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徵天下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

來源:國語幫 8.58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徵天下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徵天下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來,上書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俸祿薄,未得省見。後稍得親近。

因奏泰階之事,上乃拜朔為太中大夫給事中,賜黃金百斤。

隆慮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久之,隆慮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錢千萬為昭平君豫贖死罪,上許之。隆慮公主卒,昭平君日驕,醉殺主傅,獄系內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請請論。左右皆為昭平言。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屬我。”於是為之垂涕歎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又下負萬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盡悲。朔前曰:“臣聞聖王為政,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書曰:‘不偏不黨,王道湯湯。’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難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內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觴,昧死再拜上萬歲壽。”上乃起。

時天下侈靡趨末,百姓多離農畝。上從容問朔:“吾欲化民,豈有道乎?”朔對曰:“孝文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舄,以韋帶劍,莞蒲為席,兵木無刃,衣韁無文;以道德為麗,以仁義為準。於是天下望風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為小,圖起建章,左鳳闕,右神明;木土衣綺繡,*馬被繢廁;撞萬石之鐘,擊雷霆之鼓,作俳優,舞鄭女;上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獨不奢侈失農,事之難者也。陛下誠能用臣朔之計,推*乙之帳燔之於四通之衢,卻走馬示不復用,則堯舜之隆宜可與比治矣。易曰:‘正其本,萬事理;失之豪楚,差以千里。’願陛下留意察之。”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贊曰: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於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辨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説故令後世多傳聞者;而楊雄亦以為朔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遺書蔑如也。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應諧似優,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德似隱。

(節選自《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

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於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説/故令後世多傳聞者

B.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於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説/故令後世多傳聞者

C.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於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説/故令後世多傳聞者

D.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於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説故令/後世多傳聞者

2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徵,漢代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由皇帝徵聘社會賢才到朝廷充任官職。文中東方朔即是接受皇帝所“徵”才來到朝廷。

B.廷尉,官名,秦置,為九卿之一,秦漢至北齊主管司法的最*吏,職掌刑獄。根據詔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審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C.孝文皇帝: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之弟,漢代第三任皇帝劉恆的廟號,史稱“漢文帝”。

D.“書”,在文中指“五經”中的《尚書》;“易”在文中指解説和發揮《周易》的《易傳》,其學説據説源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

23.下列對於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東方朔自視甚高。他向漢武帝上書自薦,言詞不謙虛,對自己評價很高,引起了漢武帝的重視。

B.東方朔善解人意。在漢武帝為處死昭平,覺得有負隆慮公主臨終囑託而悲傷時,他以“聖王為政賞不避仇、誅不避親”的觀點來寬慰漢武帝。

C.東方朔耿直敢言。在武帝問化民之道時,他指出前世聖主率先垂範,注重仁義道德,天下望風成俗,而漢武帝窮奢極侈,並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D.東方朔名過其實。班固認為其雖能言善辯,但因“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議始終不被漢武帝採納。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l)朔初來,上書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

(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又下負萬民。

【回答】

21.B

22.C

23.D

24.①東方朔剛被徵召而來,(就)上書皇帝,言辭(一點也)不謙虛,大大地稱讚自己,皇上認為他很有能力,讓他在公署待詔。

②法律,是先帝制定的,因為我妹妹隆慮公主的緣故而使先帝制定的律法受誣陷,我又有什麼面目進祖廟(去見先帝)呢?又對下讓我有負萬民。

【解析】

2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這句話的意思是,劉向説他年輕時,多次訪問賢明的老人中通曉故事的人和與東方朔同時的人,都説東方朔言語詼諧善辯,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喜歡被平常人稱道,所以使得後世有很多人傳聞他的事情。“長老賢人通於事”是定語後置,意思是賢明的老人中通曉故事的人,“長老賢人通於事”和“朔時者”是並列成分,不能斷開,排除AD。“口諧倡辯”是一個詞,意思是言語詼諧善辯,不能斷開,排除C。

故選B。

2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要求選出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

C項,“孝文皇帝是漢代第三任皇帝劉恆的廟號”錯誤。孝文皇帝是是漢代第三任皇帝劉恆的諡號,廟號是太宗。C錯誤。

故選C。

23.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瞭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本題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D項,“班固認為其雖能言善辯,但因“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議始終不被漢武帝採納。”錯誤。根據原文“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應諧似優,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德似隱。”,這句話的意思是,然而東方朔名過其實的原因,是因為他詼諧通達機智多變,沒有一種行為著名,對答詼諧而近似倡優,不陷入困境好似智者,直言規勸又似直臣,自污其行似。從此句可以判斷出,這只是解釋了東方朔名過其實的原因,得不出建議不被採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D錯誤。

故選D。

24.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關鍵詞(1)遜:謙虛;偉:認為……有能力;公車:公署。(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判斷句式;用:因為;弟:妹妹;故:緣故;高廟:祖廟。

【點睛】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等待越級提拔。東方朔剛被徵召而來,(就)上書皇帝,言辭(一點也)不謙虛,大大地稱讚自己,皇上認為他很有能力,讓他在公署待詔。因俸祿微薄,也未能得到漢武帝賞識提拔。後來逐漸得到皇上的親近。

因為上奏泰階的事情,皇上授予東方朔太中大夫給事中,賜予黃金百斤。

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娶了漢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過了一段時間,隆慮公主病危,拿黃金千斤、錢千萬替昭平君預先贖免死罪,漢武帝答應了。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日益驕縱,喝醉酒殺死了教導夷安公主的女官,被捕入獄囚禁在內官。因為他是隆慮公主的兒子,廷尉向皇上請示,請求給昭平君定罪,左石大臣紛紛為昭平説情。皇上説:“我妹妹年老才有這麼一個兒子,臨死把他託付給我。”於是為昭平君的事流淚歎息,過了好久才説:“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因為我妹妹隆慮公主的緣故而使先帝制定的律法受誣陷,我又有什麼面目進祖廟(去見先帝)呢?對下又讓我辜負萬民。於是批准了廷尉給昭乎君定罪的奏疏,武帝哀痛不能自已,左右的人都非常悲傷。東方朔上前説:“臣聽説聖明的君王執政,賞賜不避仇人,誅罰不選擇是不是親骨肉。《尚書》説:‘不偏私不結黨,王道坦蕩無礙無阻。’這兩者,是五帝所看重的,是三王也難以做到的。陛下這樣做,因此四海之內廣大*各得其所,天下大幸!臣東方朔舉杯敬酒,冒死再次給皇上祝壽。皇上才起身。

當時天下崇尚奢侈靡麗,爭相從事工商業,農民紛紛離開農田。武帝很隨便地問東

方朔:“我想教化*,是否有什麼辦法?”東方朔回答説:“孝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腳穿生皮製成的鞋,用沒有飾物的牛皮帶掛着劍,鋪着莞淆編的草蓆,兵器像木製的沒有利刃,冬衣沒有花紋;文帝以道德崇高為美,以仁義為準繩。於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風範形成的淳厚的風俗,顯著地教化了百姓。現在陛下嫌長安城內地方小,想在城外築起建章官,左有鳳闕觀,右有神明台;土木鋪裹着錦繡絲綢,*馬披着五*布帛;撞響萬石重的巨鍾,擊打聲如雷霆的大鼓,使俳優興事,要鄭女起舞。皇土像這樣做奢侈之事,卻獨想讓老百娃不奢侈不失去農業,這是難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能採用東方朔的建議,推倒眾多華麗的帳幕在四通八達的大街上焚燬,拒絕那些善於奔馳的良馬錶示再不騎用,那麼就只有堯舜盛世應該可以和陛下的治績相比了。《易經》上説:“端正事物的本源,萬事才有條理;失之毫釐,相差千里。希望陛下留心鑑察上述之事。”

漢武帝已招覽英傑俊士,衡量他們的才能,任用惟恐有失。東方朔曾經官至太中大夫,後來經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都在武帝左右,只是詼諧逗樂的侍從。過了很久,東方朔上書陳奏農戰強國之計,趁機訴説只有自己沒做過大官,想請求皇上試用。他的奏書數萬言,終究沒被重用。

贊日:劉向説他年輕時,多次訪問賢明的老人中通曉故事的人和與東方朔同時的人,都説東方朔言語詼諧善辯,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喜歡被平常人稱道,所以使得後世有很多人傳聞他的事情;而揚雄也認為東方朔言行不夠尊師重道,行為不能以德服人,他流傳下來的風氣和作品像這樣輕視。然而東方朔名過其實的原因,是因為他詼諧通達機智多變,沒有一種行為著名,對答詼諧而近似倡優,不陷入困境好似智者,直言規勸又似直臣,自污其行卻似隱者。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