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計量活動是用數值來表示事物的量,因此,最早的計量是在學會計數之後才開始的。而數的概念...

來源:國語幫 1.1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計量活動是用數值來表示事物的量,因此,最早的計量是在學會計數之後才開始的。而數的概念...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計量活動是用數值來表示事物的量,因此,最早的計量是在學會計數之後才開始的。而數的概念大約在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舊石器時代早已萌芽了。為了避免嚴寒的襲擊,原始人羣逐漸認識到季節的變換規律而形成了隨氣候變化而轉移到另一地帶去居住的習慣。人類通過感覺器官來判斷季節的變化,發現日月星辰移動位置的自然現象,並瞭解到月圓月缺的過程由此開始了原始的計數活動,總結出日、月、年周而復始的規律。這實際上就已經包含了開始時間這個單位的計量了。通過對時間的計量,人類逐漸瞭解到草本植物一年生長的規律,開始了種植活動。

在母系氏族社會,農業生產逐漸帶給人們比較固定的生活來源。但在以石斧、石鐮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年代,集體的勞動僅僅能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由於生活資料不豐富,在獵獲到野獸或收穫農產品的季節,往往由氏族首長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將食物分配給每一個成員。制肉手工業出現以後,氏族公社開始製造各種大小不同的陶罐、陶缽、陶盆等生活用具。

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轉化,首先表現在生產工具有明顯的進步。各地出土的這一時期的大量石器,一般都通體磨光。大型石斧、石*、石錛等,經過精磨後器形規整,輪廓清晰,刃口鋒利,大大提高了砍伐樹木、開拓荒地的效率。然而,這類大型工具必須安上長柄才便於使用,考古學上稱它們為複合工具。

生產工具的進步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也帶動了飼養業的興旺,使氏族公社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在基本生存條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以使一小部分人脱離農業生產而專門從事手工業勞動,並且逐漸形成*的生產部門。於是出現了第二次社會勞動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分開了。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除了表現在製陶技術的提高外,還表現在金屬加工業的出現。

生產工具種類的增多,逐步實現了工具的專門化。犁耕農業的出現,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要求男勞力更多地投入農業勞動生產,並且代替婦女成為社會主要勞動力。男子在社會經濟中地位的變化,促使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社會化的大分工造成氏族公社成員之間地位上的差別,是私有觀念的客觀效果;而對財富的貪慾,則是人類意識形態上的變化,即平均分配的觀念發生了動搖。

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公社成員和女族長之間,雖有長幼地位之別,但並不表現在勞動分工成生活用品分配上有任何的不平等。而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首領的地位日益顯貴,並且具有支配氏族部落的權威。氏族首領將耕地分配給各個家庭耕種,生產工具和收穫物歸生產者私有。但氏族公社成員對氏族還負有各種義務,如耕種公田、參加村社的大型集體勞動等。公田上的收穫是村社的公共積累,除了用於公共事務外,還要供給脱離第一線生產得部落領袖和少數手工業生產者。

(選自丘光明的《*古代度量衡》)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數的概念大約出現於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舊石器時代,在學會計數之後。大人才開始計量活動。

B. 在母系氏族社會,人們的生活來源比較固定,因為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比較豐富,所以將獲得的食物平均分配。

C. 父系氏族公社的生產工具比母系氏族公社的要先進,更先進的工具使得砍伐樹木、開拓荒地的效率大大提高。

D. 犁耕農業要求男勞力更多地投入農業勞動生產,這時男子的社會經濟地位比女子的要高,使得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人們對於時間這個單位的計量,始於人們通過感覺器官逐漸認識到季節的變換規律,總結出日、月、年周而復始的規律。

B. 人們在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食物來源比較穩定,這主要得益於當時飼養業十分興旺,人們從中獲得的食物比較豐富。

C. 原始社會中,一部分人脱離農業生產而從事手工業勞動並逐漸形成*的生產部門的前提是人們的基本生存條件得到了保障。

D. 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首領地位日益顯貴,有支配氏族部落的權威,與母系氏族公社時不同,出現了財物分配上的不平等。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時間計量對古代人們的種植活動有很大作用,人們通過這一計量逐漸瞭解到草本植物年生長的規律,從而開始種植作物。

B. 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大型石斧、石*、石錛等工具雖經過精磨,但需安上長柄才能便於使用,否則,效率的提高可能沒那麼明顯。

C. 在氏族公社時,人們就開始製造陶罐、陶缽、陶盆等生活用具;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後,手工業進一步發展,製陶技術得到了提高。

D. 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每個氏族成員既要耕種自己的田地,又要耕種公田、參加村社的大型集體勞動等,所得收穫都是村社的公共積累。

【回答】

4.B

5.B

6.D

【解析】

4.試題分析:B. 在母系氏族社會,人們的生活來源比較固定,因為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比較豐富,所以將獲得的食物平均分配。強加因果,根據對原文的理解,平均分配的原因是生產力和生產工具的落後

5.試題分析:B. 人們在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食物來源比較穩定,這主要得益於當時飼養業十分興旺,人們從中獲得的食物比較豐富。“當時飼養業十分興旺”理解有誤,原文是説出現了飼養業。

6.D. 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每個氏族成員既要耕種自己的田地,又要耕種公田、參加村社的大型集體勞動等,所得收穫都是村社的公共積累。原文表達的是村社的勞動收穫是公共積累,而選項的把自己的田地也理解為公共積累。

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範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