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文後小題。閒居遣懷十首(其一)姚合①身外無徭役,開門百事閒。倚鬆聽唳鶴,策杖望秋山。萍任...

來源:國語幫 3.2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文後小題。閒居遣懷十首(其一)姚合①身外無徭役,開門百事閒。倚鬆聽唳鶴,策杖望秋山。萍任...

閲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文後小題。

閒居遣懷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無徭役,開門百事閒。

倚鬆聽唳鶴,策杖望秋山。

萍任連池綠,苔從匝地斑。

料無車馬客,何必掃柴關。

注:①姚合是玄宗時宰相姚崇的曾孫。歷官武功主簿、富平尉、萬年尉。寶應中,除監察御史,遷户部員外郎。出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後拜刑部郎中,遷户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

17.詩的中間兩聯是如何寫環境的清幽的?

18.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內容分析。

【回答】

17.①主要運用了以動襯靜、動情結合的表現手法。②頷聯的“鶴唳”,襯托出松林的幽靜;詩中的秋山、萍綠、青苔,寫靜態的景物,更是環境幽靜的體現。

18.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②首聯寫沒有徭役的煩擾,實則突出表達作者對統治者盤剝百姓的厭惡之情。③尾聯“料無車馬客”寫沒有人事官場往來,其實是對官場生活的憎惡。同時也寫出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喜愛。

【解析】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藝術手法。由題幹可知“中間兩聯是如何寫環境的清幽的”,選取最突出的、最明顯的手法分析。“倚鬆聽唳鶴,策杖望秋山。萍任連池綠,苔從匝地斑” 先要概括中間兩聯的內容判斷出表現手法,再結合詩句進行分析。主要運用了以動襯靜、動情結合的表現手法。頷聯的“鶴唳”,襯托出松林的幽靜;詩中的秋山、萍綠、青苔,寫靜態的景物,更是環境幽靜的體現。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規範答題:第一步,指出運用了哪種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中作用。特別提示:答題時要區分“一”“些”“主要”等關鍵詞。如問“運用了哪一種藝術手法”,只答一種即可。如問“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至少兩種以上。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2.表達方式:記敍、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託物言志等。如本題先要概括中間兩聯的內容判斷出表現手法,再結合詩句進行分析。主要運用了以動襯靜、動情結合的表現手法。頷聯的“鶴唳”,襯托出松林的幽靜;詩中的秋山、萍綠、青苔,寫靜態的景物,更是環境幽靜的體現。

18.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必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此題注意對作者思想情感的鑑賞要聯繫整首詩歌,特別要注意這首詩首聯和尾聯所提供的信息。結合註釋內容可知,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首聯寫沒有徭役的煩擾,實則突出表達作者對統治者盤剝百姓的厭惡之情。尾聯“料無車馬客”寫沒有人事官場往來,其實是對官場生活的憎惡。同時也寫出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喜愛。

【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無限接近,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此題注意註釋內容,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首聯寫沒有徭役的煩擾,實則突出表達作者對統治者盤剝百姓的厭惡之情。尾聯“料無車馬客”寫沒有人事官場往來,其實是對官場生活的憎惡。同時也寫出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喜愛。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