭示”,意在強調由母親傳承而來的“神聖的沉靜”這一精神財富的可貴。請聯繫生活經歷,談談身邊的老師或家長曾經給過自己的昭示。不少於200字。(12分)

【回答】

【*】

10.AC

11.①童年時,我在懸崖邊嬉鬧投擲,儘管母親當時十分擔憂緊張,但並沒有喝止斥責,表現出一種“沉靜”。②我寫《鐘鼓樓》的時候,面對我的“得意”,母親既不評論,也無鼓勵;她不加褒揚地有針對*地向我講述同行的作品。③《鐘鼓樓》得獎後,母親沒有祝賀的話,只是囑咐了我在事業有成時最容易忽略的幾件家務事。(三方面,每一方面2分;若一方面概括不完整,該方面只得1分)

12.一個人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悲喜憂懼、榮辱得失,都應該能夠沉靜而從容地去面對。用在此處,自然轉入針對母親思想與*格中“神聖的沉靜”所作的深入理解和評價,從而使懷念與讚美的感情的抒發更加自然流暢。

13.範例一:老師在面對磨難時表現出來的豁達和堅強昭示着我,傳遞給我一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前一段時間,我的一位老師遭遇了親人逝去的打擊。面對那份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他安之若素,不動聲*,用苦*卻堅貞的微笑迎接着人生中的悽風苦雨。每當我看到他那堅強的表情,再聯想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煩惱,心底就會不由地生出一種無聲的力量。就像文中母親的微笑所昭示的可貴精神一樣,老師在困境之中甘之如飴的態度,也傳承給我一種在磨難面前堅持微笑,永不低頭的精神財富。

範例二:我有一位可親可敬的老師,她就像一位老者,諄諄教誨,傳授給我們知識,鼓勵我們前進。她時常會給我們寫一些卡片,在給我的卡片上,總是有對我不足的指正和殷切的期望。透過那親切的字體,我彷彿看到老師微笑着的面龐,昭示着我:繼續努力,你還會有更大的提高。那些小紙片讓我在取得不錯的成績時靜下心來,找出不足之處;又讓我在失意彷徨時找到前進的方向。這昭示是老師對我的期待和鼓勵,是高中學習生活的寶貴財富。在這昭示下,我會下定決心、不斷進步。

範例三:曾有一位老師告訴我:“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長,成長比成功重要得多。”那是我從山峯跌落谷底,無比絕望時,她對我説的話。這句話昭示着我,支撐着我面對接下來的一切困境,成為我成長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失敗中,我漸漸學會聊以*並尋找新的轉機,我漸漸懂得勇敢並不意味着壓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壓倒。因為這句話,我努力將每一次失敗看作一次得以成長的機會。在這句話的昭示下,我得以堅定地向前走,走很遠很遠……因為我知道我走的每一步都代表我又成長了一點點……內心又強大了一點點……

範例四:母親恬靜的微笑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昭示着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時我尚年幼,在花園中追逐嬉戲,欲捉一隻鵝黃*的蝴蝶。媽媽帶着微笑走來,牽住我的手,輕聲細語:“小蝴蝶也要回家找爸爸媽媽。你願意回家,便也不能不讓它回家呀。”我點點頭,便一直記得媽媽給我的昭示,再長大些就知道,這昭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後,每當我做事之前都會考慮:這件事是否會影響到他人?是否將我所不欲施於人?在母親恬靜微笑的昭示下,我漸漸成長為父母所希望的謙謙君子。

【解析】

10.

試題分析:A項中,“活潑頑皮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是對文意的誤解。C項中,母親“竟不評論”,也“沒有鼓勵的話”,不是“不好表達反對意見”,而是要引導兒子保持“沉靜”。

考點:篩選文中信息。

點評: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觀點的前提下,尋找在文中的對應內容,然後比較辨析,最後做出判斷。錯誤的設置,有的是手法錯誤,有的是表達效果的錯誤,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錯誤,一定要靜下心了,判斷時要仔細認真。

11.

試題分析:母親的“沉靜”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全文通過三件事來表現母親的沉靜,因此只需把這三件是概括出來即可。第一件事:童年時,我在懸崖邊嬉鬧投擲,儘管母親當時十分擔憂緊張,但並沒有喝止斥責,表現出一種“沉靜”。第二件事:我寫《鐘鼓樓》的時候,面對我的“得意”,母親既不評論,也無鼓勵;她不加褒揚地有針對*地向我講述同行的作品。第三件事:《鐘鼓樓》得獎後,母親沒有祝賀的話,只是囑咐了我在事業有成時最容易忽略的幾件家務事。

考點:篩選並概括文中信息。

點評:篩選並概括文中信息,首先劃定答題區間,然後提取有效信息,刪除龐雜信息,對篩選出來的信息源進行歸納。注意*要周詳、全面,忠於原文。

12.

試題分析:從全文來看,神聖的“沉靜”是母親的生活態度,指不管在人生中遇到怎樣的事情,都應該寵辱皆忘,冷靜、淡定來處理的人生態度,“神聖”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的這種人生態度的讚揚。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點評: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必須聯繫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13.

試題分析:本題屬於開放*試題。對於這種試題,沒有統一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點還是需要注意的:對於這種題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觀點,然後結合文本和自己的經歷展開論述,這種題實際上相當於一片小的論文。

考點:探究文本某個問題。

點評:此類題目跟封閉型題目的區別在於,雖然它也不能離開文本,但考生有了對文本表達不同意見的空間。學生在答題時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後再謹慎提出觀點,再進行簡單論*。答此類題目,考生必須要在答題的一開始就明確表明態度,再進行論述。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