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世界各國正在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強制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從而減緩新冠病毒的...

來源:國語幫 2.1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世界各國正在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強制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從而減緩新冠病毒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世界各國正在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強制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從而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保持社交距離的目的是防止人員混集導致病毒傳播。自我隔離是保持社交距 離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確,是防止已感染人羣或與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羣 將病毒傳播給他人。在目前的疫情狀況下,保持社交距離也許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最新計算機建模研究*告説,除非有疫苗或特效*問世,或採取激進的隔離措施,否則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也許需要維持到2022年。這是因為,假如病毒存在季節*變化, 疫情仍有反覆的可能。

保持社交距離成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有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患者得病早期傳染*極強,潛伏期病毒攜帶者也有傳染*。假如一個人感染了新冠病 毒,但依然正常進行社交活動,在兩個月之內,可能會使近6萬人感染。尤其需要注意 的是,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將病毒傳播給他人。這些人也許不知道需要自我隔離,但如果能自覺保持社交距離,也能在無意間阻止病毒的傳播。已經有*據顯示,與 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以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避免出現病毒傳播的多米諾效應。 對武漢疫情的研究顯示,大規模管控措施的實行讓武漢的基本傳染數從2. 35降到了接 近於1。而當基本傳染數達到1時,病例數就不會再繼續增加。

(摘編自葉子《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究竟有多重要?》)

材料二:

*素稱禮儀之邦,數千年來形成了一套完備的禮儀。但完備不等於科學,現代社會講求科學;完備也不等於簡便,現代生活方式要求禮儀簡便易行,而不能繁瑣或不周。握手禮不科學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傳染疾病;多握之後易疲勞;握後常不能及時洗手,給健康帶來隱患;明知有傳染病卻因害怕失禮而不得不握;此四者為不科學。十數人須一一握手頗費時間,數十人不能遍握而於無意中造成親疏之別,羣眾場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學三不周,握手禮作為相見禮應當廢除。

拱手禮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為顯明之理,不再具論。其實,拱手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節。《禮記.曲禮上》:“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論語.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禮是近代的舶來品,既然存在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禮。

拱手禮的好處至少有五條。其一,避免了上舉“七累”,已是於我民族功莫大焉。 其二,當前疫情嚴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醫療保障,有諸多淨化環境的科學措施,還要有改禮惠民的人文措施。廢“握”改“拱”,不費一錢一物,可謂“一舉手之 勞”,而風氣所開,頓可“防患於未然”。其三,今後若有*肝、乙肝或其他接觸傳染 的病毒、細菌,至少不會因每日幾十億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輾轉傳播,害我*。其四, 拱手禮作為傳統禮節,有很高的文化認同度與廣泛的羣眾基礎。其五,拱手禮頗有特點,瀟灑自如,儀態端莊而禮意濃切,頗具中華文化的魅力,若能成為“國禮”,則為 又一朵自立於世界文化之林的“禮花”。

(摘編自項純文《倡導以拱手禮代替握手禮》)

材料三:

據媒體報道,4月4日從上海站始發的列車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飯引起其他乘客不滿,引發雙方衝突。這提醒我們在繼續關注疫情的同時,也要直面常態*的疫情防控可能給社交距離、社會行為規範乃至社會心態帶來的微妙變化。

高鐵畢竟不同於地鐵可以完全禁止進食,鐵路部門也沒有相關禁令,那麼,坐高鐵進食也就很難用違反相關規定來定*。但從防疫角度來講,這樣的行為引起一些乘客的擔憂不無道理。這種模糊的界限,其實更需要具體情境下的個體去把握,不能完全用規定去裁定。如列車員就可以建議乘客錯峯進食,並且在進食前與周邊乘客進行溝通。這或許增加了高鐵進食的複雜*,卻有利於減少誤會乃至衝突。

疫情是對社會的全方位考驗,自然也包括行為模式、社交規範等。我們確實需要重新思考“親密”關係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行為習慣。疫情發生後,使用公筷、 公勺的倡議再次出現。對於我們這樣一個還未適應分餐制的社會來説,普及公筷、公勺與其説是一種就餐禮儀的改變,不如説是一種社會觀念的更新。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疫情的特殊*,討論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規範,可能不完全適用於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羣己權界”。美國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就有過這樣的論斷:大規模的傳染*流行病不僅是一個醫學事件,而且被當作是一個文學事件,一個道德事件。我們或可將之理解為,傳染*疫情也可能引發道德危機。正常的社交距離在疫情時期可能面臨挑戰,一些看似正常的行為可能被視為是“不道德”的,如高鐵進食引發爭議。再比如,疫情可能加劇羣體心理的“敏感化”,容易催生非理*過激反應甚至是歧視。像個別地方對於疫情重點地區人員予以標籤化對待,甚至嚴重到恐慌的程度,這是非理*的,也不啻為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這也是需要我們*惕的。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這是疫情期間被廣泛宣介的理念。但落到現實中,它需要體現在每個人的具體行動中。應該明確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離,並不等於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對傳染*疫情,最需要的是社會各個單元、個體的互相包容、配合與合力應對,任何“以鄰為壑”的做法都將放大疫情帶來的傷害。

(朱昌俊《重視疫情防控帶來的社會心態變化》)

1. 根據材料,下列有關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保持社交距離能夠有效降低人們感染病毒的概率。

B. 保持社交距離的可行*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禮。

C. 保持社交距離突破了對“親密”關係的原有界定。

D. 保持社交距離需要人們理*、平和、包容的心態。

2. 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材料二從科學與簡便出發,提出保持社交距離的做法,具有現實意義。

B. 材料二的倡議可從側面印*疫情防控可能帶來社交距離變化這一觀點。

C. 材料三認為高鐵進食事件屬於社交行為規範問題,不能依據規定評判。

D. 材料三由時事開篇,並緊扣當下疫情評述,這與文體和寫作意圖有關。

3. 下列社會現象中,不能夠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 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了兩口新鮮空氣,結果引來幾道異樣的目光。

B. 在樓道遇見老家是湖北的鄰居,鄰居開口説“今年我們可沒回老家過年。”

C. 公交車公司要求乘坐公交車必須戴口罩,上車必須先掃健康碼,再刷公交卡。

D. 某地商場在入口處張貼*示標語:“體温過高者及疫區返回人員不得入內。

4. 材料二在論*結構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説明。

5. 2020年3月底發佈的歌曲《拱手禮》,一經傳唱便深受歡迎。請閲讀下面歌詞,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分析歌曲受歡迎的原因。

拱手禮(節選)

曲波

右拳握如日,左掌彎如月,懷抱天下一拱手,春風撲面起。

小草挺胸敬,崑崙謙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親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節,祝賀慶典禮,相互行個拱手禮,祥和又喜氣。

無論喜相逢,還是惜別離,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綿萬里。

【回答】

1. B    2. C    3. C   

4. ①整體採用正反對照式(或:先破後立)的論*結構。先分析握手禮存在的問題,然後分析拱手禮的好處。②局部論*採用總分結構。先分後總論述應廢除握手禮,先總後分論述應重行拱手禮。   

5. ①為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提供了可行方法;②順應疫情期間人們對健康、得體禮儀的需求;③倡導人與人之間*相處,有利於形成平和理*的社會心態。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

B 項,“可行*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禮”錯。原文只是説“保持社交距離成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而“戴口罩、行拱手禮”只是可行*措施的一部分。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

C 項,“材料三認為高鐵進食事件屬於社交行為規範問題,不能依據規定評判”錯。原文説“坐高鐵進食也就很難用違反相關規定來定*。但從防疫角度來講,這樣的行為引起一些乘客的擔憂不無道理”“我們確實需要重新思考‘親密’關係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行為習慣”,可見材料三的觀點是,雖然高鐵進食很難用違反規定來定*,但在疫情的特殊狀態下,也需要改變這些行為習慣。

故選C。

【3題詳解】

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方法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論*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的是什麼觀點和論*的方法。注意本題是找不能體現“文學的真實*”的論據。

材料三的觀點是“我們確實需要重新思考‘親密’關係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行為習慣”“由於疫情的特殊*,討論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規範,可能不完全適用於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羣己權界’”,也就是説在疫情狀態下,會有一些不同於以往的、特殊的做法。

C 項,“要求乘坐公交車必須戴口罩,上車必須先掃健康碼,再刷公交卡”,這是公交公司為確保乘客健康安全而採取常態化防疫措施,不能*材料三觀點。

故選C。

【4題詳解】

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結構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概括出各個段落層次的主要內容,分析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論*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的結構特點。

材料二共分三段。第一段論述的是“握手禮不科學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第二段論述的是“拱手禮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節”,提倡“重行拱手禮”;第三段論述的是“拱手禮的好處至少有五條”。從整體來看,第一段是否定“握手禮”,二三段是肯定“拱手禮”,採用的是先破後立的論*結構。再看段落內部結構,第一段先分析“握手禮不科學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然後説“有此四不科學三不周,握手禮作為相見禮應當廢除”,這是先分後總。第二三段,先提出提倡“重行拱手禮”,再分析“拱手禮的好處至少有五條”,這是先亮觀點再分析,屬於先總後分。

【5題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以及個*化解讀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然後結合具體作品進行分析引*即可。

材料一指出“保持社交距離成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已經有*據顯示,與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以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避免出現病毒傳播的多米諾效應”,而這首歌曲提倡的“拱手禮”為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提供了可行方法。材料二分析了拱手禮的“好處至少有五條”,其中有“今後若有*肝、乙肝或其他接觸傳染 的病毒、細菌,至少不會因每日幾十億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輾轉傳播,害我*”“拱手禮作為傳統禮節,有很高的文化認同度與廣泛的羣眾基礎”等,可見“拱手禮”順應疫情期間人們對健康、得體禮儀的需求。材料三説“應該明確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離,並不等於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對傳染*疫情,最需要的是社會各個單元、個體的互相包容、配合與合力應對”,而這首“拱手禮”正是倡導人與人之間*相處,有利於形成平和理*的社會心態。這就是這首歌受歡迎的原因。

【點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麼,要比對哪些內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採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先比對: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範圍詞(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象;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説法絕對等。比對關係,(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係),看這種關係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對句間關係,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繫。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