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聽流人水調子王昌齡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千重萬重雨,斷絃收與淚痕深。...

來源:國語幫 2.4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聽流人水調子王昌齡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千重萬重雨,斷絃收與淚痕深。...

閲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流人水調子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千重萬重雨,斷絃收與淚痕深。

夜  箏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26.第一首詩的第三句“寫嶺*,兼寫箏聲”,請對此簡要説明。(3分)

27.簡要概括第二首詩中“*箏者”的形象特徵。(4分)

28.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4分)

【回答】

 

26.實寫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見層層山嶺*霧籠罩的迷濛景象,(1分)想象(虛寫)(1分)樂聲的凝重繁促。(1分)(共3分)

27.①美麗優雅;②多情善感;③全神傾注;④演技高超。(每點1分。共4分)

28.王詩:通過寫*者哀切、聽者動容的細節,表現出*者與聽者的天涯漂泊之苦。(2分)

白詩:從聽者聽曲感受角度加以襯托(側面描寫),寫出箏聲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分)(共4分)

【解析】

26.

試題分析:第三句“寫嶺*,兼寫箏聲”,提到“嶺*”,似乎又轉到景上。其實,這裏與首句寫景*質不同,可説仍是寫“鳴箏”的繼續。也許晚間真的飛了一陣雨,使嶺*處於有無之中。也許只不過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層層山嶺好象迷濛在霧雨之中。無論是哪種境況,對遷客的情感都有陪襯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樂造成了這樣一種“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感覺。“千重萬重雨”不僅寫嶺*,也兼形箏聲(猶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僅是視覺形象,也是音樂形象。“千重”、“萬重”的復疊,給人以樂音繁促的暗示,對*箏“流人”的複雜心緒也是一種暗示。在寫“鳴箏”之後,這樣將“嶺*”與“千重萬重雨”並置一句中,省去任何敍寫、關聯詞語,造成詩句多義*,含藴豐富,打通了視聽感覺,令人低回不已。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從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入手,如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紫袖”、“紅弦”,分別是*箏人與箏的代稱。以“紫袖”代*者,與以“皓齒”代歌者、“細腰”代舞者一樣,選詞造語十分工整。“紫袖紅弦”不但暗示出*箏者的樂妓身份,也描寫出其修飾的美好,女子*箏的形象宛如畫出。連用了兩個“自”字,這並不等於説獨處(詩題一作“聽夜箏”),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它寫出*箏者已全神傾注於箏樂的情態。“自感”,*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寫出*者的技藝高超。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8.

試題分析:這類題目可以從內容和手法兩方面來分析。“斷絃收與淚痕深”用了細節描寫的手法,表現出*箏者和聽箏者的感受。“別有深情一萬重”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可以引起讀者對“自*自感”內容的豐富聯想。詩從側面落筆,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