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完成後面題。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

來源:國語幫 8.14K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完成後面題。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

文言文閲讀,完成後面題。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後兩召講《尚書》大義,稱旨,命入京學。天順八年,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五年,旱災求言。東陽條摘《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數千言,上之。帝稱善。

十七年,重建闕里廟成,奉命往祭。還,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適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挽舟者無完衣,荷鋤者有菜*。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言,*南、浙東流亡載道,户口消耗,*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俸。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飢已至於此;北地呰窳[注],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變之生,恐不可測。臣自非經過其地,則雖久處官曹,日理章疏,猶不得其詳,況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訪之道路,皆言宂食太眾,國用無經,差役頻煩,科派重疊。京城土木繁興,供役*士財力交殫,每遇班*,寧死不赴。勢家巨族,田連郡縣,猶請乞不已。親王之藩,供億至二三十萬。遊手之徒,託名皇親僕從,每於關津都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税。國家建都於北,仰給東南,商賈驚散,大非細故。更有織造內官,縱羣小掊擊,閘河官吏莫不奔駭,鬻販窮民所在騷然,此又臣所目擊者。夫閭閻之情,郡縣不得而知也;郡縣之情,廟堂不得而知也;廟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於容隱,成於矇蔽。容隱之端甚小,矇蔽之禍甚深。臣在山東,伏聞陛下以災異屢見,敕羣臣盡言無諱。然詔旨頻降,章疏畢陳,而事關內廷、貴戚者,動為掣肘,累歲經時,俱見遏罷。誠恐今日所言,又為虛文。乞取從前內外條奏,詳加採擇,斷在必行。

帝嘉歎,悉付所司。

是時,帝數召*臣面議政事。東陽與首輔劉健等竭心獻納,時政闕失必盡言極諫。東陽工古文,*中疏草多屬之。疏出,天下傳誦。    

 (節選自《明史·李東陽傳》)

[注]呰窳:zīyǔ,疏懶。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       充:擔任

B.臣奉使遄行,適遇亢旱           遄:速疾

C.*南、浙東流亡載道             載:負載

D.始於容隱,成於矇蔽             容:包庇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直接表明“民生維艱”和“吏治混亂”的一組是(   )

A.夏麥已枯,秋禾未種             户口消耗,*伍空虛

B.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俸     差役頻煩,科派重疊

C.宂食太重,國用無經             更有織造內官,縱羣小掊擊

D.鬻販窮民所在騷然               事關內廷、貴戚者,動為掣肘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李東陽幼時聰明穎悟,擅書法,深得皇上喜愛。*歲中進士後進入仕途,不斷得到升遷。

B.弘治十七年,李東陽給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見所聞的嚴重災情,令人觸目驚心;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C.李東陽在山東時聽説皇上因災異多次出現,敕令羣臣暢所欲言,由此很多被牽涉的內廷官員、親王貴族都被罷免。

D.為了革除矇蔽之禍,李東陽請求皇上將以前的各種建議詳細地加以整理並擇善實施。

1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臣自非經過其地,則雖久處官曹,日理章疏,猶不得其詳,況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

                                                                      

(2)遊手之徒,託名皇親僕從,每於關津都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税。(3分)

                                                                      

【回答】

【*】

14.C

15.D

16.C

17.(1)臣如果不是經過那個地方,雖則久處官府,每天審理奏疏,尚且不能夠掌握其詳細情況,何況陛下高居深宮呢?(2)遊手好閒之徒,託名皇親僕從,常常在水陸要衝和都會之地大開店鋪.搜刮商税.

【解析】

14.

試題分析:在文言文閲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猜測出詞義,即文言猜讀法。C 解釋不正確,由原文上句內容 “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可知,載:充滿。所以選C。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解答這類題的思路是,將所給例句逐句進行分析,篩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句子,然後再對照編組情況進行判斷選擇,答題時也可以用排除法,將明顯含有不符合題幹要求文句的選項直接排除,以節省答題時間。A是從間接表明,而不是直接;B分別體現了國庫虧空和賦税嚴重;C前者是説官府宂員繁雜。所以選D。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6.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着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中,事情關涉內廷、貴戚的表章或事件,動不動被牽制,時間一長,就被擱置或刪除。所以選C。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7.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中某些關鍵*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自非、得、況、託名、市肆、網羅。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四歲能寫直徑一尺的字,景帝召見考核他,非常喜歡,抱來放在膝上,賜給果品錢*。後來兩次奉召講解《尚書》大義,符合皇帝心意,奉詔命進京學習。天順八年,*歲,成為進士,選為庶吉士,授官編修。積功晉升任侍講學士,充任東宮講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災徵求意見。李東陽摘錄《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計幾千言,把他呈獻給朝廷。皇帝稱讚寫得好。

十七年,重建闕里廟成,他奉命前往祭祀。回來後上書説: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麥苗已枯,秋天的莊稼沒有種,拉船的人沒有完整的衣裳,扛鋤頭的面有飢*。盜賊遍地,青州更加厲害。南方來的人説,*南、浙東流亡的人滿路都是,户口逐漸減少,*隊空虛,倉庫沒有十天的積蓄,官員們欠缺幾年的薪俸。東南地區是財賦出產的地方,一年的饑荒就達到了這個地步;北方地區貧弱,向來沒有積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麼經受得起!事變的發生,恐怕不能預料。臣如果不是經過那個地方,雖則久處官府,每天審理奏疏,尚且不能夠掌握其詳細情況,何況陛下高居深宮呢?

臣在道路上詢問,人們都説吃閒飯的人太多,國家費用無常,差役頻煩,賦税重疊。京城土木工程頻繁興建,供役*士財物與氣力都竭盡了,每次遇到上京城*練,都寧死不去。權勢之家豪門大族,田產跨郡接縣,還在不停地請求賞賜。親王的封國,供給達到二三十萬。遊手好閒之徒,託名皇親僕從,常常在水陸要衝和都會之地大開店鋪,搜刮商税。國家建都於北方,仰仗東南地區供給,商人驚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織造內官,縱容羣小打人,閘河官吏沒有不驚駭奔逃的,商販和窮困的老百姓到處騷動不安,這又是臣親自看到的。

民間的情況,郡縣不能知道;郡縣的情況,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況,深宮中的皇帝不能知道。開始於容易隱瞞,形成於矇蔽。容忍隱瞞的禍患開始很小,被矇蔽之後禍患就很深了。臣在山東,聽説陛下因災異多次出現,敕令羣臣暢所欲言,不要隱諱。雖然詔令多次下發,奏章都陳述了,而事情關涉內廷、貴戚的,動不動就被牽制,長年累月,都被遏制罷除。臣實在擔心,今天所説,又成為空文。請求選取從前朝廷內外的條奏,詳細加以選擇採納,絕對有必要施行。

皇帝讚賞歎息,都交給有關部門。

這時,皇帝幾次召集*臣當面商議政事。李東陽與首輔劉健等盡心進獻忠言以供皇帝採納,對於時政的闕失必定盡言極諫。李東陽精於古文,內*中奏章多交託給他草擬。奏疏發出,天下傳誦。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