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學作品閲讀與鑑賞。(20分)   閲讀下面作品,完成20-23題。                   ...

來源:國語幫 1.2W

問題詳情:

七、文學作品閲讀與鑑賞。(20分)   閲讀下面作品,完成20-23題。                   ...

七、文學作品閲讀與鑑賞。(20分)

    閲讀下面作品,完成20-23題。

                           日   食

    張老師站在講台上,用流利的英語説:“太陽升起不久,天漸漸地黑了。”這是張老師最喜愛的一種英語遊戲,一個人一句用英語接故事。第一句通常是由她説的,她常用這種看上去錯誤或是荒誕的句子開頭,這樣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

    當然,她知道,她現在面對的是剛從小學踏入初中的學生,這種練習有一定難度。

    “太陽與月亮在天上遇到了麻煩。”前排一個形如小豆子的男孩説。在他後排的女生想都沒想立即站起來説:“他們因彼此見面難而深感不安。”

    那女生後面的人會意地一笑,果斷地説:“也許他們相愛了。”

    班上一陣騷動。後面的人説:“可他們很難見面。”

接下去一句又一句連起來是:太陽在地球前面,月亮就躲在地球后面。月亮去見太陽時,太陽又藏在地球的後面。地球很為難,它擋住了關於愛的光,於是地球叫來星星。太陽把光送到星星上,星星把光送到月亮上。月亮知道太陽想見她,月亮從地球身後跑出來,太陽也升起來了……

最後-個高大的男生站起來漲紅着臉説:“太陽與月亮站在一起,地球上天就黑了。”

這時全班同學熱烈鼓掌,張老師感歎道:“多美的故事啊!”

“太陽升起不久,天漸漸地黑了。”張老師面對她新教的高中生微笑着説。這些學生有足夠的單詞量和語法知識,他們有能力編出更美的故事。

前排第一個學生站起來,緊鎖雙眉,半天冒出一句:“太陽的光被擋住了,這是日食。”接下來的人都很遲疑,結結巴巴連出這樣的故事:

日食是光線直進產生的物理現象。事實上光線從太陽到地球不是直的,因為地球*的大氣分佈不均勻,會使光偏折。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並不是實物,而是光的成像……彷彿一篇科普説明文。

    儘管這些學生英語單詞量不小,但由於過多地涉及物理知識,張老師不得不應他們的要求,告訴他們“偏折”怎麼説,“全食”“環食”怎麼説。最後仍是一個高大男生站起來説:

“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在地球上同時看到日全食和日環食。”

這時,早己不耐煩的張老師略感欣慰,她很快結束了遊戲——這畢竟不是物理課。

“知道嗎?你們班上只有那個高個子男生有些創造*思維。”張老師對該班班主任、教物理的陳老師説。

“他發言説什麼?”陳老師問。

“日環食和日全食不能在地球上同時看到。”張老師回答。

“太好了!”陳老師説,“我前幾天在課堂上強調的結論他終於記住了!”

張老師一愣:“這麼説……確實是這麼回事?”

陳老師笑了笑説:“當然。不可能有人在地球上同時看到全食和環食,知道為什麼嗎?”

陳老師得意地問。見張老師不説話,他便熟練地説:“日食是光線直進產生的物理現象。事實上光從太陽到地球並不是直的,因為……”

第二天上課張老師心裏反覆想着:太陽升起來,天漸漸地黑了……但始終説不出口。

                                                     (取材於李樂夫同名作品)

20.張老師先後教的兩個班編出的故事分別有什麼特點?(6分)

21.解釋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他們有能力編出更美的故事。(3分)

(2)緊鎖雙眉,半天冒出一句。(2分)

22.文中寫陳老師與張老師之間的對話,有什麼實際效果?(4分)

23.結合文意談一談,作品的標題“日食”有哪些含意?(5分)

【回答】

20.(6分)初中學生班級的故事:想象奇特,充滿着稚氣,也充滿着詩意;高中學生班級的故事:十分拘謹,用語規範,像一篇科普文章。

評分參考:兩方面各三點,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有其他合理*,酌情給分。

21.(5分)(1)這些高中生條件很好,可以有更好的表現與發揮,凸顯出最終結果的出人意外。

評分參考:三點,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2)這些高中生面對問題時的拘謹和猶豫,刻畫了費盡心機揣摩標準*的心理。

評分參考:兩點,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22.(4分)兩位老師的對話明確了一些事實,即學生所講其實都是教師所教。這無意中還原了張老師所謂“創造*”的真相,也揭示出缺少創造這種問題的癥結所在。

評分參考:兩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3.(5分)既指作品之中學生所面對情境的自然現象,也雙關(象徵)當下一些青少年學生的智慧光芒被遮蔽就像太陽遭遇日食一樣的事實。

評分參考:兩點,前一點2分,後一點3分。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