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紅樓夢》和中華文化周汝昌《紅樓夢》以前的章回體“稗官”“野史”絕無如此弘廣深厚的...

來源:國語幫 7.61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紅樓夢》和中華文化周汝昌《紅樓夢》以前的章回體“稗官”“野史”絕無如此弘廣深厚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

《紅樓夢》和中華文化

周汝昌

《紅樓夢》以前的章回體“稗官”“野史”絕無如此弘廣深厚的文化內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羣,也不曾有過像他這般才情靈慧的大手筆:兩者湊泊,形成了誕生這部偉大的文化小説的歷史條件,正所謂前無史例,後繼為難。那麼,這部小説究竟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簡要而言,有兩條主脈,貫串了全書。這兩條主脈,並非我輩讀者的臆想創説,實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釵、幾個異樣女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書的主題眼目,豁然盡展於此。作者的文風,語淡而意藴,然其含藴至豐。

吾人須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對我中華文化這精髓命脈的最經濟的簡括和深識。

才是什麼?一般理解大抵以為是指“文才”“詩才”,在《紅樓夢》而言更是如此“無疑”的事意。其實這是看錯了。試看:一、“無才可去補蒼天”——石頭,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都知愛慕此生才”——鳳姐,四、“試才題對額”——寶玉,五、“才選鳳藻宮”——元春,六、“才華阜比仙”——妙玉。這些例中,只有寶玉所試之“才”實指文才,其餘諸人,皆非此一狹義可限。最明顯的是探、鳳二例,鳳是今之所謂“文盲”,其才與詩文了無干涉。元春入選,明言是由“賢德”。妙玉的才,以仙為喻,亦非僅指能詩而已。這樣一説,則《紅樓夢》所重之才,所包甚為廣博。

原來,“才”是中華大文化中的一項至關重要的節目,是中華民族對客觀世界的一種高層次的認識感悟。在《易經》的《説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謂“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萬物和人類的體*功能、生機動力,而人居三者之中,為“天地之心”,獨佔“*靈”之位。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邏輯形式。

天之才,表現為風雲雷電,節序光*。地之才,表現為山川動植,品類眾生。人之才,則表現為智慧聰明,情思才幹。

所謂“天人合一”,實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華體現。

所以,在《紅樓夢》中原始根由是女媧煉石,石乃“通靈”——是為天人一體可以互感互通這中華哲思的“藝術解説”。

“才”,從漢字造字學來講,它是植物生長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而“華”即生命的昇華,在植物表現為開花,在人則表現為“才華”。而才華者,在農工則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為詩聖文宗,在婦女亦必心靈手巧,針黹皆能。此在古時,勢所定才,“貴”“賤”分途,男女異致,而“才”的木質(體*)卻是“其致一也”。

《紅樓夢》首標一字曰“才”,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詞,緊繫兩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書“大旨談情”。

那“微善”的善,又當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廣博,但,通俗地講,它的主意義在於品德——品德與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標明的兩大主脈。兩者並駕而方軌,成為中華民族對於“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鑑定”人的超標準尺度。

簡單地“區分”:才屬情,善屬*。

孟子主*善。《三字經》 “人之初,*本善”,是為舊時啟蒙教材的第一義。《四書·大學》開頭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在曹雪芹書中竟兩次分引過,堪稱特例。賈寶玉公然宣稱:除“明明德”外無書! 從這一點來看,曹雪芹所稱於那些“閨女”(一干裙釵,異樣女子)者,也應是“善”在*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紅樓夢》,主旨為的是給女兒傳神寫照,闡發幽光,而其所傳,不離“才”“善”兩端。即此一條主旨要義,亦足以可曉悟,這是中華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説”,名實相副,當之無愧,何用謙虛。

6.下面對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聰明、情思才幹,它包括文才、詩才、理家才等。

B.“才”是中華民族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最高層次的認識感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

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統稱,它概括了宇宙萬物和人類的體*功能、生機動力。

D.“才”指的就是與“天之才”“地之才”相對並列的 “人之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華為一身而具“*靈”特點,其常表現為人的智慧聰明、情思才幹。

7.下列説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作家曹雪芹弘廣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修養和傑出的才情靈慧融匯聚合,促成了他的偉大“文化小説”《紅樓夢》的誕生。

B.《紅樓夢》中的“才”包含廣博,但因書中所寫的人物之才多為“文才”“詩才”,所以人們很容易把“才”等同於“文才”“詩才”,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C.《紅樓夢》中女媧所煉“無才補天”的“通靈”之石,就是後來賈寶玉佩戴的“通靈寶玉”,這是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藝術表現。

D.在《紅樓夢》中,“才”與“情”緊密相聯,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與情於一身,而“善”則屬“品*”,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內容,如賈寶玉對晴雯、襲人。

8.下面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深厚弘廣的文化和傑出的才情靈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之前未產生偉大的“文化小説”;這之後,如果有作家兼具這兩個素質,就能創作出類似《紅樓夢》的偉大“文化小説”。

B.才與善,二者並駕而方軌,成為中華民族鑑定人才的超標準尺度。小説作品只要表現其中一條主旨要義,就堪稱“文化小説”。

C.小説《紅樓夢》表面只寫“一干裙釵、幾個異樣女子”的“小才微善”,實際全書深藴豐厚廣大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稱其“文化小説”,名實相符。

D.除《紅樓夢》外,*古典小説再無第二部“文化小説”,原因就是那些小説既無多少中華傳統文化因子,更沒有扣住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來寫。

【回答】

6.D

7.B

8.C

【解析】

試題分析:

6.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從文中找到與“移動閲讀”相關的語段,然後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判斷取捨,A項,“智慧聰明、情思才幹”是“才”的表現。B項,是對“才”的評説,無內涵。“最高層次”與原文不符 C項,依據文意及“一干裙釵,幾個異樣女子的‘小才微善’”可知此處的“才”僅指“人之才”。所以選D。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在論述類文本閲讀命題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常考點。顧名思義,“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論述對象或對論述的中心、觀點、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指的是根據具體語境把握這些概念的意義。此類題一般涉及三點:①根據上下文推斷含義深刻的概念;②根據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語境義;③根據作者的觀點理解重要概念的隱含義。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既要對文章全局進行“整體把握”,又要根據詞語的具體語境來體會。1.前後勾聯,即根據文章的整體*原則,將上下文勾聯在一起,從文章的主旨出發,與表達目的和表達技巧等聯繫起來,全面審視作者在相關內容中遣詞用語的匠心,正確領會概念的含義。2.表裏參驗,即根據由表及裏的原則,從概念的語表含義入手進而領會作者遣詞用語的意圖,抽象出文中所表現的內在的深刻的含義。3.以文解文,即根據構成文章諸因素之間既互相制約又互相闡釋的特點,進行同義互解或連義互解。答題時,可以將*代入原文中,看看是否連貫暢通,邏輯關係是否合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

7.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可將選項分別帶入文本進行比較,作出判斷,B項,文中只説有寶玉的文才,而選項中説“所寫人物之才多為文才”。A項,注意“湊泊”及其前後文意。所以選B。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篩選整合信息題的解題基本思路:①根據題目的要求把握篩選的標準。②按照篩選標準,確認信息材料的檢索區間。③把主要信息進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時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語句進行串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④命題者往往會設置誇大其詞、偷換概念、曲解原意、張冠李戴、無中生有、混淆範圍、弄錯條件、斷章取義、弄錯時態模態、以偏概全、遺漏信息、答非所問等陷阱,熟悉這些陷阱的特徵,往往能夠又快又準確的判斷出選項的説法正確與否。

8.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後根據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捨,A項,兩大條件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偉大作品產生的原因極為複雜。B項,應特指中華民族的文化小説。D項,即使寫出了這兩點也未必成“文化小説”,無必然關係。所以選C。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指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主觀傾向。作者的觀點態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間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觀點態度如果是隱含的,分析時就要依據文本,揣摩文中的隱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達的意思,進而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作者的觀點態度如果散見於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時就要把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進行歸納整理。1.從文中關鍵語句中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一般來説,文章的標題、起始段落的中心句,開啟主體段落的起始句,收束主體段落的收束句,全文總結*段落的總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態度。整體閲讀時快速抓住這些語句,對於理清文章局部的內容要點或分論點,把握文章局部內容的內在關聯,具有全局*的定向作用。2.從文中選用的材料中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3.從作者對有關事物的評價中把握引述材料隱含的作者的觀點態度。4.從文中不同觀點、不同態度的比較中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①正反對比:要通過上下文來對比兩者或幾者的觀點,分析作者的觀點。②相似辨析:有些觀點不是明顯的對立,而是相容、相交、發展、遞進,這要仔細辨析,方可準確地作出綜合概括。5.從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傾向中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