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潘季馴,明朝中期官員、水利學家。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

來源:國語幫 1.26W

問題詳情: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潘季馴,明朝中期官員、水利學家。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潘季馴,明朝中期官員、水利學家。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1592年)止,他奉三朝簡命,先後四次出任總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黃河和運河,前後持續二十七年,為明代治河諸臣在官最長者。特別是後兩次,治河大權全歸於潘季馴,朝廷特准“便宜行事”。潘季馴在一生四次治河中,不辭*勞,上到河南,下至南直隸,多次深入工地,對黃、淮、運三河提出了綜合治理原則。在長期的治河實踐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創造*的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思想,發明“束水衝沙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古代的治河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著有《河防一覽》《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留餘堂集》等。

恩格斯曾經評價潘季馴説:“潘氏分清遙堤之用為防潰,而縷堤之用為束水,為治導河流的一種方法,此點非常合理。”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寫道:“潘季馴的這些理論,是多年的實際經驗,考索而得,在當時是難能而可貴的。”

——摘編自互聯網《潘季馴》

(1)根據材料概括潘季馴治理黃河成功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潘季馴治理黃河產生的影響。

【回答】

(1)*知識豐富;國家和*的支持;注重實地考察與實踐;吸收繼承之前的治理黃河的經驗並創新。

(2)減少了黃河的水患災害;有利於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文獻和著述;為後世至治理黃河提供了借鑑。

【詳解】

(1)根據“水利學家”得出*知識豐富;根據“朝廷特准“便宜行事”得出國家和*的支持;根據“上到河南,下至南直隸,多次深入工地,對黃、淮、運三河提出了綜合治理原則”得出注重實地考察與實踐;根據“在長期的治河實踐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創造*的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思想,發明“束水衝沙法”,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出吸收繼承之前的治理黃河的經驗並創新。 (2)根據所學可從減少了黃河的水患災害;有利於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文獻和著述;為後世至治理黃河提供了借鑑等方面概括。

知識點:生態保護、環境保護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