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萬里橋記(宋)劉光祖自秦置守,李*通二渠,為蜀萬世利。今萬里橋之...

來源:國語幫 1.22W

問題詳情:

(2019·成都)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萬里橋記(宋)劉光祖自秦置守,李*通二渠,為蜀萬世利。今萬里橋之...

(2019·成都)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萬里橋記

(宋)劉光祖

自秦置守,李*通二渠,為蜀萬世利。今萬里橋之水,蓋秦渠也。其後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義懷而服之,法度修明,禮樂幾於可復。古今相傳,孔明於此送吳使張温,曰:“此水下至揚州萬里。”後因以名。或則曰,費禕聘①吳,明送之至此,曰:“萬里之道,從此始也。”孔明沒又千載,橋之遺蹟亦粗具,非有所甚壯麗偉觀也。以千載之間,人事更幾興廢,而橋獨以孔明故,傳之亡窮。其説雖殊,名橋之義則一。

厥今今天下,兼有吳蜀。朝廷命帥,其遠萬里。其於此橋,孰不懷古以圖今,追孔明之道德勛庸②而思彷彿③其行事?侍御趙公之鎮蜀也,始至,謁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諸葛公,三代遺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與於此?”今其遺蹟所存尚多,而萬里橋者乃通吳之故事。前帥沈公常修廣之,猶陋,弗稱,且易壞,久將莫支。則命釃④水,為五道樑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風煙渺然,岸木秀而川景麗。公與客登此,蓋未嘗不徘徊而四顧也。茲橋也,過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眾矣。如公所懷,風景抑末⑤耳。

公命光祖為之記,記其大者而遺其細。若曰橋美名,公又與之為美觀,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選自《全蜀藝文志》卷三十三,有刪改)

 (注)①聘:訪。②勛庸:功績   ③彷彿:相仿。④釃:疏導。⑤末:非根本的。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填出代表該選項的字母)(    )

A.孔明沒又千載                        沒:去世

B.其説雖殊                            殊:奇特

C.孰不懷古以圖今                      圖:謀劃

D.記其大者而遺其細                    遺:捨棄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人事更幾興廢,而橋獨以孔明故,傳之亡窮。

譯文:                                      

(2)茲橋也,過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眾矣。

譯文:                                      

3.本文題為“萬里橋記”,為何多處提到諸葛亮?請聯繫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答:                                                                                                    

 

【回答】

1.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題方法有二:一是根據句意推測詞義,二是調動課內文言積累,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的有效遷移。A項,“孔明沒又千載,橋之遺蹟亦粗具”的意思是“諸葛亮去世千年,橋的遺蹟也大致具備”,由此判斷正確。B項,根據句意“這些説法雖然不同,但都是名橋的一種方式”可推知句中的“殊”是“不同”的意思;C項,句意是“誰不感懷古代而謀劃當今”,由此推斷“圖,謀劃”正確;D項,“記”與“遺”相對,解釋為“捨棄”正確。

2.(1)人間世事又經歷了多少次興盛衰亡,而這座橋唯獨因為孔明的緣故,留存下來,沒有盡頭。

(2)這座橋,經過卻不能觀賞,觀賞卻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1)注意重點詞語“而”,可是;“以……故”,因為……的緣故;“亡”,同“無”。(2)根據上下文語境可知,這是個判斷句。同時抓住關鍵詞:“茲”,這。“弗”,不。注意語句通順,標點符號忠於原句。

3.①萬里橋的得名與諸葛亮有關。諸葛亮曾在此送別吳、蜀的使臣,“萬里”出自他之口。②萬里橋的修繕與諸葛亮有關。趙公因仰慕諸葛亮的道德、功績而修繕此橋,作者藉此記表達對趙公的期許。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本文記述萬里橋的得名和修繕,而這兩者都與孔明有關。解答時要先分析文本內容,説明這兩者的關係,然後概括回答即可。

 (參考譯文)

自從秦代設置太守,李*開通二渠道,為蜀地帶來萬世的利益。現在萬里橋的水,大概就是秦渠。這之後諸葛亮(字孔明)治理蜀地,憑公信仁義的情懷讓所有的人都信服,治理得法制清明,條理井然,禮樂之道差不多都得到恢復。古今都相傳,孔明在這裏送別吳國使者張温,説:“這裏的水流淌到揚州有萬里之遙。”後一詞為之命名。有人則説,費禕訪問東吳,孔明送他到這裏,説:“萬里的道路,是從這裏開始。”諸葛亮去世千年,橋的遺蹟也大致具備了,不是怎麼的雄奇壯麗。千年之間,人間世事又經歷了多少次興盛衰亡,而這座橋唯獨因為孔明的緣故,留存下來,沒有盡頭。這些説法雖然不同,但都是名橋的一種方式。

乃那時的天下,有吳蜀兩朝。朝廷任命將帥,他不遠萬里來到這裏。他看到這座橋,誰不感懷古代而謀劃當今,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績而想着仿照他那樣去做事?侍御趙公鎮守蜀地,才到,拜謁孔明祠堂,就命令修繕它。每次都説:“諸葛亮,是三代遺留的才俊。用法律可是人們不怨恨,主持*可是主君不猜疑,不是把天下看成是大家的,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現在他的遺蹟尚存在還有很多,萬里橋就是他通吳國的故事。前任*帥沈公常修繕並擴大它,還是很簡陋,不聞名,況且容易毀壞,時間長了就不能支撐。救命疏導河水,把五道樑板全部更換並且用木頭製作屋子在上面。風煙浩渺,岸上樹木茂盛並且山川秀美。沈公與客人經常登臨此處,大概沒有不徘徊和四面觀看的。這座橋,經過卻不能觀賞,觀賞卻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像沈公這樣感懷,風景應不是根本的。

沈公名光祖為之做記,記錄下它的大胸懷而捨棄它的細枝末節。如果説橋的名字美,沈公又給它以美化,那是不瞭解沈公的人。瞭解沈公的,沒有超過光祖的了。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