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苦寒行①曹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②詰屈③,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

來源:國語幫 1.3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苦寒行①曹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②詰屈③,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

閲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苦寒行①

曹  *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②詰屈③,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④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歎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⑤,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持作糜。

悲彼《東山》⑥詩,悠悠令我哀。

(注)①《苦寒行》:屬漢樂府“相和歌·清調曲”,曹*借舊題寫時事,反映嚴寒時節在太行山中行*的艱*。②羊腸阪(bǎn):地名,在壺關西南。阪,斜坡。③詰(jí)屈:盤旋曲折。④羆(pí):一種大熊。⑤怫(fú)鬱:憂慮不安。⑥《東山》:《詩經·豳風》中的一篇,寫遠征士卒對故鄉的思念。

1.詩歌開頭兩句“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具有怎樣的作用?

2.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

(1)交代了行*的地點。用“艱”“巍巍”寫山的高大難行,為下文抒寫行*的艱*做鋪墊,照應題目。

(2)在這首詩裏,詩人沒有強作英豪之態,而是*裸地寫出當時的內心波動,登攀險坡的慨歎、瞻念故鄉的懷思、擔薪做飯的憫傷。這些真情實感與詩人安定天下的壯懷密切相關。

【詳解】

(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詩句作用分析。詩歌的首句一般具有破題、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調等作用,這首詩的前兩句也有這個作用。詩一開頭就引出山勢高聳、道路紆曲的太行山區。“北上”二字,不僅表明了由鄴城到壺關的行*走向,而且顯示出旆旌悠悠,鋭不可當的*容,以此籠罩全篇,氣勢逼人。緊接着文勢一頓,發出“艱哉”的喟歎,先在心理土造成驚恐狀態,而後圍繞“艱”字寫景抒情。這就在佈局上避免了平鋪直敍。併為下文創造出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一種步履維艱的氣氛。“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樣的維艱,“巍巍”疊用,展示出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擋住去路,呈現出強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

(2)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詩人的情感分析。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無限接近。“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寫途中多野獸,詩人對*森可怕的自然環境作了樸實的抒寫。“遠行多所懷”,瞻念故鄉的懷思。“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流露了作者渴望戰爭結束,實現統一,同情長期征戰的戰士之情。“水深橋樑絕……擔囊行取薪,斧*持作糜”,在那低窪近水處行*,很少見到人的蹤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棲之處,還得擔着行囊上山拾柴,拿着斧子鑿*取水等,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極其悽慘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災難*的同情。

【點睛】

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切入:一、從題目。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許多古代詩歌,標題對文中的內容就有很明顯的提示總括作用。二、從詩人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三、從詩句,這是最重要的依據。從全詩的角度理解詩中所寫之事,運用的意象,描寫的畫面,所寫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詞句來考慮。

知識點:

題型:詩歌鑑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