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

來源:國語幫 1.4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賦税、伕役、兵丁皆出於人口。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嚴密的户口登記制度,“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眾自由遷徙,“廢逆旅”“使民無得擅徙”,*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須持有官方開具的介紹信,否則。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國由此獲得了強大的財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動員能力,在爭霸中勝出。秦末,劉邦的*隊攻進咸陽,諸將忙着搶金銀財寶,蕭何則搶先收繳了秦王朝的户籍檔案。“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漢代繼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記制度,將全國的地主、自耕農、僱民、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的户籍,叫做“編户齊民”。國家要求各縣在每年的仲秋,都要進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記信息包括户主姓名、*別、年齡、身份、籍貫,家庭成員的數量、*別及與户主的關係,財產(包括奴婢數目)等等,然後縣衙將各户户籍造冊上報郡國,郡國彙總又上報朝廷,朝廷則設立“計相”與“户曹”,管轄全國户籍。

從法律意義上説,所謂“編户齊民”,是指所有編入户籍的大漢居民,不論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國家的公民。“公民”一詞早在先秦時就已出現,與隸屬貴族的“私民”相對,意為國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權利與義務,其中最重要的義務就是向國家提供賦税與徭役。漢代實行過按家貲多少“算貲”的財產税,但主要還是徵收人頭税,包括向15至56歲男子徵收的“算賦”和按户徵收的“户賦”。另外,每一個成年男丁還必須為國家服“正卒”役二年,戍邊一年,並在本縣服一個月的無償勞役。漢代也限制自由遷徙,人户要遷移户籍,需經“鄉嗇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觸犯法律的。

“編户齊民”的出現,乃是*自封建制進入郡縣制的一大嬗變。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國*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記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餘的大部分土地與人口,都分給無數的諸侯國。而諸侯也是隻保留一小塊封邑,將其餘土地分封給各個大夫。也就是説,周天子能夠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狹小的王畿。雖然周朝設有“司民”之官,“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但這裏“書於版”(計入户籍)的人口,顯然只是生活於王畿的臣民而已。至於各諸侯國的人口,諸侯也是管不着的。這樣,經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屬於不同層次的貴族(周天子、諸侯與大夫),他們是各級貴族的“私民”,而不是國家的公民。這樣的社會,也是一個多層次的塔狀社會。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後,社會結構變得扁平化,不再有貴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體臣民都成了國家的編户齊民。這可以看成是時代的進步,因為編户齊*味着將國民從隸屬於貴族的人生依附狀態中解放出來。但同時這也可能是一個歷史的陷阱,因為失去了貴族這個中間階層,國家直接統轄無數的編户齊民,極容易造成國家對國民的奴役和國民對國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作者吳鈎)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最先建立了嚴格周密的户籍登記制度,要求國內無論男女老少,都需登記,出生要及時註冊,死亡要及時銷户。

B.秦國通過廢旅店的方式來禁止百姓擅自遷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需要持介紹信住店,店家如果讓沒有户籍的人住店,雙方都要被治罪。

C.秦國在諸侯爭霸中勝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實行了户口登記制度,獲得了全民動員的能力和豐厚的財力。

D.漢代的“編户齊民”制度是對秦朝全民户口登記制度的繼承和完善,在逐級加強户籍管理的基礎上,漢代還設立了專門管理户籍的官員。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漢代公民最主要的義務是向國家提供賦税和徭役,其中賦税最主要的就是向15歲至56歲的男子徵收的“算賦”和按每户徵收的“户賦”。

B.西周在客觀上不具備實行全民户籍登記制度的可能*,因為國家的土地和人口被天子、諸侯和大夫層層分封。

C.先秦貴族階層的消失,帶來了塔狀社會的瓦解,貴族和私民都成為公民,社會結構呈現出扁平化的特點。

D.先秦時代的百姓出生之後均由“司民”之官負責登記户籍,以便向國家盡賦税和徭役的義務。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邦的大*攻進咸陽時,蕭何沒有像其他將領一樣瘋搶財物,而是搶先收繳了秦國的户籍檔案資料,這體現了他過人的*遠見。

B.西周和漢代都存在着全國*的户籍制度,都設有專門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員,只是相比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數量比漢代少。

C.從秦國與漢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國家賦税的徵收與徭役的實現,都必須通過有效的户籍制度來支持。

D.編户齊民制度讓奴隸脱離貴族的掌控,獲得了人身的自由,但也極易讓國民進入另一種新的奴役狀態。

【回答】

4.B

5.D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項中“通過廢旅店的方式”禁止擅自遷徙太絕對。讓沒有介紹信的人住店才會被治罪,由原文第一節中“禁止民眾自由遷徙,‘廢逆旅’ ‘使民無得擅徙’,*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須持有官方開具的介紹信,否則。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可以知道。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是對文章第一節內容的理解,選項曲解文意。

5.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理解文章觀點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閲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幹、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D項由原文倒數第二節可知,私民不由司民之官登記。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閲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閲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幹、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中由原文倒數第二節“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國*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記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可知,西周沒有全國*的户籍制度。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是對文章倒數第二節內容的理解,選項曲解文意。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