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衞大將*權善才、左監門中郎將範懷義誤斫昭...

來源:國語幫 9.26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衞大將*權善才、左監門中郎將範懷義誤斫昭...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衞大將*權善才、左監門中郎將範懷義誤斫昭陵柏,罪當除名,上特命殺之。大理丞太原狄仁傑奏:“二人罪不當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殺則為不孝。”仁杰固執不已,上作*,令出,仁杰曰:“犯顏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遇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張釋之有言:‘設有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處之?’今以一株柏殺二將*,後代謂陛下為何如矣!臣不敢奉詔者,恐陷陛下於不道,且羞見釋之於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嶺南。後數日,擢仁杰為侍御史。

初,仁杰為幷州法曹,同僚鄭崇質當使絕域。崇質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豈可使之有萬里之憂!”詣長史藺仁基,請代之行。仁基素與司馬李孝廉不協,因相謂曰:“吾輩豈可不自愧乎!”遂相與輯睦。

春(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上幸東都。

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制度壯麗。上陽宮臨洛水,為長廊亙一里。宮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傑劾奏弘機導上為奢泰,弘機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請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肅然。

(公元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傑為豫州刺史。時治越王貞黨與,當坐着六七百家,籍沒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詿誤,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豐州。道過寧州,寧州父老迎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攜哭於德政碑下,設齋三日而後行。                                            (選自《資治通鑑》)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法不信於人也 信:信任               B.當坐着六七百家    當:判處

C.本立竟得罪 竟:竟然                   D.韋弘機作宿羽等宮作:修建

16.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傑剛直不阿的一組是(   )

①二人罪不當死 ②擢仁杰為侍御史 ③詣長史藺仁基,請代之行 ④侍御史狄仁傑劾奏弘機導上為奢泰 ⑤請棄臣於無人之境 ⑥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A.①④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宗要處死誤砍昭陵的將官,狄仁傑堅決請求不殺,高宗變了臉*,命令狄仁傑退出去。幾天後,狄仁傑委婉勸諫,高宗怒氣消解,權善才、範懷義得以被除去名籍,流放嶺南。

 B.長史藺仁基一貫與司馬李孝廉不和,看到狄仁傑請求代替鄭崇質承擔出使的任務後,都覺得自己應當感到羞愧,於是兩人和睦相處。

C.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當權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狄仁傑奏報他作奸犯科的事,請求把他交付執法官吏處理,高宗最終答應了狄仁傑,王本立被判罪,從此朝廷士臣都不敢為非作歹了。

D.狄仁傑查知因為越王李貞而犯罪的六七百家、被籍沒官府充當奴婢的五千人都是無罪而被牽累的後,祕密奏報太后。太后聽了狄仁傑的奏報,就特別原諒了這些人,全部流放到豐州。

18.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5分)

(2)寧州父老迎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攜哭於德政碑下,設齋三日而後行。(5分)

【回答】

【*】

15.C

16.A

17.A

18.(1)陛下為什麼要惋惜罪人*命,而虧損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拋到沒人的地方,給將來忠貞的人作為*戒!(採分點:罪人、虧、曲、忠貞)(2)寧州父老迎接他們,並且慰問他們説:“是我們的狄使君使你們活下來的嗎?”眾人相互攜手在寧州百姓為狄仁傑立的德政碑下痛哭,齋戒三日,以表謝恩後才離開。(採分點:迎、勞、活、於德政碑)

【解析】

15.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意義代入原文,考察其與上下文語境是否相符。題中,C項的“竟”是“最終、終究”之意。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看清題乾的要求,然後從文中找出篩選信息的區間,運用排除法找出*。本題要求的是選出“全都表明狄仁傑剛直不阿的一組”,其中,②寫狄仁傑升職。③寫狄仁傑代人任職。⑥寫密奏內容,都沒有表明狄仁傑的“剛直不阿”。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7.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清題意,把每一選項和文中相應的事件對應,針對選項劃定區域,小心比對,看是否搞混做事情況。本題中,A項所説的狄仁傑勸諫不是“幾天後”,而是當時。“幾天後”是提升狄仁傑的官。原文為:“後數日,擢仁杰為侍御史。”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8.

試題分析:(1)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本題第(1)小題中的“罪人”是“罪人的*命”(注意補充省略的內容);“虧”是“虧損”之意或譯為使動用法;“曲”是“曲意”之意;“忠貞”即“忠貞的人”。第(2)題中,“迎”是“迎接”之意;“勞”是“慰問、慰勞”之意;“活”應譯為使動用法,“使之活”;“於德政碑”是狀語後置句,翻譯時應當把“在德政碑”提前。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初七),大理寺奏報左威衞大將*權善才、左監門中郎將範懷義誤砍了昭陵的柏樹,所犯的罪應當除去做官的身份,高宗特別下令要處死他們。大理丞太原狄仁傑上奏説:“兩人犯的罪不應當處死。”高宗説:“善才等人砍伐昭陵的柏樹,我如果不殺他們就是不孝。”狄仁傑仍然堅決請求不殺,高宗變了臉*,命令狄仁傑退出去,狄仁傑説:“冒犯皇上的威顏,正直極諫,自古以來都認為很困難。臣卻認為遇到桀、紂當然困難,但遇到堯、舜卻很容易。現在按法令所規定的,並不至於判處死刑,而陛下卻特意要殺了他們,這使得法令不為人所信任,人們要怎麼辦才好呢?況且張釋之説過:‘假設有人盜竊長陵的一抔土,陛下要怎樣處理?’現在以一株柏樹之故就殺了兩位將*,後代人要説陛下是怎樣的人物呢?臣不敢接受皇上詔令的原因,是害怕把陛下置於喪失仁義道德的境地,而且無臉見張釋之於九泉之下的緣故。”唐高宗的怒氣這才消解,權善才、範懷義被除去名籍,流放嶺南。幾天以後,朝廷提升狄仁傑為侍御史。

當初,狄仁傑為幷州法曹,同事鄭崇質應當出使遙遠的地區。鄭崇質的母親年老又有病,狄仁傑説:“他母親的情況如此,怎麼可以讓他有萬里離別的憂愁!”於是找到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承擔出使的任務。藺仁基一貫與司馬李孝廉不和,這時候兩人不禁相對説:“我們難道自己不感到羞愧麼?”以後兩人和睦相處。

春季(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二*日),唐高宗來到東都洛陽。

司農卿韋弘機營建宿羽、高山、上陽等宮殿,製作的規格雄壯華麗。上陽宮臨近洛水,修造長廊連綿一里長,宮殿落成後,高宗遷宮前往居住。侍御史狄仁傑上書*劾韋弘機引導皇帝奢侈無度,弘機因而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當權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仁杰奏報他作奸犯科的事,請求把他交付執法官吏處理,但高宗特別地寬恕了他,狄仁傑説:“國家雖然缺乏英才,難道會缺少王本立這類人嗎?陛下為什麼要惋惜罪人*命,而虧損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拋到沒人的地方,給將來忠貞的人作為*戒!”王本立終於被判罪,從此朝廷士臣都不敢為非作歹了。

(公元688年)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傑為豫州刺史。當時查知越王李貞的同黨,因此判處有罪的有六七百家,被籍沒官府充當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催促要行刑。狄仁傑暗中奏報説:“這些人都是無罪而被牽累的,臣想公開地上奏,似乎在為叛逆者申訴,但是知道真情卻不報,又擔心乖違了陛下仁慈憐恤的旨意。”太后聽了狄仁傑的奏報,就特別原諒了這些人,全部流放到豐州。這些人路過寧州時,寧州父老迎接他們,並且慰問他們説:“是我們的狄使君救活你們的嗎?”眾人相互攜手在寧州百姓為狄仁傑立的德政碑下痛哭,齋戒三日,以表謝恩後才離開。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