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9分,每小題3分)楚子圍宋楚子(楚成王)將圍宋,使子文(楚前任令尹)治兵於睽①,終朝...

來源:國語幫 1.3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9分,每小題3分)楚子圍宋楚子(楚成王)將圍宋,使子文(楚前任令尹)治兵於睽①,終朝...

閲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9分,每小題3分)

楚子圍宋

楚子(楚成王)將圍宋,使子文(楚前任令尹)治兵於睽①,終朝(zhāo)而畢,不戮一人。子玉(楚現任令尹)復治兵於蒍②,終日而畢,鞭七人,貫③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蒍賈④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賀,何後之有?” 

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zhěn)⑤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狐偃⑥曰:“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衞,若伐曹、衞,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於是乎蒐(sōu,舉行蒐禮閲兵)於被廬⑦,作三*。謀元帥。趙衰曰:“郤縠(xì hú)可。臣亟(qì,屢次)聞其言矣,説禮、樂而尚《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君其試之。”及使郤縠將中*,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讓於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為卿,讓於欒枝、先軫。使欒枝將下*,先軫佐之。苟林父御戎,魏犨(chōu)為右。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於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徵其辭。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通“恭”)。”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執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後用之。出谷戍,釋宋圍,一戰而霸,文⑧之教也。

【註釋】①睽(kuí):楚地,今地不詳。②蒍(wěi):楚地,今地不詳。③貫:用箭貫穿。④蒍賈:字伯贏,孫叔敖之父。⑤先軫:晉國名將。⑥狐偃:晉國大夫,字子犯。⑦被廬:晉地,今地不詳。⑧文:晉侯,即晉文公重耳。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靖諸內而敗諸外           諸:兼詞,“之於”

B.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衞       昏:通“婚”,聯姻

C.及使郤縠將中率           將:統率

D.民易資者不求豐焉         易:容易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子之傳政於子玉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舉以敗國,將何賀焉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晉侯始入而教其民         其孰能譏之乎

D.於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丹不忍以己之私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玉治*嚴厲,好用刑罰。蒍賈認為子玉將會給楚國帶來危害,子文舉薦子玉擔任楚國的令尹是一個錯誤。

B.楚成王與諸侯率*包圍了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不直接救宋,而首先*曹、衞,最終解了宋國之圍。

C.晉國為了解救宋國,做了許多準備工作,訓練*隊,選拔將領。趙衰推薦了郤縠,因為他多次聽郤縠説過禮、樂方面的事情,説明他精通《詩》《書》,這是成功的根本保*。

D.晉文公接受了子犯的建議,很重視對百姓進行“義”“信”“禮”的教育,解救宋國,取得霸權,這就是晉文公對百姓施行教化的結果。

17.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賀,何後之有?(4分)

(2)報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4分)

(3)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4分)

【回答】

【*】

14.D

15.A

16.C

17.

(1)超過三百輛戰車,他就不能把這支*隊帶回到國內。假如他能回來我再祝賀,有什麼遲後的呢?(“乘”“苟”各1分,“何賀之有”1分,句意1分。)

(2)報答恩施,拯救危難,取得威名,確立霸業,就在於這次行動啊。(“報”“患”“是”各1分,句意1分。)

(3)子犯説:“百姓還不懂得信用。沒有顯示出他們的可用。”(“知”“信”“彰”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4.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易:交易,交換。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要注意“意義和用法”必須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要根據所在句子的前後詞語的詞*來判斷。A.主謂之間,取消句子**,不譯;B.句末語氣詞,代詞,哪裏;C.代詞,他的/語氣詞.難道;D.連詞,表目的/連詞,表原因,因為。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要在整體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思考,結合文章具體的上下文來判斷。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張冠李戴的錯誤。“因為他多次聽郤縠説過禮、樂方面的事情,説明他精通《詩》《書》”錯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7.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逐字落實(留、換、刪、補、調——五字法翻譯:保留原文表名稱的詞;將古文單音節詞轉換為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古意轉換為今意;刪掉不需要翻譯的虛詞;補出省略成分;調整倒裝句語序),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文通句順。如(1)乘:輛。苟:假如。賓語前置“何賀之有”:有什麼遲後的呢?(2)報:報答。患:危難。是:這次(行動)(3)知:懂得。信:信用。彰:顯示。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譯文】楚成王將要包圍宋國,讓前任令尹子文在睽地訓練*隊,練兵一早晨,連一個士兵也不羞辱。令尹子玉又在蒍地訓練*隊,練兵一天後,鞭打過七人,用箭貫穿了三人的耳朵。已經退休的卿大夫們都去向子文慶賀,子文送酒給他們喝。蒍賈當時還年幼,遲後些來到子文那裏,不對他表示慶賀。子文問他為什麼不慶賀,回答説:“不知道要慶賀什麼。你把政事傳給子玉,説過:‘用來安定國家。’安定了內部而失敗於外部,收穫有多少呢?子玉的失敗,是由你推舉的。你推舉他讓他搞壞國事,還有什麼可慶賀的呢?子玉武斷而不懂禮儀,不能夠治理*。(如果讓他率領的*隊)超過三百輛戰車,他就不能把這支*隊帶回到國內。假如他能回來我再祝賀,還有什麼遲後的呢?”

冬季,楚成王與諸侯率*包圍了宋國。宋國的公孫固來到晉國告急。晉大夫先軫説:“報答恩施,拯救危難,取得威名,確立霸業,就在這次行動。”狐偃説:“楚國剛剛得到曹國的擁護,而新近與衞國聯姻,如果我們要進攻曹國、衞國,楚國必定救他們,那樣齊國、宋國就避免了楚國的攻打。”於是。晉國就在被廬舉行蒐禮閲兵,整頓訓練*隊,建立了三支*隊,計劃確定領*元帥。趙衰説:“郤縠可以擔任元帥。我多次聽到關於他的言論了,他喜歡禮、樂,崇尚《詩》、《書》。《詩》、《書》是道義的府庫,禮、樂是道德的準則;而道德、道義,是成功和利益的根本所在。《夏書》説:‘廣泛地聽取接納人們的言論,明確地以事功來考驗,用車馬衣服酬報他的功勞。’你可照這樣試試他。”就讓郤縠統率中*,讓郤縠為副統帥;讓狐偃統率上*,狐偃讓給狐毛,他自己為副;任命趙衰為上卿,趙衰讓給欒枝、先軫;讓欒枝統率下*,先軫為副。苟林父為晉文公駕馭戎車,魏犨擔任車右。

晉文公剛回國時就教育訓練百姓,到第二年,就想用他們征伐。子犯説:“百姓還不懂得道義,還不安心於他們的居處。”因此在這時出去幫助周襄王恢復王位,回國後積極謀求有利於百姓的事情,這就使百姓依戀他們的生產生活。這時,晉文公又要徵發他們,子犯説:“百姓還不懂得信用。沒有顯示出他們的可用。”於是晉文公在*原的時候讓百姓看到了信用。百姓有交換物資的,不追求物資的豐厚,説給多少就是多少。晉文公説:“可以用了嗎?”子犯説:“百姓還不懂得禮儀,還沒有產生恭敬的心理。”因此晉文公又舉行蒐禮閲兵,讓百姓看到禮儀,制定了管理官吏的制度整頓吏治,百姓聽從他而不懷疑,這樣才徵發百姓。迫使楚國撤出戍守谷地的*隊,解救了被圍困的宋國,通過一次戰爭就取得了霸權,這是晉文公施行教化的結果。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