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段,完成6―9題。我還要補充和強調的是,從文學上説,《紅樓夢》是部大悲劇,而從哲學上説,則與叔本華的...

來源:國語幫 2.1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段,完成6―9題。我還要補充和強調的是,從文學上説,《紅樓夢》是部大悲劇,而從哲學上説,則與叔本華的...

閲讀下面文段,完成6―9題。


我還要補充和強調的是,從文學上説,《紅樓夢》是部大悲劇,而從哲學上説,則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相通。


曹雪芹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魯迅説《紅樓夢》“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者,獨寶玉而已”。《紅樓夢》的確佈滿悲涼之霧,它對世界是悲觀的,對人是悲觀的,對情愛是悲觀的。無論是甄士隱對《好了歌》的註解,還是《紅樓夢》預示命運的總結曲都極為悲觀。曹雪芹認定,人生沒有意義,説到底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這個世界到頭來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什麼也不剩。沒有誰可以充當救世主,沒有人可以挽救美好生命的毀滅和世界的墮落,無論是儒、是道、是釋都挽救不了改造不了那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荒誕社會。正是這種徹底的悲觀主義,所以《紅樓夢》的思想才深刻,才不製造任何幻相、任何烏托邦,才一反*大團圓的老套,如實地呈現美好的生命一個一個被濁泥世界所吞沒。受悲觀主義哲學的影響,《紅樓夢》文本中設置了三隻冷觀賈府的冷眼:一是冷子興,二是秦可卿,三是妙玉,他們都帶出悲觀的結論。冷子興一開篇就説賈府“一代不如一代”。秦可卿在臨終前託夢對王熙鳳説的那番話,全是“盛筵必散”“諸芳散盡”“登高必跌重”“樹倒猢猻散”的悲觀預言。而妙玉偷聽林黛玉*琴更是預感到斷裂之聲的不祥之兆。三者全是曹雪芹的悲觀主義眼睛。《紅樓夢》有大夢,但沒有膚淺的樂觀主義和膚淺的浪漫氣息,這正是他有一種與叔本華相似的哲學意向。賈寶玉説:“我想這個人,生他做什麼?天地間沒有了我,倒也乾淨。”這種話,簡直與叔本華説的話如出一轍,而且説在叔本華之前。叔本華正是説,“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被生下來了”,不僅生下來為多餘人(如同補天時多餘的石頭)是錯誤的,而且壓根兒就不應該生,出生就是錯,這是對人生多深的絕望。難怪賈寶玉要對同到塵世來走一回的知己林黛玉説出如此至傷之語:“原是有了我,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無數的煩惱生出來:恐怖,顛倒,夢想,更有許多復得。”


曹雪芹悲觀主義的徹底*不僅僅表現在對生的懷疑,而且認定人*不可改造。這一點,高鶚在續書中很了不起地領會了,保留了賈寶玉在與薛寶釵結婚之後的那一場辯論,他表明了這樣的觀念:古聖賢説過,“‘不失其赤子之心’,那赤子之心又有什麼好處?不過是無知,無識,無貪,無忌。我們生來已陷溺在貪、嗔、痴、愛中,猶如污泥一般,怎麼跳出這般塵網?……既要講到人品根柢,誰是到那太初一步地位的?”


在叔本華看來,世界只是表象,人也只是一個進行表象者而已,並沒有實在*,這與曹雪芹的空為本體、諸*乃是幻相的*空哲學完全一致。由於世界是人的表象幻相,因此現實世界的存在同人的夢境就沒有多大區別。於是,東、西方這兩位智者便不約而同地道破一個悲觀主義哲學,這就是“人生乃是一場大夢”。叔本華説:“人生和夢都是同一本書的頁子,依次連貫閲讀就叫做現實生活。”曹雪芹就説“悲苦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整部《石頭記》也不過是人生一夢而已,因此,兩個劃給人生的句號便是“歸於空”(佛教理想)或“歸天梵天”(叔本華推崇的印度教理想)。


王國維的天才正是他敏鋭地感覺到叔本華與曹雪芹的哲學相通,而且是在悲觀主義哲學上相通。儘管他的論述的主要語彙是悲劇,不是悲觀主義,也未能完全穿透與把握叔本華、曹雪芹悲觀主義的徹底*內容,但他畢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魯訊語),畢竟為我們打通並嫁接了東西方的悲觀主義哲學血脈,使我們今天有了再認識的可能。


(選自《書屋》2009年第2期《<紅樓夢>與西方哲學》,有刪節)


6.依據原文,下列對《紅樓夢》及悲觀主義的有關説明,不準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借賈寶玉、冷子興及秦可卿等表達了悲觀主義思想觀念。


B.《紅樓夢》對世界的發展是沒有信心的,對人(哪怕是具有“赤子之心”的人在內)所構織的塵網是悲觀的,對情愛是悲觀的。


C.曹雪芹認定,如果從思想意識方面挽救並改造那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荒誕社會,僅僅依靠儒、道、佛是於事無補的。


D.《紅樓夢》對人生的意義、人*等表示懷疑與絕望,並且視人生為一場大夢。


7.下列對“正是這種徹底的悲觀主義,所以《紅樓夢》的思想才深刻,才不製造任何幻相、任何烏托邦”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句中“這種徹底的悲觀主義”既包含曹雪芹對人生的絕望,又包含對人*的絕望。


B.只有持有這種徹底的悲觀主義思想觀念,才能使《紅樓夢》的思想深刻。


C.曹雪芹認為空為本體,諸*乃是幻相,這種悲觀主義使《紅樓夢》有大夢,但沒有膚淺的樂觀主義和膚淺的浪漫氣息。


D.曹雪芹徹底的悲觀主義使《紅樓夢》一反傳統文學故事的大團圓老套,而是如實地把美撕毀給讀者看,展示人物的悲劇命運。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紅樓夢》從純文學角度來説,其悲劇*與叔本華純哲學的悲觀主義相通。


B.賈寶玉認定人*既不可能迴歸古聖賢説的“赤子之心”,也不可能進化到“太初”狀態。


C.曹雪芹和叔本華對人生及人*的改造問題都持有徹底的悲觀主義認識。


D.本文作者與王國維均認為曹雪芹與叔本華的哲學相通,而且主要是在悲觀主義哲學上相通。


9.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的悲劇和其它很多文學作品的悲劇一樣,是由少數幾個關鍵人物精心編織的塵網所造成的。


B.高鶚也是徹底的悲觀主義者,並在續書中借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對話表達了這一觀念。


C.叔本華認定“人生和夢連貫起來就是現實生活”,因此他的“歸於梵天”的哲學與《紅樓夢》的“歸於空”的哲學有本質的不同。


D.王國維是第一個以西方哲學為參照系來評論《紅樓夢》的悲觀主義哲學的*學者。

【回答】

6.C(A.第2段魯迅語及下文兩處賈寶玉語;第2段中間“三者全是曹雪芹的悲觀主義眼睛”等句。 B.第2段原句,第3段賈寶玉説“那赤子之心又有什麼好處?……”   C.見第2段“曹雪芹認定……”中“沒有誰”、“沒有人”、“無論……都”表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挽救並改造那個社會,而C項“僅僅”的含意是還有其他力量能挽救並改造;《紅樓夢》正是徹底悲觀主義下的產物。  D.第2段中“這是對人生多深的絕望”,第3段第一句,第4段有關論述。)


7.B(A.結合第2段“曹雪芹認定……墮落……荒誕……”等句,及第3段首句。  B.原句是因果關係複句,此項是條件關係複句,不合邏輯。  C.結合第2段及第4段相關原句,“大夢”應是“歸於空”的*空哲學。  D.第2段原句後“才一反……吞沒”。)


8.A(A.結合第1段和第5段,以及通篇論述,所謂“相通”是指跨越文藝與哲學門類等,思想相同或相似。“純文學”、“純哲學”是故意設置的干撓因素。  B.賈寶玉沒有否定人*中有“赤子之心”,而是懷疑它的價值;“誰是到那太初一步地位”指沒有人達到那最原始一樣的人*狀態而不是指進化。  C.第2段末及第3段首句,兩人對生持絕望,但未見叔本華對人*改造問題絕望的信息。  D.原句在第5段第1句,沒有“主要”一詞,從全文來看,作者支持王國維的觀點。)


9.D(A.從全文論述來看,“少數幾個……編織的”錯,而應是“人與人的共同關係”,分析文中所引賈寶玉的兩處對話及其它論述可知。另外和其它一樣,表述太絕對。  B.此判斷的依據不充分。原文第3段,高鶚只是“領會”並“保留……”  C.見第4段論述“人生乃是一場大夢”等,語言表述不同。  D.第5段“儘管……但他畢竟……”)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