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史記》中的法治思想,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一種是司馬遷在篇末以論贊的形式直接發表...

來源:國語幫 8.88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史記》中的法治思想,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一種是司馬遷在篇末以論贊的形式直接發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史記》中的法治思想,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一種是司馬遷在篇末以論贊的形式直接發表觀點和評論;另一種則體現在對人物和事件的描寫與敍述中,正所謂“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在作《史記》時,司馬遷參考了當時眾多的典藉而加以剪裁,在對材料的取捨輕重中無疑藴含着撰者的主張。

據《史記》記載,堯年老時,讓舜代行天子的職務,考察他的執政能力。舜實行了―系列政策,其中關於法治的措施有作“象刑"。有學者推測,“象刑"並不是真正的處罰,而是―種“象徵刑”,是讓犯法者穿上與眾不同的衣服,戴上不同顏*的頭巾,以此來表示*戒。這體現了原始的“慎刑”思想。周穆王以甫侯為相,作《甫刑》,其中對執法人員的素質和司法的過程提出了很高要求。難能可貴的是,當時已提出了處罰必須和所犯罪行相適應和疑罪從輕的口號。認為只有謹慎使用法律,不輕易用刑,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

秦統一後,李斯主持整理修訂法律,“除疑定法",使百姓“鹹知所避”。司馬遷肯定李斯在法治上的建樹,但批評她過於“嚴威酷刑”,認為如果不是因為這一點,他將會和周公、召公等聖賢一樣名垂青史。秦始皇用戰爭手段統一*,並強制*地把泰國的法律推行到新徵服的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激烈反抗。秦朝的快速滅亡,使漢初知識階層深刻反思秦代統治教訓,形成了一股“非秦”的思潮,而秦朝的嚴刑峻法是廣受批評的內容。賈誼的《過秦論》即是“非秦"思潮的代表作品,而司馬遷非常推崇賈誼對秦政的分析與批評。

與對秦始皇的批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司馬遷對漢文帝的讚揚,在他的筆下,漢文帝是一位賢明君主。在漢文帝時期,*的法制有幾項重大的變革,廢除“收孥”是其中之一。“收孥”是由秦*始的一種殘酷制度:如果一人犯罪,其父母妻子等家屬都要遭受處罰。漢文帝認為法律是政台之本,其作用是禁止暴行,引導民眾,如果某人犯罪親屬也連坐,則有悖於法律的根本宗旨,因此即位第一年就廢除了這―制度。漢文帝時期另一項重大法治變革是廢除肉刑,文帝認為對犯罪者不進行教育而只是施加刑法,殘毀肉體,這不是為民父母應有的作法,他隨即下令廢除了肉刑,在《史記•循吏列傳》中,司馬遷明確地表達出從寬執法的主張:“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率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漢武帝后法網漸趨嚴密,*大力打擊地方豪強,出現了郅都、張湯、杜周等一大批“酷吏”。司馬遷認為他們雖然嚴酷,但卻能“致行法不避貴戚”,體現了一定的司法平等觀念。

《史記》中大力宣揚道德教化與法律制約相互配合,認為禮、德要優於政、刑。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説:“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認為道德規範可以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法律規定的作用只體現在犯罪行為發生之後,法律的處罰製成作用是即時的、顯*的,而道德的引導規範作用是長期的、隱*的。

(選自嶽慶平(<史記>中的法治思想)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關於法治的一些主張,可以依據他撰寫《史記》時對相關內容材料的剪裁取捨做出,分析判斷。

B.堯讓舜代行天子的職務,通過對舜實行的一系列政策進行考察,來了解舜是否具備相應的執政能力。

C.從《史記》對舜實行的法治措施的記載可知,我國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慎刑"思想。

D.《甫刑》體現“慎刑”思想,認為只要謹慎使用法律,不輕易用刑,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擁護。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史記》中的法治思想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體現,司馬遷更看重第二種方式,認為行事勝於空言,應把主張融於對人物和事件的描寫和敍述中。

B.舜執政時期實行的“象刑”,據有人推測,可能是一種為了達到*戒作用的象徵刑,不能把它與真正的處罰等同看待。

C.司馬遷認為李斯雖在法治上有所建樹,但他過於“嚴威酷刑”,所以沒有能夠和周公、召公等聖賢一樣名垂青史。

D.從秦*始實行的殘酷的“收孥”制度,在漢文帝看來是有悖於法律宗旨的。因此,他即位後很快就廢止了這種制度。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漢初的知識階層看來,秦朝的快速滅亡,與它的嚴刑峻法有關。作為“非秦”思潮代表作品的《過秦論》就表達了這種觀點。

B.在司馬遷筆下,漢文帝是一位賢明君主,這是因為漢文帝時期在法治方面的幾次重大變革與司馬遷從寬執法的主張相符合。

C.在司馬遷看來,酷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司法公平的實現,如漢武帝任用了大批酷吏打擊地方豪強,產生了較好的作用。

D.道德教化雖然與法律制約可以相互配合,但卻優於法律制約,因為道德教化的作用可以防患未然,並且具有長期*。

【回答】

4.D

5.A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範圍。④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後,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D項“只要謹慎使用法律,不輕易用刑,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擁護”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只有……才”。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 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比如本題D項“只要謹慎使用法律,不輕易用刑,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擁護”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只有……才”。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範圍。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此題要在對文章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帶着思考題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結合上下句進行比較、理解。A項“更看重第二種方式”沒有依據,且“論贊”的方式也不屬於“空言”。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比如本題A項“更看重第二種方式”沒有依據,且“論贊”的方式也不屬於“空言”。

6.

試題分析:此種歸納內容要點和分析作者觀點態度的題目,解答時應先根據選項確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後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並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C選項“酷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司法公平的實現”錯,“致行法不避貴戚”體現了一定的司法平等觀念,不是“酷刑”。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比如本題A選項對所“表明”內容的分析言過其實。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