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的眼睛1937年,陳寅恪剛滿47歲。“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的22天,日*逼近清華園車站,北平將不保。陳寅恪...

來源:國語幫 1.36W

問題詳情:

陳寅恪的眼睛

1937年,陳寅恪剛滿47歲。“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的22天,日*逼近清華園車站,北平將不保。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此時已85歲,這位在上海“一•二八”十九路*抗戰時,夢裏狂呼“殺日本人”的老人開始絕食了。五天後,陳三立死了。

為父親守靈的那些晚上,叩首鞠躬,頻繁彎腰、低頭,極勞累,直接誘發了陳寅恪高度近視的右眼的視網膜陳寅恪的眼睛1937年,陳寅恪剛滿47歲。“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的22天,日*逼近清華園車站,北平將不保。陳寅恪...脱離。陳寅恪不為日寇漢奸脅迫利用,決定不做手術,放棄了復明的希望。

八年*戰爭期間,陳寅恪一家幾經逃難, 1943年底才到達成都,任教燕京大學,住入學校租賃的民房內。此時物價飛漲。燈光昏暗,且常停電,陳寅恪用高度近視的左眼,照舊備課並從事學術研究,完成多篇論著。

1944年12月12日,陳寅恪唐代三稿中的最後一種《元白詩箋*稿》基本完成,但就在這天早上,陳寅恪起牀後痛苦地發現,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

失明之後,陳寅恪仍堅苦卓絕,鍥而不捨,窮十年歲月,寫出了《論再生緣》和85萬字的《柳如是別傳》。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在十餘年的瞽者生涯裏寫出近百萬字的著述,這在古今中外學術史上都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的出現得益於他超人的記憶和毅力。在這段艱難的著述歲月裏,有一位女*自願給陳寅恪當助手,她叫黃萱。黃萱每天準時來到陳寅恪的住處,為眼睛看不見的陳寅恪查找書籍,朗讀材料,謄錄書稿,14年始終如一。

黃萱曾感慨地説:“寅師以失明的晚年,不憚*苦、經之營之,鈞稽沉隱,以成此稿(《柳如是別傳》)。其堅毅之精神,真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  

在感歎命運的的刻薄之餘,我們不禁會問陳寅恪的眼睛為什麼會失明呢?王鍾翰先生在《陳寅恪先生雜憶》文中有段文字有助我們瞭解陳寅恪失明的原因:

先生一日見告:我之目疾非*石所可醫治者矣,因齠齡嗜書,無書不觀,夜以繼日,舊日既無電燈又無洋燭,只用細小油燈藏於被褥之中,而且四周放下蚊帳,以免燈光外露,防家人知曉也,加以清季多有光紙石印縮本之書,字既小且模糊不清,對目力最有損傷,而有時閲讀愛不釋手,竟至通宵達旦……

陳寅恪中年雙目相繼失明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對於終身以讀書、教學、研究學問為己任的陳寅恪而言,其痛苦是他人難以體會的。眼睛瞎了,對於陳寅恪會是怎樣的一種毀滅打擊?他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讓人讀到他內心的痛楚。據家人回憶,在最初的日子裏,他變得非常暴躁。但很快,他便歸於寧靜。很多人回憶,陳寅恪以前上課是很有特點的,講到深處,他會長時間緊閉雙眼,但他眼睛瞎了之後,再也沒有人看見他閉着眼睛講課。他永遠睜大着眼睛,永遠是目光如炬。

1969年10月7日,陳寅恪走完了79歲的生命歷程。彌留之際,他一言不發,只是眼角不斷地流淚。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陳寅恪,*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研究院院士、清*學院四大導師之一,通曉二十餘種語言。傅斯年説:“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其人被學界譽為“教授的教授”,其著述被同行奉為上上之作、必讀之書。

②1941年受邀講授韋莊《秦婦吟》一詩,耗時兩個月。同年底*淪陷,學校停課,物資奇缺,陳寅恪懂日文,日*十分禮遇,寅恪拒受日人饋贈。*日本*欲以高薪聘請其任*東亞學院院長,未果。

② 1957年 “雙百”方針提出,大家都在極力讚頌“雙百”時,陳寅恪並沒有“響應”,專心地研究“錢柳姻緣”。

“今天,人們終於可以發問,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未來,*社會是否需要或者説能否容得下這一類純粹的學人?”                                    (《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陸鍵東著)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文章開頭讓讀者瞭解到傳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對其父親及去世情形的描述,可見其人格高貴有其家人的影響。

B. 文中簡要交代陳寅恪任教燕京大學的艱難生活,藉助居住環境的介紹,凸顯傳主的*格和品質。

C. 行文引用黃萱的感慨,既能增強文章的生動*,又直接體現了陳寅恪治學的可貴精神。

D. 陳寅恪中年雙目相繼失明對其讀書、教學、研究學問造成極大的阻礙和打擊,他內心自然十分痛苦。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 文章標題“陳寅恪的眼睛”不能對錶現傳主的精神風貌起突出作用,未能統領全文。

B. 陳寅恪雙目相繼失明,原因在於視網膜脱離,而他決定不做手術,放棄了復明的希望。

C. 陳寅恪超人的記憶和毅力及黃萱的協助,是他能在十餘年的瞽者生涯裏寫出近百萬字的著述的重要保*。

D. 傳主失明前後生活曾比較艱苦,但一直沒有放棄教學和學術研究,即使內心痛苦,仍完成多篇論著。

E. 材料提及陳寅恪既拒絕他人好意,又不“響應”雙百方針,可見雖學識豐厚,卻有點不適時宜,帶書呆子氣。

12.國學大師陳寅恪因學識過人及人格尊貴深受人敬重,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體會。

【回答】

10.C

11.CD

12.①學識過人受人敬重,既在於其讀書刻苦廣博,更在於治學堅毅,有責任擔當。幼年嗜書夜讀,無書不觀,通宵達旦;失明之後,堅苦卓絕,著述不輟,堅持講學。

②純粹的學人風骨,淡泊官場,不慕榮利,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不迎合“雙百”方針,專心地研究“錢柳姻緣”,足見其治學純粹,不慕名利。放棄治眼手術,拒受日人饋贈,拒當院長,寧可逃難,可見其民族氣節之崇高。

【解析】

10.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分析。C項行文引用黃萱的感慨,不是“增強文章的生動*”,而是增強文章的真實*,屬於側面塑造傳主形象,間接體現了陳寅恪治學可貴的精神風貌,更傳達了黃萱對陳寅恪深深的敬佩之情。

1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及手法分析。A項全文緊緊圍繞“陳寅恪的眼睛”有序展開,從其右眼棄醫見其氣節,左眼視力消退見其生活艱*而不失節,雙目失明著述不輟見其堅毅,對錶現人物*格有突出作用,高度統領全文。B項“視網膜脱離,而他決定不做手術,放棄了復明的希望”僅是其右眼無法復明的原因。其雙目失明既有幼時嗜書苦讀損傷目力的原因,也有後來生活貧苦、著述艱*,過度用眼而未能及時醫治等原因。E項材料提及他多次拒絕他人好意,足見其高潔的做人品格,其為人專心治學,淡泊官場,不慕榮利,極具民族氣節。

12.試題分析:本題屬於探究題。既要結合文本內容分析,也要拓展延伸等。分析“國學大師陳寅恪因學識過人及人格尊貴深受人敬重”,抓住“學識”“人格尊貴”等內容,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學識過人受人敬重,既在於其讀書刻苦廣博,更在於治學堅毅,有責任擔當。純粹的學人風骨,淡泊官場,不慕榮利,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

點睛:探究的題目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內挖掘的題目主要是對語句內涵的挖掘,本題就是如此,答題時首先明確句子的內涵,不要脱離文本隨意作答。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