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類文本閲讀慷慨擲此生在*,年輕一輩知道華羅庚,大都是因為以其名字命名的數學競賽;老一輩熟悉他,是因為他曾...

來源:國語幫 1.26W

問題詳情:

實用類文本閲讀慷慨擲此生在*,年輕一輩知道華羅庚,大都是因為以其名字命名的數學競賽;老一輩熟悉他,是因為他曾...

實用類文本閲讀

慷慨擲此生

在*,年輕一輩知道華羅庚,大都是因為以其名字命名的數學競賽;老一輩熟悉他,是因為他曾大力推廣的數學“優選法”和“統籌法”。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蘇省金壇縣。他幼時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被人戲稱為“羅呆子”。初中畢業後,因家計困難而輟學幫父親看管店鋪,他整天捧着借來的《大代數》《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自學,用五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時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挽回了*命,卻落下左腿殘疾。這個劫難,反而讓華羅庚堅定了一心攻讀數學的信念。

1929年12月,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數學家蘇家駒論文中的錯誤。雜誌到了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熊慶來手裏,他一打聽才知道,作者原來是一位只有初中學歷的青年,於是他力主把華羅庚請到清華來工作培養。華羅庚到清華後,沒再去聽解析幾何和微積分兩門課,他不願“浪費時間”在“太過淺近”的課程上。於是熊慶來讓他進了算學分析班,而華羅庚學習這門高級課程十分輕鬆,還在課餘自學了英、法、德、日等語言。曾就讀清華物理系的力學家錢偉長回憶,他一直以為自己是清華最用功的學生,但一天早上6點,就發現華羅庚從遠處一瘸一拐走來----他已經學習了3個小時,正在校園裏散步呢。這樣的實力和努力,助力23歲時的華羅庚登上了清華講台教授微積分。執教兩年,他就發表了15篇論文,大多數刊登在國外雜誌上,其中一篇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學雜誌----德國《數學年鑑》收錄。從此,無人不對華羅庚心悦誠服,據説美國著名數學家維納來清華講學時,只要華羅庚有異樣的表情或咳嗽一下,維納就會停下來問:“我錯了嗎?”

華羅庚於1936年初到劍橋大學訪學,在近一年半的時間裏,他潛心研究,在數學權威刊物發表了18篇論文。七七事變打斷了他的訪學進程,他回國隨清華大學搬遷至昆明,破例被清華、北大、南開三校組成的西南聯大正式聘為教授。1946年,華羅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訪學,1950年初,華羅庚帶着妻子兒女回國。途中,他在《致*全體留美學生的*》中説:“錦城雖樂,不如回鄉;梁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歸去來兮!”新華社立刻播發了這封長達萬言的*。後來,一位美國記者寫道:“他留在美國本來會對數學做出更多貢獻,但很難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國,*的數學會是什麼樣。”

回國後,華羅庚擔任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還受命籌建中科院數學所並擔任首任所長。此後幾年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發現和培養人才上。華羅庚選拔人才十分嚴格,他點明調到*來的學生只有一個,那就是後來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轟動世界的陳景潤。陳景潤成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家之後説:“華羅庚是*著名的數學家,有了他的提攜,我才有今天。”

華羅庚曾説,早年在抗戰時期雖然遇有劫難,條件艱苦,為數學讀書做研究還是光榮的事;但*的劫難卻使他“圖書館也不讓進,十幾年看不到文獻”。因為無法割捨對數學的熱愛,*中華羅庚在《*日報》發表文章,提出了要用數學方法給羣眾帶來經濟效益、“牢記把方法交給羣眾”的主張。這成為此後20多年間華羅庚放棄純粹數學研究、投入數學普及工作的指導思想。他心甘情願下基層,甚至還有許多當年的工人記得華羅庚邊摺紙條邊講黃金分割的情景。*結束後,他仍然不遺餘力地堅持推廣數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選法和統籌法。

生命的最後幾年,華羅庚到英、美、港等地做學術訪問,接受了許多遲來的榮譽。1985年6月12日下午,華羅庚在東京大學講學,為省去翻譯時間,他直接用英語講了65分鐘。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坐下來接受鮮花時,華羅庚突發心肌梗塞……

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帶着對祖國、對數學的熱愛,實踐了他在自己的詩中為現代數學的發展與普及許下的諾言:慷慨擲此身。

(節選自《文史參考》)

相關鏈接

① “妙算還從拙中來,愚公智叟兩分開,積久方顯愚公智,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是第一,熟練生出百巧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苦一分才。” ——華羅庚《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

②他讀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隨口成詩指出:“北方大雪時,羣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 ——(孫玉祥《那代人的風采》)

25.(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在*,華羅庚憑藉以其名字命名的數學競賽和他曾經大力推廣的數學“優選法”和“統籌法”,成為廣為人知的數學家。

B.錢偉長的回憶表明,華羅庚最終能夠成為世界著名數學家,與其就讀清華大學期間廣泛閲讀不同學科的書籍是分不開的。

C.華羅庚在人生中遇到前兩個“劫難”時,仍然能學習和研究心愛的數學,但*帶來的第三個“劫難”,卻使他難有作為。

D.從華羅庚所寫的詩和《致*全體留美學生的*》中的語言來看,身為數學家的華羅庚,詩文上的功底也非同一般。

E 從自學數學課程到成為清華教授,直至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仍然創造了令人感奮的人生。

26.華羅庚熱愛數學的執着精神體現在哪些地方?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

27.華羅庚在《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中賦有數學學習的勵志詩。詩中涉及了哪個寓言故事?表達了怎樣的勸勉?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

25.(5分)E.3分,D.2分,A.1分;答B.C不給分。

26.(6分)①初中畢業輟學後,依然堅持自學數學課程;②身落殘疾後,更堅定了一心攻讀數學的信念;③*期間,適時轉而投入數學方法的普及工作。(6分,每點2分。*部分需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如有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7.(6分)①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1分)②要不畏數學學習和研究的艱難;要抱定有所成就的信心和勇氣;以勤奮的訓練去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堅持埋頭苦幹最重要;要有*精神,不要被智叟那樣的人干擾。(5分)

【解析】

25.試題分析:B項“錢偉長的回憶表明”的內容有誤。應該是突出華羅庚具有的實力和努力對他能夠成為世界著名數學家的重要*。而非“就讀清華大學期間廣泛閲讀不同學科的書籍”。C項“但*帶來的第三個“劫難”,卻使他難有作為。”説法有誤。“*中華羅庚在《*日報》發表文章,提出了要用數學方法給羣眾帶來經濟效益、“牢記把方法交給羣眾”的主張”“ 投入數學普及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是*。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範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係、輕重範圍失當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如本題B項中第6節就具體寫了*期間他的作為和貢獻。並非題幹中所説“難有作為”,明顯的曲解文意,這樣的錯誤,只要對應原文即可發現。

26.試題分析:題目問“華羅庚熱愛數學的執着精神體現在哪些地方?”考查論述類文本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讀文本,找出能表現他熱愛數學執着精神的答題區間。“初中畢業後……整天捧着借來的《大代數》《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自學”“ 用五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概括為第一點:初中畢業輟學後,依然堅持自學數學課程。“左腿殘疾……讓華羅庚堅定了一心攻讀數學的信念。”概括為第二點:身落殘疾後,更堅定了一心攻讀數學的信念。“因為無法割捨對數學的熱愛……投入數學普及工作的指導思想”概括為第三點:*期間,適時轉而投入數學方法的普及工作。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篩選整合信息,答題策略:①要有文體特徵意識: 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信息,論據和論*是次要信息;説明文,説明的對象、説明的內容和對象的特徵(特點)是主要信息,説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②要有切層分層意識: 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係。同一關係取其一; 相屬關係取其”屬”; 相併關係取其”和”; 主次關係(偏正關係)取其”主”。③要有全文整體意識: 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準確。

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 ①採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② 採用合併法: 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併起來; ③採用提煉法: 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係,把握其內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容;

27.試題分析:第一問,詩中涉及了哪個寓言故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問來自文後相關鏈接內容,其中“愚公智叟”表明是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第二問,表達了怎樣的勸勉?考查材料在內容方面的作用。結合材料中的“從拙中來”“ 積久”“ 發白”“ 埋頭苦幹”“ 熟練生出百巧”“ 勤能補拙”“ 一分*苦一分才”可以總結出*要點,要注意不漏點,漏點即漏分。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該題考查學生歸納概括段意,提煉主要觀點的能力。歸納概括段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1.通讀全文,瞭解段落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2.尋找中心句。在語段中能反映全段內容的句子叫中心句。它常常出現在語段的開頭或結尾,對全段起着概括的作用,可以直接用這個中心句作段意。3.抓重點詞語。在有些段落中,往往有一些關鍵*詞語,抓住這些詞語,把它們聯繫起來,就可以作為段意。4.尋找過渡句。段落中的過渡句,有時也可以作為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啟下句為下一段的段意。該題兩問相對簡單,愚公移山的故事很容易看出來,因為其中有“愚公智叟”,第二問*區間比較集中,學生不用到全文中尋找概括,而且材料意思淺顯易懂。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