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何處是*南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南”了。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

來源:國語幫 2.4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何處是*南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南”了。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何處是*南


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南”了。


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到隋代為止,它主要指長*中游的今湖南,*西一帶。


“*南”的現代意義起源於唐代的貞觀十道。這個地方先是被叫作“*東”。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傳統中有以左代東的習慣,這一地名又被雅稱為“*左”,貞觀元年,唐太宗將天下分為十個監察區,稱“道”。北方、南方各五道,*南道包括長*以南、南嶺以北、西至今貴州、東至海的一大片地區。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又將*南道從西到東依次分為黔中道、*南西道、*南東道,其中*南東道包括今閩,浙及蘇南,皖南地區。


唐朝人非常強調地域差異,可是被舉出來進行對比的,往往是“塞北”和“*南”,“塞北”總是令人想起惡劣的自然環境,殘酷的人文環境。而*南呢,從地理位置上它並不位於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來是因為它處於環境質量的另一個極端,此地從南朝以來便是有名的“佳麗地”。


這種對比方式讓我們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區之間大致是平行的關係,沒有哪一個區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現。當時較為突出的地域成見是山東與關中的對立,兩地經常相互取笑、鬥氣。史載唐太宗曾談起山東人如何、關中人又如何,言辭間頗有“同異”,大臣張行成當即跪奏説:“臣聞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以東西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區域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落差關係,嶺南自不必説,因為地多瘴癘,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為僻處一隅,有“蜀道難”之稱,杜甫有聯著名的詩“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由此可見一斑。


真正能夠讓人想起南方的好處來的是“*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南”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淮南”指長*和淮河之間的那個地域,當時留下來一個著名的口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僅止一處而已。“*南”在上文提到開元二十一年時已有“*南西”“*南東”之分,到了唐後期,“*南西”已經簡稱為“*西”,照此邏輯,“*南東”該簡稱為“*東”了吧――可是不,它仍叫“*南”。


唐後期的“*南”有廣狹兩層含義,廣義地説,它指貞觀十道中的*南道。由於安史之亂以後道(方鎮)的數目增加到幾十個,並且轉化為事實上的高層政區,此時仍常用貞觀十道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南”的狹義,即唐中葉的“*南東道”,“此時它已分屬宣歙、浙東、浙西三個觀察使管轄。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對於兩浙已處於邊緣。而浙東(今浙東,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兩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於吳和越的區別,在當時人心目中,吳地(太湖流域)才是*南的典型。


唐朝以後,雖然有時人們把揚州也視作*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南一直穩定地以今蘇南、浙北為中心。


下列對“*南”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問世,所以可稱最為奇妙的地名。


B、“*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人文環境代表與塞北相對的另一極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嶺南從不屬於“*南”,而淮南也不屬於“*南”。


D、到了唐後期,*南西道已簡稱為“*西”,而*南東道則簡稱為“*南”。


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從“*東”變為“*左”,再變為“*南”只是把*南的雅稱還原為古稱。


B、唐人在南北對比中發現北方各地區大致平行,南方各區域有明顯的落差。


C、從杜甫的兩句詩中,可以進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東北和西南的環境差異。


D、貞觀十道最初是全國行政區劃名,到唐後期已變成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因為唐太宗在山東與關中的對立中明顯地抱有地域成見,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評。


B、揚州地處長*以北,但富庶繁華,當時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視作地道的*南。


C、安史之亂後方鎮的數目大為增加,因而“*南東道”的管轄範圍較玄宗時已有所縮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於吳越之間的區別,那麼當時的兩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南的典型。

【回答】

C(A項強加因果,B項誤在“地理位置”,D項“則簡稱”不當)


D(A項“*左”只是“*東”的雅稱,B項是“我們”發現而不是“唐人”,C項對杜詩的理解不當)


B(揚州屬於“淮南”,儘管富庶繁華,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屬於“*南”)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