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閲讀【*】【乙】兩個文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

來源:國語幫 3.17W

問題詳情:

比較閲讀【*】【乙】兩個文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

比較閲讀【*】【乙】兩個文段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寡助之至,天 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乙】齊桓公①問管仲②曰:“王者何貴③?’”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為天。百姓與⑤之則安,輔之則強,非⑥之則危,背之則亡。《詩》雲:‘人而無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選自劉向《説苑》)

【註釋】①齊桓公:春秋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齊桓公的賢相,輔佐桓公成霸業。③貴:以……為貴。④君人者:指國君或皇上。⑤與:親附,擁護。⑥非:非難,責怪。⑦遂:終於,最終。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而攻之而不勝( ) (2)委而之( )

(3)桓公仰而天( ) (4)之則強( )

2.下面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寡助之 禮愈

B.國不以山溪之險 汝心之

C.域民不封疆之界 百姓為天

D.三裏城 非謂蒼蒼莽莽天也

3.翻譯下面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文: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譯文:

4孟子與管仲在治國思想上有相似之處,請結合*乙選段內容分析。

答:

【回答】

1.(1)圍 (2)離開 (3)看 (4)輔佐,協助

2.D

3.(1)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2)百姓埋怨他們的君主,最終不滅亡的*,是從來投有過的。

4.示例:孟子與管仲在治國上都有民貴思想(或民本思想)。孟子認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管仲認為沒有百姓支持的*最終是會滅亡的。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