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下列問題。(6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葉落山路...

來源:國語幫 1.0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下列問題。(6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葉落山路...

閲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下列問題。(6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徵鐸:裝在車馬上的鈴。,樹名。枳:樹名,又稱臭橘、枸橘,開白花。杜陵:古縣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回塘:迴環曲折的池塘。


(1)前人評論“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為“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請結合全詩對此加以分析。(3分)


(2)“枳花明驛牆”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賞析妙在何處。(3分)

【回答】

(1)①這兩句詩用十個名詞構成,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藴。②這十個名詞所表現的都是具有特徵*景物,都表現出“早行”之“早”;寫早行的情景,繪聲繪*,如在目前。(“雞聲茅店月”,寫旅人在茅店中聞雞鳴而起身看天*,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出門趕路;“人跡板橋霜”,原以為自己“早行”,誰知板橋上所積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跡――更有早行人)


(2)“明”原為形容詞,這裏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牆,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填空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