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題《問候的藝術》*百姓最常用的問候語是:吃飯了嗎?此話自古有之,並不是因為誰説...

來源:國語幫 3.3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題《問候的藝術》*百姓最常用的問候語是:吃飯了嗎?此話自古有之,並不是因為誰説...

閲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題


《問候的藝術》


*百姓最常用的問候語是:吃飯了嗎?此話自古有之,並不是因為誰説了句吃飯是第一件大事。千百年來,*老百姓都沒有真正吃飽過,他們最關心的自然是吃飯。古之君子把“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作為修身清律,我想並不是因為君子們不想吃好住好,只因這“吃住”二字實在太奢侈了。君子是不應奢侈的。老百姓卻不願捱餓,君子們也沒理由因為自己喜歡半餓着就讓老百姓也食無求飽。老百姓除了口咬黃土背朝天,沒別的辦法可以填飽肚子。雲南人把“掙錢”説成“苦錢”,生動得有些慘烈。老百姓不懂得什麼形容詞用如動詞,只知道錢來得太苦,“掙錢”就成了“苦錢”。如果老百姓乾脆如動物,食物只要進了肚子,就再也吐不出來了,反倒安然些。可是他們貴為萬物靈長,就會有別的同類總要從他們碗裏打劫。所以自古便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現在的百姓見面仍是忍不住會問:吃飯了嗎?畢竟還有人飯是吃不飽的。可是有部分人的問候語漸漸變了,他們會問:你好嗎?這些人有點兒文化,職業尚可,吃飯大概已不是難事。但是吃飯問題解決了,別的問題又來了。所謂別的問題,便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種種“不好”。譬如,桀騖不馴者難免不測之禍,言行方正者會有小人猜嫌,大腹便便者擔心脂肪肝,身居高位者生怕丟了官,等等。於是,不論好人壞人,只要肚子塞飽了,見面總會問:你好嗎?


據説西化很危險,但人們的生活習慣正慢慢西化着。比方説,男人見了女人,也會學西方人説:你很漂亮。女人自然就高興,直道謝謝。人總是缺什麼就嘮叨什麼的,並不是所有女人都漂亮,而所有女人都希望自己漂亮,於是那些長了見識的男人見了女人,最愛説的問候語就是:你真漂亮。女人比男人聰明,你如果説她氣質真好,她就生氣,疑心你説她不漂亮。所以男人千萬別誇女人有氣質。


場面上混得很開的人見了面,通常的問候是:忙嗎?多半是他們都不太忙,或是正在瞎忙。而不忙或瞎忙又太不應該了,那麼見人問候聲忙嗎?就是對人家最大的尊重了。回答通常是兩種:忙,或不忙。回答説忙的,要麼是有口無心,要麼是想顯示自己多麼重要。答曰不忙的,自然就是謙虛了。看似謙虛,其實多半真的不忙。


長沙的士司機的問候也有意思:手氣好嗎?坐在的士上,對講機咿裏哇啦吵個不停,多是問手氣。有時是問昨夜的麻將,有時是問今天的生意。説起昨夜的麻將,幾乎沒人會説手氣好,都説輸得差不多隻剩短褲子了。聽了這話,我不會去留意這位司機是否穿着短褲,只會透過反光鏡看看他的眼睛是否通紅。整個車程就有些緊張,生怕司機打瞌睡。司機們過問生意,用的也是麻壇術語:聽牌了嗎?據説起碼得夠着上交車主的承包費且有幾碗盒飯錢了,就算是聽牌了。再賺上一天的*,才算是和牌。可最近幾年,總聽司機唉聲歎氣,説自己還沒聽牌。出租車生意好壞,應該算是經濟景氣指標。我不經意間會留心司機們問手氣,然後想想才看過的報紙頭條,總覺得二者有些牛頭不對馬嘴。 


          (選自《讀書文摘》2008年第11期/作者 王躍文 )


16.從整體看,*老百姓的問候發生了那幾個方面的變化?(6分)


                                                                        


17.作者引用古之君子的“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是用什麼論*方法?意在説明什麼?(4分)


                                                                       


18.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問候的藝術。(4分)


                                                                         


19.對作者所闡述的問候藝術,你是肯定還是否定,請簡述理由。(4分)


                                                                            

【回答】

16.①問人們最關心的吃飯問題;②問人們生活好不好;③最愛説的問候語就是見面直接恭維:你真漂亮;④問人家忙不忙;⑤問打麻將的手氣;(6分)


17.(4分)用引*法説明古代吃飯是人們生活中最關心的,即使古代君子也迴避不了這個話題。


18.①對別人的生活表示關心;②不問別人忌諱的話題;③問要適應時代與環境場景的變化;④對人家的問不必問出實情;⑤對人家的假話不必相信。(不少於4條,每條1分)


19.開放型試題,既可肯定也可否定,言之成理既可。從人際關係*的角度,可以肯定;從反對虛偽的角度可以否定。也可辨*看待。(4分)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