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述類文本閲讀(6分,每小題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素食自古以來是中華文明的飲食傳統,*以...

來源:國語幫 2.22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6分,每小題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素食自古以來是中華文明的飲食傳統,*以...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6分,每小題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素食自古以來是中華文明的飲食傳統,*以及整個東亞,飲食皆以穀物和蔬菜為主,與西方以肉為主的飲食習慣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對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傾向。 *古代素食傳統有着深厚的國學藴涵,飽含着動物關懷精神,包括愛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對於現代動物倫理所獨有的精神特質。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將動物視為生活資源,但懷愛惜之情有節制地取用,是古代*關懷動物的主流思想。孔子主張“釣而不綱,弋不*宿”即有節制地捕獵動物。《荀子》中的“黿鼉、魚鼈、鰍鱔孕別之時,網罟毒*不入澤”,強調取用動物應符合其生長節律。這些規定皆保護了動物資源的繁衍生息,有重要的生態意義。《鹽鐵論》指出,“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飼養一頭豬的穀物是一個成年男*半年的糧食,深刻揭示了蓄養動物的成本可以養育更多人。這種近乎現代經濟學的思想在古代*保障了更多人免於饑饉而得以生存。

愛惜動物是“仁心”的發露,為政者以愛惜動物作為施行仁政的表態,在後世已成**傳統。如北魏孝文帝“至十五,便不復殺生,*獵之事悉止”,北宋前期在短短几十年中頻發包括《禁採捕詔》《禁屠牛詔》等十道涉及動物保護的詔令。動物生態倫理的*化,是古代*生態倫理的重要特徵。

從人類認識的進程來看,在認識到萬物與我是有區別的截然兩物之後,再認識到萬物與我的本原一體,是更深刻的認識。古代*早有“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莊子·天下》)的哲學命題。深切地從動物生命身上直接體認這種思想,以惻隱之心同情動物,《孟子》最初表達了這種思想:“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對動物的惻隱之心,是在思維深處對“渾然與物同體”的默會體認。只有默會了鳥獸的疼痛恐懼與我的疼痛恐懼是同一個疼痛恐懼,鳥獸的生命與我的生命是同一個生命,“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方才會有發自情感深處的呼應。在此意義上,同情是一種超越語言的直接認知,這在*哲學中稱為“良知”,即一種不假思索的善意。

早期*對動物的道德化,不唯賦予各種動物以特定德*,亦將動物納入一個道德譜系中,是一種深層次的宇宙圖景的精神化。《大戴禮記》中有一個萬物譜系:一般動物和人同處於自然世界,麟鳳龜龍等祥瑞動物(簡稱四靈)與聖人處於更高的神聖世界;四靈是動物之精,聖人是人之精。在哲學意義,四靈象徵從一般動物抽象出的超越的德*實體,聖人表示從人抽象出的超越的完善人格。敬畏四靈和愛惜動物不是對兩種對象的截然不同的態度,而是內外貫通的關懷:對動物的愛惜,就是對四靈的敬畏;懷敬畏之心去施行愛惜,以愛惜之舉來表達敬畏。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古以來,素食是中華文明的飲食傳統。*及整個東亞與西方的包含習慣不同,前者飲食皆以穀物和蔬菜為主,後者則以肉食為主。

B.《鹽鐵論》中形象的指出,飼養一頭豬需要一個成年男子半年的糧食,深刻地揭示出蓄養動物比養活人的成本還要高的事實,具有強烈的*示作用。

C.從人類認識的發展過程來看,第一步是認識到人類和萬物的區別,第二步又認識到人類和萬物同根同源,本原一體,這第二步是人類認識的巨大飛躍。

D.要使人類產生對動物的發自情感深處的呼應,必須默會鳥獸的疼痛恐懼與人類的疼痛恐懼是一樣的,鳥獸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是同一個生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古代素食傳統有着深厚的國學藴涵,也滿含着對動物關懷的精神,愛惜動物、同情動物和敬畏動物等,都是這種關懷精神的體現。

B.北魏孝文帝“至十五,便不復殺生,*獵之事悉止”,北宋前期《禁採捕詔》《禁屠牛詔》等詔令,都是為政者以愛惜動物作為施行仁政的表態。

C.“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體現了《孟子》最初表達的以惻隱之心同情動物的哲學思想。

D.早期*對動物的道德化,就是賦予各種動物以特定德*;將動物納入一個道德體系中,這是一種深層次的宇宙圖景的精神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懷愛惜之情,將動物視為生活資源有節制地取用,這是*古代關懷動物的主流思想。“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體現了這種思想。

B.孔子的“釣而不綱,弋不*宿”, 《荀子》中的“黿鼉、魚鼈、鰍鱔孕別之時,網罟毒*不入澤”,都強調了取用動物應符合其生長節律的特點。

C.對動物的疼痛和生命的默會體認,進而產生對動物的同情,是一種超越語言的直接認知,一種不假思索的善意,在*哲學中稱為“良知”。

D.四靈是動物之精,聖人是人之精,《大戴禮記》有一個萬物譜系,讓四靈和聖人一樣處於更高的神聖世界,體現了對四靈的敬畏之情。

【回答】

1.B  (“蓄養動物比養活人的成本還要高”與原文不一致,原文是説“蓄養動物的成本可以養育更多人”)

2.D   (原文是説:“不唯賦予各種動物以特定德*,亦將動物納入一個道德譜系中”,原文中句間是遞進關係,而選項將這兩個方面割裂開了)

3.B (“釣而不綱,弋不*宿”體現的是“有節制地捕獵動物”,而不是選擇中所説的“強調了取用動物應符合其生長節律的特點”)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