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題目。人的覺醒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新思潮即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反映在...

來源:國語幫 3.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題目。人的覺醒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新思潮即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反映在...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人的覺醒

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新思潮即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反映在文藝和美學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呢?

簡單説來,這就是人的覺醒。它恰好成為從兩漢時代逐漸脱身出來的一種歷史前進的音響。在人的活動和觀念完全屈從於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支配控制下的兩漢時代,是不可能有這種覺醒的。但這種覺醒,卻是通由種種迂迴曲折錯綜複雜的途徑而出發、前進和實現。文藝和審美心理比起其他領域,反映得更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詩十九首》以及風格與之極為接近的蘇李詩,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開一代先聲。它們在對日常時事、人事、節候、名利、享樂等等詠歎中,直抒胸臆,深發感喟。在這種感歎抒發中,突出的是一種*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歎,從建安直到晉宋,從中下層直到皇家貴族,在相當一段時間中和空間內瀰漫開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核心部分。

這個核心便是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著。在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歎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而它們正是在對原來佔據統治地位的奴隸制意識形態——從經術到宿命,從鬼神迷信到道德節*的懷疑和否定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也就是説,以前所宣傳和相信的那套倫理道德、鬼神迷信、讖緯宿命、煩瑣經術等等規範、標準、價值,都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並不可信或無價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總充滿那麼多的生離死別哀傷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抓緊生活,盡情享受呢?為什麼不珍重自己生命呢?

魏晉詩篇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深刻地表現了對人生、生活的極力追求。生命無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來一個普遍命題,魏晉詩篇中這一永恆命題的詠歎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審美魅力而千古傳誦,也是與這種思緒感情中所包含的具體時代內容不可分的。從黃巾起義前後起,整個社會日漸動盪,接着便是戰禍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榮華富貴頃刻喪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歲……既然如此,而傳統、事物、功業、學問、信仰又並不怎麼可信可靠,大都是從外面強加給人們的,那麼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突現出來了,如何有意義地自覺地充分把握住這短促而多苦難的人生,使之更為豐富滿足,便突現出來了。它實質上標誌着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這是一種新的態度和觀點。正因為如此,才使那些公開宣揚“人生行樂”的詩篇,內容也仍不同於後世*之作。而流傳下來的大部分優秀詩篇,卻正是在這種人生感歎中抒發着藴藏着一種向上的、激勵人心的意緒情感,它們承受着不同的具體時期而各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使所謂“人的覺醒”沒有流於頹唐消沉;正由於有人的覺醒,才使這種內容具備學術深度。《十九首》、建安風骨、正始之間直到陶淵明的自輓歌,對人生、生死的悲傷並不使人心衰氣喪,相反,獲得的恰好是一種具有一定濃度的積極感情,原因就在這裏。

(節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新思潮和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反映在文藝、美學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徵,就是人的覺醒。

B.人的覺醒通由迂迴曲折錯綜複雜的途徑而出發、前進和實現,這在人的活動和觀念完全屈從於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支配控制下的兩漢時代,是不可能有的。

C.人的覺醒成為從兩漢時代逐漸脱身出來的一種歷史前進的音響。與其他領域相比較,這種覺醒在文藝和審美心理方面,反映得更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D.《古詩十九首》以及蘇李詩,突出*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歎,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核心部分。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魏晉詩篇深藏在頹廢、悲觀、消極的感歎中的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正表現出魏晉詩人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著追求。

B.正是在對從經術到宿命,從鬼神迷信到道德節*的懷疑和否定即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的基礎上才產生了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形成魏晉詩人的核心人生觀。

C.在魏晉詩人看來,以前所宣傳和相信的那套倫理道德、鬼神迷信、讖緯宿命、煩瑣經術等等規範、標準、價值,都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並不完全可信或無價值。

D.生命無常、人生易老是古往今來一個普遍命題,而魏晉詩篇之所以對這一命題的詠歎具有感人的審美魅力而千古傳誦,是與魏晉詩篇中所包含的具體時代內容不可分的。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的覺醒,是指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這是魏晉時期產生的新的態度和觀點。

B.魏晉時流傳下來的詩篇不同於後世*之作,在人生感歎中抒發着藴藏着一種向上的、激勵人心的意緒情感,使所謂“人的覺醒”沒有流於頹唐消沉。

C.漢末魏晉時期社會動盪生靈塗炭,知識分子重新思考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如何有意義地自覺地充分把握住這短促而多苦難的人生,產生了人的覺醒。

D.《十九首》、建安風骨、正始之間直到陶淵明的自輓歌,對人生、生死的悲傷並不使人心衰氣喪,相反,獲得了一種具有一定濃度的積極感情,正是因為有人的覺醒。

【回答】

4.A

5.C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A項解析:“和”錯,原文是“即”。無論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都存在“一着不慎,滿盤皆輸”的致命陷進,準確審題、明晰答題方向是做對題、答準題的前提。養成全文搜尋、逐段圈點的閲讀習慣。“重要概念的含義”大都不會集中出現在某一處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佈在多個段落中。養成迴文對照、辨同析異的做題習慣。選擇題的眾多選項基本上都來自於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語句與選項的差別是正確解答的前提。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C項“它們並不完全可信或無價值”錯,原文是“它們並不可信或無價值”。解答這類題的基本步驟是:從題幹要求出發,確定信息區間。首先是審讀題幹,題幹是方向,是“命令”,題幹規定答題的範圍。其次,要依據題幹找準信息區間,確定展開篩選整 理的範圍。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觀點的辨析能力,B項“流傳下來的詩篇”錯,原文是“流傳下來的大部分優秀詩篇”。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需建立在對原文的理解和文意的把握上。在具體考查時,命題者常設置一些陷阱干擾項,而無中生有就是命題常設置的干擾項之一。無中生有,就是文章中本無此意,卻在設計的選項中故意憑空臆造。這就要求解答者要細心。一是讀題要細心,二是回讀原文進行比對要細心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