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五一”期間,重慶楊家坪步行街,圖書論斤賣。一搭建的...

來源:國語幫 3.2W

問題詳情:

23.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五一”期間,重慶楊家坪步行街,圖書論斤賣。一搭建的...

23.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五一”期間,重慶楊家坪步行街,圖書論斤賣。一搭建的流動書店內全場圖書每斤售價為18元**,吸引不少市民選購。購書現場很熱鬧,選購者踴躍,書籍種類繁多,包括時下的暢銷書、中外名著等,還有不少裝幀精美的精品書。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圖書當蘿蔔白菜賣,是不尊重知識文化;有人認為有買有讀,才能體現書的文化價值,利於知識的傳播;也有人認為,這種銷售方式可以沖淡人們對電子讀物的喜愛,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手機依賴症。

讀了以上材料,你更認可哪種看法?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回答】

圖書豈能論斤售賣

圖書如同蘿蔔白菜般論斤售賣,令人心痛不已!

不可否認,在數字閲讀率已超過傳統閲讀率的時代,此舉對普及大眾閲讀,緩解“手機依賴症”有一定作用,然而,知識的傳播,圖書的推廣,非得用如此賤賣的方式嗎?

飢者不食嗟來之食,渴者不飲盜泉之水,何也?只為尊嚴。文化知識也是有尊嚴的,豈容賤賣褻瀆?

現實中,忽略文化產品的巨大價值、尊貴身份而輕賤它們的事並不鮮見。作為知識與文化的載體的文化產品,已不是普通商品,過度商業化的行為,只會讓它失去原有的格調與品位,只會扭曲人們的價值觀。

論斤售賣、論斤賠償不僅有辱於知識文化的尊嚴,更是對如同魚翅般的精品文化、精品藝術的大不敬。試問,當看到司馬遷忍辱含垢、嘔心瀝血二十多年創作的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曹雪芹“批閲十載,增刪五次”成就的古典小説的巔峯之作被譽為“*封建社會百科全書”的《紅樓夢》,和那些“文化快餐”混在一起被低價叫賣時,你感受如何?難道不覺得汗顏嗎?一些精品圖書遭受如此待遇,這是對經典的褻瀆,是對創作者的極不尊重,更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從某種意義上説,是*文化的悲哀。相反,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同樣一本書,它的價格要高許多。並非他們的紙張要貴得多,印刷成本要高得多,出售者追求的利潤要大得多,根本的原因在於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文化的敬畏。

賤賣圖書會讓知識貶值,文化尷尬,作者傷心,還會給讀者留下許多後遺症。袁枚在《黃生借書説》中提到“書非借不能讀也”,此説很有見地。的確,書往往因其難得而備受珍惜,人們也因此而更懂它的價值。如果一些精品圖書、精品藝術長期如此戲賣,還有幾個人看到他喜歡的書會有“如獲至寶”的感受?還有幾個人會對它如飢似渴,“如同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恐怕只會多出許多亂扔亂丟的廢紙而已,熱愛知識,尊重文化的價值觀也會同這些廢紙一起被踐踏。一個真正尊重知識的愛書之人,哪怕“洛陽紙貴”,也會傾其所有,何用這種賤賣方式誘惑?

所以,書若真香,蝴蝶自來,心若真誠,何須賤賣?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為任務驅動型作文,所給材料圍繞重慶街頭圖書論斤賣一事引出網友對此評論的三個觀點,題目要求考生作出判斷,更認可網友的哪個觀點,然後在作文中體現自己的“思考、權衡與選擇”。作文題型與2016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相似,要求考生必須作出選擇,且只能在網友的觀點中選擇,不能在此之外提出自己的觀點,也不能寫三者之間共*的東西。立意一:圖書賤賣,是不尊重知識,貶低了書籍的文化價值。立意二:圖書賤賣,利於知識的傳播,利於體現圖書的文化價值。立意三:圖書賤賣,利於引導人們閲讀經典的紙質圖書,提高閲讀品位,有益身心健康。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