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奉寄韋太守陟①王 維②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寒塘映衰...

來源:國語幫 1.0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奉寄韋太守陟①王 維②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寒塘映衰...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

奉寄韋太守陟①

王  維②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

寒塘映衰草,高館③落疏桐。

臨此歲方晏④,顧景詠悲翁。

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

【注】①韋陟曾任襄陽、吳郡等地太守。   ②王維寫作此詩時,身在邊關。③高館:驛館。                   ④歲方晏:一年將盡。

13.該詩首聯“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來之筆,畫龍點睛。請具體賞析其妙處。

14.這首詩與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都寫到邊塞孤城,但寫景抒情的手法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

【回答】

13.答:“自”,自然之意。 “自”不僅寫出了孤城的蕭條衰敗,更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涼。“空”,空曠寂寥之意。這“空”不只是空間的“空虛”,也是回望戍守邊疆、保家衞國之事業付諸東流的“空”。 (意思對即可得分。)

14.答:王之渙詩,寫景自下而上,由近及遠;以壯景襯怨情,巧用暗喻諷刺。王維詩,寫景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層層遞進;借悲景訴悲情;最後直抒胸臆。(意思對即可得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題幹 “首聯‘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來之筆,畫龍點睛。請具體賞析其妙處。”這是考查詩歌中的煉字,首先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自”,自然之意。;“空”,空曠寂寥之意;然後結合原詩句,再現景象。方法展開聯想,描繪該字所在詩句呈現的景象。注意點出意象的特點,“自”不僅寫出了孤城的蕭條衰敗,更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涼,這“空”不只是空間的“空虛”,也是回望戍守邊疆、保家衞國之事業付諸東流的“空”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所謂煉字,就是為了表達的需要,在用字遣詞時進行精細的錘鍊推敲和創造*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詞獲得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這種對字詞進行藝術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煉字。(主要是錘鍊詩中的動詞、形容詞和虛詞。) “煉字”的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方法:(1)直接釋義;(2)從語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運用效果。2.結合原詩句,再現景象。方法展開聯想,描繪該字所在詩句呈現的景象。注意點出意象的特點。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或評價該字的表達效果(準確鮮明、形象生動、新穎貼切、耐人尋味等)。考生抓住三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組織*。

14.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這首詩與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都寫到邊塞孤城,但寫景抒情的手法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這道題主要考查寫景抒情的手法,同時又是比較題。首先分別概括兩詩手法,然後在比較異同。王之渙詩,寫景自下而上,由近及遠;以壯景襯怨情,巧用暗喻諷刺。王維詩,寫景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層層遞進;借悲景訴悲情;最後直抒胸臆。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歌鑑賞比較閲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那就是“知同辨異”:“知同”就是發現兩首詩中相同、相似的東西;“辨異”就是分辨兩詩中不同乃至相對、相反的東西。在平時的訓練中,則應注意以下兩種情況: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對同一題材的吟詠。像杜牧(唐)《過華清宮》與杜常(宋)《題華清宮》的異同比較,暢當(唐)《登鸛雀樓》與王之渙(唐)《登鸛雀樓》優劣的比較。第二,要注意運用相似手法表達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達相同感情的詩作。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閲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