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綜合題21.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崇禎十三年(1640年)夏,李自成率部從湖北房縣出發,進入河南...

來源:國語幫 1.39W

問題詳情:

二、綜合題21.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崇禎十三年(1640年)夏,李自成率部從湖北房縣出發,進入河南...

二、 綜合題

21.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崇禎十三年(1640年)夏,李自成率部從湖北房縣出發,進入河南,起義*針對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賦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明確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深受廣大農民的擁護,到處傳唱着“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歌謠。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為長安,稱西京,建國號大順。三月十九日晨,大順*攻入(*)內城,崇禎帝在萬壽山(煤山)自縊,統治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四月三十日,大順*撤出*。五月初二日,清*入京。 摘編自朱紹侯、張海鵬、齊濤主編《*古代史》 材料二 歐洲**的第一階段是17世紀的英國*。英國這場大變動的根源可以在國會和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衝突中找到;這場衝突後來演變成一場公開的內戰,內戰中,國會獲勝。英國國會勝利的結果是建立起代議制立*體這是英國對歐洲、對世界的最大的*貢獻。 從14世紀中葉到19世紀歐洲人開始真正侵入*為止,這整個時代是人類有史以來*清明、社會穩定的偉大時代之一;傳統的制度和習俗農業經濟、儒家生活方式、選拔*官員的考試製度和身居*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統治一直在順利地、令人滿意地繼續着。 摘編自斯塔夫裏阿諾斯著《全球通史》 (1)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7世紀40年代發生在中英兩國的重大*事件的結果。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17世紀的英國*”鬥爭的焦點是什麼?其實質是什麼?英國是如何建立與完善“代議制立*體”的? (3)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從14世紀中葉到19世紀歐洲人開始真正侵入*為止”,*“傳統的制度和習俗”“一直在順利地、令人滿意地繼續着”的觀點的看法。

【回答】

(1)*:農民起義*明朝;清*入關,逐步確立對全國的統治。英國:資產階級*爆發;處死國王,建立共和國。(2)焦點:國王與議會的矛盾。實質:*與*的鬥爭;人治與法治的較量。 建立與完善:《權利法案》頒佈,責任內*逐步形成;政黨*逐步形成;多次議會改革。 (3)評分標準: ①觀點明確;②合理引用史實,進行多角度評論; 第一種:這個觀點正確。傳統的制度和習俗仍在繼續發展。 史實:*上:*主義*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進一步鞏固與發展。 經濟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思想文化上: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與繼承;古代科技進入了系統總結階段;小説創作進入蓬勃發展階段;京劇走向成熟。 第二種:這個觀點不正確。傳統的制度和習俗已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障礙。 史實:*上:君主*進一步強化,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經濟上:固守“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海禁”與 “閉關鎖國”政策,使*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思想文化上:強化思想控制。 第三種:這個觀點是片面的。傳統的制度和習俗已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挑戰。 史實:*上:*挫敗外來勢力入侵,捍衞國家*。 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 思想文化上:西學東漸;出現發封建的*思想。 第四種: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傳統的制度和習俗在繼續發展的同時,也隱藏着嚴重危機。 史實:綜合第一、二種觀點。 答出其他觀點,論*合理也可。

知識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題型:綜合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