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故鄉的橋李樹平我走過許多的橋。*頤和園的十七孔橋古老典雅,揚州五亭橋秀麗俊逸,...

來源:國語幫 2.1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故鄉的橋李樹平我走過許多的橋。*頤和園的十七孔橋古老典雅,揚州五亭橋秀麗俊逸,...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故鄉的橋

李樹平

我走過許多的橋。*頤和園的十七孔橋古老典雅,揚州五亭橋秀麗俊逸,武漢、南京長*大橋雄偉壯觀……然而,時時縈繞我心中的卻是故鄉的那座石拱橋。

這是一座古老的橋,橫架在古運河上,一頭連着城市馬路,一頭通向廣闊的田野水鄉。也許是設計師一脈相承,這座古橋與趙州橋十分相似,高高的橋背,彎彎的橋身。橋洞邊的石縫裏,橫逸出青草樹枝,隨風搖曳,彷彿一位歷經滄桑變幻的老人捋着長長的鬍鬚,向人訴説着悠悠歲月。我不知它究竟造於何時,只知道我們村上和別的村上的人進城,都必定要經過它,登上它那高高的脊背,又總要扶着那石欄杆歇一歇腳,喘一口氣,看一看遠處的帆影,聽一聽躺公的號子聲……

我是經常隨爺爺走過這座古橋的。一副挑擔,吱呀吱呀;一條悠長的長滿巴根草的泥土路。一個少年赤着腳跟在挑擔老人的身後,不時輕快地雀躍,不時俯身採摘着青草野花。這就是兒時的我和爺爺。“要進城了。洗洗腳吧!”爺爺放下擔子。橋下的水分外清涼,我坐在碼頭的石塊上,把腳蕩進水中,讓人涼得直縮。洗罷,總是用腳使勁踢灑幾下,再往褲管上擦擦,濕漉漉的腳穿上了乾淨的布襪布鞋。爺爺説:“這橋原來名叫‘政成橋’,還是宋朝時大俠白玉堂來這裏的時候,給改名叫‘白家橋’,説是隻要過橋人説‘這是白家橋’,就給免費吃一碗大肉面。從此,‘白家橋’就叫開了”……爺爺的故事又給這座古老的石橋增添了幾分神祕,我側身聽着,爺爺本就蒼渾的嗓音和着橋下嘩嘩水聲一起在橋洞裏久久迴盪。遠處傳來了悠揚的鐘聲,爺爺説這是城裏天寧寺敲響的晨鐘。這時,從彎彎的橋洞裏看去,那是一抹被陽光映紅的霞,寬闊的水面上閃耀着粼粼波光。漸漸,河光波影,藍幽幽地亮起來。

一晃多少年過去,我早已跨過這座古橋,到外地讀書,以後又在外地工作成家。自爺爺去世後,我常常想起故鄉的橋。那是一個秋雨霏霏的早晨,我回故鄉。一下汽車,當我以急切的目光搜尋到古橋身影的時候,卻發現橋的四周擠着許多人,而且,大都顯出一種異樣的神情。我急步向前,一位工人模樣的*擋住我,低聲對我説:“要炸橋呢,請繞行吧!”

“炸橋!”我的心一緊。停住腳步,凝望那茫茫秋雨中的古橋,我不由想起家鄉那默默耕耘在農田裏的老黃牛,也想起在農田裏滾爬了一輩子、因*勤勞作累彎了腰的我爺爺。我多想最後看一看古橋那蒼老的身影,但隨着“轟”的一聲,我卻閉上了雙眼,淚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

草青草黃,又一番春秋轉過。一年後的春天,我再回故鄉。古橋的原址上,一座氣勢宏偉、蔚為壯觀的立體交叉橋矗立眼前!我疾步登上這座寬闊的大橋,卻在記憶的深處仍執着地搜尋着古橋和古橋四周原有的印記和模樣。近處,再也不見了那讓我兒時洗腳的石板碼頭,再也不見了那條彎彎曲曲、曲曲彎彎通向遠方的泥土路。遠處,再也不見了河邊那葱綠*的蘆葦和大片的桑樹林,再也不見了那黃燦燦撩人心脾的油菜花和紫紅*如火如荼的紅花草花。城市早已突破了原來那古有的城鄉界線,馬路、廠房和居民新村早已伸向橋的另一邊,而且還在不斷地延伸。只有橋下那不捨晝夜的古運河水,依然那樣不停地向東方默默流淌、流淌……

(有刪改)

6. 下列對文本思想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從古老的名橋、現代化大橋寫起,再順勢寫到故鄉的橋,用筆自然而親切。

B. 第二段依次寫了古橋的位置、形態和橋邊的風物,並指出了古橋連接城鄉和對於當時人們生活的重要作用。

C. “炸橋”這一情節,通過寫圍觀人羣的“異樣”和“我”的熱淚盈眶,將人們對古橋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D. 故鄉的橋,既指古橋,也指後來出現的立交橋,而作者主要借寫立交橋來表達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7.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彷彿一位歷經滄桑變幻的老人捋着長長的鬍鬚,向人訴説着悠悠歲月”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化地寫出了古橋的歷史悠久。

B. 文中*入祖父對於古橋名字演變的民間傳説的敍述,既豐富了作者對童年的回憶的記敍,又使古橋增添了歷史趣味與神祕感。

C. 文中最後一段反覆出現“再也不見了……”,強化了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於古橋不在之後內心的痛苦以及對城市化的譴責。

D. 文末寫橋下的古運河水依然不停地流淌,充滿了豐富的象徵意藴:歷史永遠奔流向前,我們固然懷念過去,但未來終究勢不可擋,需要我們去開創。

8. “但隨着‘轟’的一聲,我卻閉上了雙眼,淚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作者為什麼會熱淚盈眶?請結合原文分析。

9. 在作者的筆下,故鄉古老的石橋最終被氣勢宏偉的立交橋替代,這樣的構思有何妙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回答】

6. D    7. C   

8. ①古橋承載了作者童年的快樂時光和與祖父的美好回憶,而今古橋消失,作者內心無比難過與不捨。②古橋是故鄉歷史文化的濃縮,是作者鄉愁的寄託,作者不願意看到古橋被炸掉,但卻擋不住城市前行的步伐,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無奈。   

9. ①緊扣題目,石橋被立交橋替代,城鄉界限被打破,圍繞橋的變遷寫出了城市化進程中故鄉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②石橋被立交橋取代,讓作者痛惜之餘更能引發讀者對於新舊更替與社會發展的反思,引發我們對於未來的思考,主題更為深刻。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散文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點)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乾的選擇要求,如本題“對文本思想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D項,“而作者主要借寫立交橋……”表達錯誤,從文中來看,作者主要通過古橋的回憶來表達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故選D。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藝術特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乾的要求,如本題“對文本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鑑賞,不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每個選項,把握選項考查的具體內容,再與文本進行比對。

C項,“對城市化的譴責”屬於無中生有。從文中來看,“再也不見了……”可以體現出作者對於古橋不在之後內心的痛苦,無法體現出對城市化的譴責。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品味句子含義,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乾的要求,如本題“‘但隨着轟的一聲,我卻閉上了雙眼,淚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作者為什麼會熱淚盈眶?請結合原文分析”,然後結合語境品味題幹中引文的內涵,再結合語境篩選出與作者熱淚盈眶相關的內容。

首先品味引文,“但隨着‘轟’的一聲,我卻閉上了雙眼,淚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從文中來看,這“轟”的一聲是古橋被炸塌的聲音,“我”“閉上眼”“溢出淚”展現出對古橋的不捨和內心的難過;然後結合語境找出讓作者熱淚盈眶的內容,如上文“停住腳步,凝望那茫茫秋雨中的古橋,我不由想起家鄉那默默耕耘在農田裏的老黃牛,也想起在農田裏滾爬了一輩子、因*勤勞作累彎了腰的我爺爺。我多想最後看一看古橋那蒼老的身影”,這説明古橋讓作者想起了故鄉,想到了爺爺,如上文第三段“我是經常隨爺爺走過這座古橋的。一副挑擔,吱呀吱呀;一條悠長的長滿巴根草的泥土路。一個少年赤着腳跟在挑擔老人的身後,不時輕快地雀躍,不時俯身採摘着青草野花。這就是兒時的我和爺爺”,這説明古橋承載了我的童年記憶,承載了我和爺爺的美好回憶,所以此處古橋被炸塌,“我”內心難過不捨,因而熱淚盈眶;如下文“古橋的原址上,一座氣勢宏偉、蔚為壯觀的立體交叉橋矗立眼前!我疾步登上這座寬闊的大橋,卻在記憶的深處仍執着地搜尋着古橋和古橋四周原有的印記和模樣。……城市早已突破了原來那古有的城鄉界線,馬路、廠房和居民新村早已伸向橋的另一邊,而且還在不斷地延伸”,這裏展現了時代的進步,城市的前進,作者既不想古橋被炸掉,也無法阻止城市的前進,所以內心是矛盾和無奈的,因而熱淚盈眶。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把握作者創作意圖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乾的要求,如本題“在作者的筆下,故鄉古老的石橋最終被氣勢宏偉的立交橋替代,這樣的構思有何妙處”,然後找到故鄉古老的石橋最終被氣勢宏偉的立交橋替代這一內容,並分析這一內容説明了什麼,再結合語段所在的位置分析與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

首先找到故鄉古老的石橋最終被氣勢宏偉的立交橋替代這一內容,在文章最後一段,“古橋的原址上,一座氣勢宏偉、蔚為壯觀的立體交叉橋矗立眼前!……近處,再也不見了……遠處,再也不見了……,再也不見了……城市早已突破了原來那古有的城鄉界線,馬路、廠房和居民新村早已伸向橋的另一邊,而且還在不斷地延伸”,立交橋代表城市化,最後一段由立交橋引申出去,展現出故鄉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巨大變化,無論是古橋,還是立交橋,還是橋的變化中展現出的故鄉的變化,都緊扣標題“故鄉的橋”;接着分析橋的變化中展現出的作者的態度,從上文來看,古橋代表的是傳統,立交橋代表的是現代,立交橋取代古橋展現出的是社會的進步,在這新舊的更替中,“我”有不捨和難過,但卻擋不住城市化的進程,由此引發出新舊更替和社會發展的思考。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