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話友聶鑫森1972年深秋的一個凌晨,白霜染地,西風砭...

來源:國語幫 6.14K

問題詳情:

(二)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話友聶鑫森1972年深秋的一個凌晨,白霜染地,西風砭...

(二)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話友

聶鑫森

1972年深秋的一個凌晨,白霜染地,西風砭骨。

五十歲出頭的時子春,從望天湖五七幹校偷跑出來,他要趕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醫院,去探看彌留之際的話友季尊秋。

何為話友?只因他們都是湘潭市“勝利話劇團”的演員,共事多年,關係極為親密;工作之餘,又喜歡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演的是話劇,説的是心裏話,不是“話友”是什麼?

時子春先是緊走疾行,然後碰見一輛老鄉開的拖拉機,搭了幾里路的順風車,再趕到一個鄉鎮的長途汽車站,等了一個多小時,才坐上一輛渾身吱啦啦響的客運汽車,慢吞吞開往湘潭城,他沒頭沒腦地在心裏直罵。

昨天上午,時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來的一封信,説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願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檔時子春見個面。季夫人還説,恐怕時子春請假難,即便來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員也難得進去。她之所以寫這封信,是怕傷丈夫的心。時子春含着淚,去向*代表請假,理由是家裏病了人,沒想到*代表大手一揮,説:“不行!”

時子春扭頭就走,心想:你説不行我説行,老子自個兒去!

季尊秋怎麼沒到幹校來呢?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過許多帝王將相,卻不肯出演一個工、農、兵的角*,口頭禪是:我只演讓我怦然心動的戲。“*”拉開序幕後,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對任何莫須有的罪名一概緩緩出語予以駁回。憤怒的“*羣眾”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號,還常施以拳腳把他打倒在地……當時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時子春。

台上沒戲可演,他們便常悄悄相聚,説説心裏想説的話。

“子春兄,我們搭檔演過多少戲呀。《戊戌變法》,你演譚嗣同,我演康有為;《*午驚濤》,你演*世昌,我演李鴻章。”

“尊秋兄,《*午驚濤》還參加過全國話劇匯演,得了一等獎。”

“我不演工、農、兵的角*,是我自知*格、氣質、形體不適合演,演顯官大員、儒生學人則本*當行,這怎麼是看不起勞動*?”

“記得嗎?我曾自制一把大摺扇,用隸書寫四個大字‘豐華真率’,然後送給了你,你的演技與之最為匹配。”

 “為答謝兄,我畫了一幅大寫意的*世昌肖像作為回贈。你稱讚説:‘傳神取貌,活活如生。’讓我得意了好多天。”

“是呀,尊秋兄,還記得那場戲嗎?*世昌要去謁見李鴻章,門官攔阻,於是,我大聲叫嚷。你在內廳響亮地喝道:‘誰在二堂喧譁?’這句話聲調、節奏恰到好處,激起一片掌聲。”

“以後這句話居然變成了團裏的常用語,遇到有人吵嘴了,開會發生爭論了,不知誰會學着用我的腔調,一聲喝問:‘誰在二堂喧譁?’於是,馬上一片寧靜。眼下我真想對這個世界大喝一聲:‘誰在二堂喧譁!’”

“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沒個開天放晴的時候?”

“是的……是的……”

汽車到達湘潭市中醫院已是上午十一時。時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樓的腫瘤病室,他向值班護士打聽季尊秋住在哪兒?護士説:“408室。不過,他因胃部劇痛,正在昏迷中。再説,這個人問題嚴重,有專人在門外站崗!”

時子春沒聽完,就大步來到408室門前,伸手就要去推門。

兩個壯實的年輕人上前攔住時子春,大聲吼道:“外人不準探看,走開!”

時子春雙眼圓睜,頭一昂,説:“我要探看我的話友,誰攔阻,我跟誰急!”

“你是吃了豹子膽了,季尊秋是什麼人?有問題的人。你來探看就是他的同黨!”

“我只知道他是受羣眾歡迎的演員,是個好人。” 時子春驀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鐵硬的腱子肉。

就在這時,病房裏傳出響亮的喝問:“誰在二堂喧譁?”

是從昏迷中醒過來的季尊秋的聲音。

時子春**地把兩個年輕人扒開,然後輕輕地推開病房的門,應聲而入。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個將馬蹄袖左右拂掃的動作,“*、*”的聲音響得很利落,再搶步上前,單腿打千,低頭説道:“回大人,在下*世昌,拜見中堂大人。”

“平身!”

時子春站起來,走到病牀前,緊緊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雙手。

誰也説不出話,只有淚眼相看……                           (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篇描寫環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詞語着力突出了天氣的冷寒,而“1972年”這個時間的交代,則暗示出了文章的社會背景,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B.“吱啦啦響的客運汽車,慢吞吞開往湘潭城”,此處內容雖意在表明當時物質水平的落後,但“慢吞吞”的車速也反襯出了時子春當時焦躁的心情,一石二鳥

C.文中四次出現“誰在二堂喧譁”,每一次發問都擲地有聲,語帶雙關。它質問的不僅僅是嘈雜的人,更是那個時代,言在此而意在彼,發人深思。

D.文章使用*敍,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時子春的形象更加豐滿,又對主要情節起到了補充説明的作用,讓我們對季尊秋現在的處境有了更深入地瞭解。

5.時子春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5分)

6.作品為什麼以時子春和季尊秋在戲中的互相應答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回答】

4.D(A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有誤。B項“意在表明當時物質水平的落後”有誤,主要是與時子春的心情形成對比。C項“誰在二堂喧譁”這一句並非每處都是雙關。)

5.①熱愛藝術。時子春與季尊秋常常交流、切磋戲劇內容。

②為人剛正。在季尊秋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批鬥時,只有他敢於維護朋友。

③重情重義。為完成季尊秋最後的心願,他冒着風險去探看好友。

(答出一點1分,二點3分,三點5分。)

6.①在人物形象上,文章結尾以戲應答,再次將兩人對戲劇的熱愛和友情的真摯表現了出來。

②藝術結構上,將文章推向高潮,這一情節既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知心好友的訣別,也是痴迷藝術的季尊秋生命的絕唱。

③思想內容上,在彌留之際,季尊秋這一份對藝術的執着與熱愛是對扣在他身上的罪名最有力的回擊,它引發了我們對時代的反思,深化主旨。

④情感表現上,文章結尾很容易將讀者帶入情境,增強文章感染力。

(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每點2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