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4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説。小説演義之書……...

來源:國語幫 3.13W

問題詳情:

33.(14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説。小説演義之書……...

33.(14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説。小説演義之書……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

——摘自《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

材料二   中歷,又稱“*歷”、“農曆”,是中華文明的一大象徵。過去的東亞漢文化圈以農耕文明為主,傳統的中歷既表現月亮的*晴圓缺,又反映太陽的四時變化,是非常適合東亞社會的,*、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一用就是兩三千年。

中歷過去在東亞的通用,還具有*秩序的象徵意義。“正朔,所以統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四十《同文》)。*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也曾以頒賜曆法來宣示對天下的控制。在朝貢-冊封體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頒賜曆書供各國和各地區使用,或授權有些國家或地區據此編出各自的代用曆書,此即所謂的“頒正朔”或“奉正朔”,是東亞傳統*秩序的象徵。

朱元璋登基伊始,也遣使於周邊各國,要求朝貢,給予冊封,並頒賜《大統歷》,以重整東亞世界的時空秩序。《明實錄》中,差不多每年都記載了頒賜《大統歷》於各國之事。

朝鮮半島上自古即用*曆法。新羅自674年起採用唐新曆,憲德王時採用唐《宣明歷》,一直用到高麗忠宣王時。朝鮮王朝歷奉明、清正朔,先後用明《大統歷》、清《時憲曆》。

日本從7世紀至17世紀末的千餘年間,先後採用了*的《元嘉歷》《儀鳳歷》《大衍曆》《五紀曆》《宣明歷》。尤其是《宣明歷》,一用就是八百餘年。

越南歷史上雖然常用自己所造的歷法,如陳朝的《協紀曆》、胡朝的《順天曆》、黎朝的《萬全歷》、阮朝的《協紀曆》等,其實它們都源自*曆法,只不過換了個名稱而已。有時連自己可以編撰的歷本,也要每年等待*的頒賜。這樣就省了自己編撰、印製的麻煩,同時也表示一種外交上的臣服姿態。

使用統一的中歷歷法,曾經是東亞漢文化圈的傳統標誌之一。在漫長的歲月裏,東亞*依中歷來生活、生產,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個人生日,無不以中歷來記載。可以説,中歷作為一種時間座標系統,其影響已滲透到東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選自《新民晚報》2010.4.11B7版《*歲時文化在東亞》

(1)據材料一,概括明清小説流傳的特點,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明清小説產生、發展的新因素。(8分)

(2)根據材料二,分析古代東亞各國為何大都採用中歷?(6分)

【回答】

33. 【*】

(1)特點:①被社會各階層所接受(讀者羣包括了社會各階層);②影響力超過儒釋道三教。(4分)

因素:①君主*的加強;②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③市民階層擴大,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④活字印刷術的廣泛運用。(4分,任答4點)

(2)原因:①東亞漢文化圈以農耕文明為主,傳統的中歷既表現月亮的*晴圓缺,又反映太陽的四時變化,是非常適合東亞社會的;(3分)

②中歷過去在東亞的通用,在朝貢-冊封體制之下,*以頒賜曆法來宣示對天下的控制。(3分)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