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面對諾獎 亢奮的*當學日本內省劉效仁    謎底揭曉,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

來源:國語幫 1.8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面對諾獎 亢奮的*當學日本內省劉效仁    謎底揭曉,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面對諾獎  亢奮的*當學日本內省


劉效仁    


謎底揭曉,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和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分享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對於錢永健這位錢學森的堂侄有望獲獎,*媒體此前就表現了一種莫名的亢奮。倒是自今年度諾獎頒佈以來已有3名科學家享受殊榮的日本,顯得內斂。日本反省教育的不足,希望藉此機會扭轉社會上對理工科敬而遠之的風氣,給基礎科學研究注入活力。(《新京報》10月9日)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皆因一年一度有一個諾獎,皆因一年一度總與*人無緣,總是讓*公眾和傳媒感到莫名的憂傷。國人摘掉有*眼睛,終於發現,諾貝爾獎畢竟是世界頂級大獎,代表了世界科學的尖端水準,需以一個國家的基礎科研水平為鋪墊,綜合科研能力作依託。所以,當印度、日本等近鄰陸續有人摘取諾獎桂冠,唯有*無緣,總是讓人感到了某種不平。


這下好了,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上榜了。不説此前,媒體就其能否獲獎做足了文章。許多媒體9日的新聞標題皆為“錢學森堂侄摘得化學諾獎”,並將錢永健的照片放在了首位。錢永健的名字免了,國籍更不在話下,撲面而來的是一種強烈的暗示,錢家的驕傲,*的驕傲。事實上,兩個美籍華人楊振寧、李政道等科學家許多年來就沒有少為*人爭來榮光,這下終於來了個*,能不鼓而呼之,奔走告之?


倒是日本人沉得住氣。今年,除了下村修獲化學獎,美籍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獲得物理學獎(新華網10月7日)。南部陽一郎亦生於日本,後加入美國籍。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和小柴昌俊,過去也是因為基本粒子領域的成就而獲諾貝爾獎,*日本在基本粒子研究領域實力不俗。但《讀賣新聞》8日發表社論卻指出,日本國內近年來出現了年輕人對物理學等理工科敬而遠之的現象,*和大學應該着手改革培養科研人員的體系,以增加日本年輕人對科學的夢想和期待。《每日新聞》社論也直言,日本的科學技術政策偏重經濟效益,*把科技當作活躍經濟的主要支柱,大學的研究也追求效益和應用。公共媒體難得的理*和清醒,對於*和公眾自省當有振聾發聵之效。


反觀我們自己的亢奮,就未免有些不倫不類,乃至於神經質。錢永健1952年出生在紐約,從小對化學很感興趣,因氣喘病只能經常待在家裏,就在地下室擺弄瓶瓶罐罐,做化學實驗。假如錢永健從小生活在*會如何?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恐怕他的小小愛好和創新天才早就夭折了吧。別説家庭寬容不得,我們的大學也未必容得下身體不健康的學生。至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日本的益川敏英居然外語不佳,在唯英語是崇的*當下,簡直不可思議。


其實,説到底是教育的差異。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科學院院士楊叔子就指出,*高等教育也在追求失去靈魂的卓越――為了追求卓越的學術成就,重視研究生的教育,重視市場名利;輕視本科,輕視教學,輕視原創,輕視學生道德人格的培養,忘了後者才是大學的靈魂。(《*青年報》10月9日)這種反思,無疑是切中時弊的。問題在於,這不僅是高校的錯,也不僅是大學校長們的錯,而且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和評估機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和不足。        (2008-10-10  *青年報  有改動)


附:錢永健教授出生在紐約,在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年始任職至今。父親錢學榘是*宇宙開發著名學者錢學森先生的堂弟(同一祖父)。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行的電話記者招待會上,來自新華社等*媒體的採訪接連不斷。“您是*人嗎?您會説中文嗎?”錢教授用英語答説“不太會説”。再進一步被問到“先生的成就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説意味着什麼?”時,錢教授説“因為我是美國生美國長,我不是*科學家……但是,如果*人能為我的獲獎感到高興與自豪,並且能使更多的年輕人加深對科學的興趣的話,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説到與主導*宇宙開發著名學者錢學森先生的親屬關係,他説“其實連面也不曾見過,當然,我知道他是一名著名科學家。”


19.對錢永健獲諾獎*為何莫名亢奮?*的“亢奮”在文中有哪些具體表現?(4分)


 


 


20.新聞講究真實*,怎樣看待“錢學森堂侄摘得化學諾獎”這一新聞標題的真實*?(5分)


 


 


21.“公共媒體難得的理*和清醒,對於*和公眾自省當有振聾發聵之效”。你贊成這種觀點嗎?為什麼?(6分)


 

【回答】

19.原因:諾貝爾獎畢竟是世界頂級大獎,代表了世界科學的尖端水準,當印度、日本等近鄰陸續有人摘取諾獎桂冠,唯有*無緣,總是讓人感到了某種不平。(1分)錢永健獲獎,雖然他不是*科學家,但他是*人(儘管他只是美籍華人),部分滿足國人的虛榮心。(1分)


“亢奮”的具體表現:


(1)宣佈前的預測。對於錢永健這位錢學森的堂侄有望獲獎,*媒體此前就表現了一種莫名的亢奮,媒體就其能否獲獎做足了文章。(1分)


(2)宣佈當日(9日)多家媒體的新聞標題皆為“錢學森堂侄摘得化學諾獎”,撲面而來的是一種強烈的暗示,錢家的驕傲,*的驕傲。(1分)


20. (1).這則新聞的標題是真實的。標題傳達出兩個信息:獲獎人是錢學森的堂侄,獎項是世界頂級大獎諾貝爾獎,這兩個信息都是真實的。(1分 )


(2).這種真實是一種有選擇的、有傾向的真實。標題強調獲獎人的血統(家族遺傳優勢)並暗示獲獎人是*人,能增強其新聞*與親和度。(2分 )


(3).這種有傾向的真實是媒體基於對受眾(讀者)閲讀心理的分析和閲讀期待的把握,反映了媒體的媚俗和庸俗。以此為噱頭大約符合傳播的規律,迎合了人們的某種好奇,滿足了人們的某種期待。但是,這麼理解代表人類偉大智慧的科學成就,未免有不甚合適的地方。換而言之,始終強調其錢學森堂侄的身份固然能增強其新聞*與親和度,但多少讓人覺得削弱了錢永健獲得“諾獎”本身的意義。(2分)


21.贊成。從媒體的社會責任入手,強調媒體的對現狀的理*認識和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關注。


反對。從媒體的經濟效益和媒體的親和度入手。強調媒體必須滿足媒體所有者的經濟需求(有經濟效益)和滿足受眾的需求(閲讀需要)。


言之成理即可。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