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題目。(本大題共5小題,共23分)讀 樹李國文①樹可以讀嗎?我想這個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一...

來源:國語幫 2.1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題目。(本大題共5小題,共23分)讀 樹李國文①樹可以讀嗎?我想這個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一...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題目。(本大題共5小題,共23分)

讀  樹

李國文

①樹可以讀嗎?我想這個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一棵樹,就是一本書。如果説,書本凝聚着古往今來的知識積累,那麼,樹木就壓縮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説,書本是用文字承載着人類的智慧,那麼,樹木就是用年輪記錄着地球的歷史。因此,讀書,讓我們得以瞭解自己,瞭解人生;讀樹,讓我們懂得把握現在,把握明天。所以,讀樹與讀書一樣,是大有益處的事情。

②1957年以後有一段日子,幾乎沒有什麼朋友還肯跟我來往,我就經常去勞動*文化宮。那裏的樹,給了我特別的依靠。因為在那些年裏,所有以為靠得住的朋友,都來不及地閃開了,只有這些無言的樹木,沒有一點表示嫌棄我的意思。太廟裏的古樹,那一種令人肅然的滄桑感,在昭示着我:打倒了,別趴下,掙扎着,要活下來。好像在説,我幾百年立在這裏,什麼風霜雨電沒經過,什麼暑熱苦寒沒熬過,怎麼着?不還繼續存活着!雖然,它什麼也沒説,沉默着,但那莊重自敬、從容不迫、卓立挺直、不苟顏*的精神狀態,使我漸漸悟透這點啟示。

③這些有了點年歲的古樹,既不特別向你表示親近,也不格外向你表示拒絕。樹老了和人老了,有相似之處,老人比較固執,老樹比較倨僵,儘管如此,這對那時的我來講,就是相當友善的態度了。惟其感到可靠,不用提防背後突然的襲擊,惟其感到可信,不必擔心會兜頭潑我一身污水,能在樹底下得到這一份苟安,也就難能可貴了。後來,隨着*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後來,我差不多有二十年光景被逐出*,過着背井離鄉的流放生活。只要有機會回京探親,我總要在那些古樹下稍坐一會兒,尊敬地瞅着那些曾經慰我孤寂的老朋友。

④直到我也到了白髮蒼蒼的年紀,那頂帽子不翼而飛,才終於回到*。然而,人老了,腿懶了,也不常過來拜訪這些老友。只是每年的書市,擠到熙熙攘攘的人羣裏,買一些想買的廉價書。累了,便找個樹*下的長椅歇腿,重温我當年舉目無助時的讀樹場景。

⑤其實,一棵樹,固然是一本書,再往深處探究,但更像一個人。人,各有各的不同風采;樹,各有各的獨特個*。即使同一品種的樹木,無論在山谷裏林海起伏,在曠野裏連片成羣,在公園裏彼此相鄰,在馬路上延綿不斷,那也是形態各異,姿勢不一,張弛收放,絕非一*。如果説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這世界上也找不到兩棵完全相同的樹。這和我們大千世界裏,很難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是同樣的道理。

⑥這些太廟裏的,曾經慰我孤獨的老樹,也許看得多了,久了,它們的身影,居然爛熟於心,如同老朋友那樣,有一點變化便會覺察出來。樹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載體,都有其生命的流程。因此,人的歷史,是一本可讀的書。樹的歷史,也是一本可讀的書。儘管,人這本書,沒有樹這本書厚實,但是,樹這本書,卻沒有人這本書複雜,這就是人和樹的不同之處。所有的人,尤其是有了名氣的人,都愛頑強地表現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別人漠視,將他忽略或者忘卻。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不把他當回事。而樹木,在沒有連根砍掉鋸斷之前,它的年輪,那一圈圈深深淺淺的歲月隱祕,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許並不費解,可壓根兒就沒打算讓人知道。

⑦不想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這是樹的*格。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滿世界都對他大驚失*,這是人的*格。微風輕拂之中,枝葉搖擺之際,聽那窸窸窣窣的響動,你能感覺到樹木也是很有靈*的生物,和所有老年人一樣,也是很愛回首往事,感歎當年的。應該説,這些仍舊健在的太廟古樹,至少見識過*人從爺爺的爺爺那輩以來的往事:誰忽然紅了,誰一下黑了;誰日前贏了,誰後來敗了;誰拔份一時,誰窩憋一世;誰平步青雲,誰樂極生悲;誰説胖就喘,誰盛極而衰……結果呢,時過境遷,斗轉星移,誰也逃不了病的病,老的老,死的死,亡的亡,最終的句號。

⑧而樹,年年常綠,歲歲更新,繼續存在於碧瓦黃牆之中,經歷着滿清的衰亡,*的沿革,“五四”的啟蒙,*閥的混戰,日偽的佔領,一直到共和國的建立,以及嗣後*上的折騰。不管這其間,是顯赫的或卑微的,了不起的或馬馬馬虎虎的,腳一踩地亂顫的,或蠅營*苟、稀裏糊塗過一輩的人物;也不管怎麼樣的折騰,鼓搗,翻跟頭,跳得天高,最終都有伸腿瞪眼,退出舞台的那一刻。

⑨所以,讀一讀這些古老的樹,能夠多少參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8.文章第一段中,作者為什麼説讀樹與讀書都是“大有益處”的事情?(4分)

9.第六段裏的“厚實”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2分)

10.文章把“樹”比作”書”,又比作人。“樹”“書” “人”這三者之間是怎樣的關係?請結合文章作簡要的闡述。(5分)

11.作者在文章中寫樹與人的不同之處,旨在告訴讀者怎樣的做人道理?請分條概述。(6分)

12.蘇東坡困厄黃州,於佳山勝水中釋放塊壘,史鐵生身殘志堅,於斷壁殘垣中筆寫華章;李國文也是在人與樹的靜觀默察中,寫出了堪稱經典的《讀樹》。請你簡要談談其中的道理(或規律)。(6分)

【回答】

【*】

8.讀樹能瞭解地球的歷史,把握現在和明天;讀書能掌握人類的智慧,瞭解自己和人生。

9.樹經歷了無數的世事變遷,深藏着歲月的隱祕。

10.作者把樹比作“書”,一方面因為樹見*了歷史的變遷,本身就是一部無字的歷史;另一方面。因為從樹的身上可以領悟人生的真諦,樹就如同一本無言的教科書。(2分)作者將樹當作“人”來寫,是將樹的品格和人的品行作比,同樣也為了表現樹帶給人的人生啟示。所以,把樹比作“書”和把樹比作“人”在文中是相互聯繫相互交融的關係,(2分)從第五段第一句看,由樹到人,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1分)

11.①做人要簡單而厚實;(2分)②人有了名氣之後不要張揚;(2分)③做人要安分,不要無謂折騰。(2分)

12.作家身處逆境時,往往投向大自然的懷抱(2分),他們可以在淡泊名利的短暫平靜中,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對歷史、對人生進行深度的審視和拷問(2分),寫出啟人心智的名篇佳作。(2分)

【解析】

8.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題目,文中有原句“讀書,讓我們得以瞭解自己,瞭解人生;讀樹,讓我們懂得把握現在,把握明天”。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9.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詞語在文中含義的題目,注意上下文中關鍵的詞語,結合文中的“而樹木,在沒有連根砍掉鋸斷之前,它的年輪,那一圈圈深深淺淺的歲月隱祕,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許並不費解,可壓根兒就沒打算讓人知道”句子作答。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0.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文章內容的綜合概括的題目,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整理,可以得到*。文中的重要句子“有如果説,書本凝聚着古往今來的知識積累,那麼,樹木就壓縮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説,書本是用文字承載着人類的智慧,那麼,樹木就是用年輪記錄着地球的歷史”“其實,一棵樹,固然是一本書,再往深處探究,但更像一個人。人,各有各的不同風采;樹,各有各的獨特個*”“人的歷史,是一本可讀的書。樹的歷史,也是一本可讀的書”“不想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這是樹的*格。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滿世界都對他大驚失*,這是人的*格”,通過這些語句概括“樹”和“書”的關係以及“樹”和“人”的關係即可。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文章的主旨分析的題目,文中在敍述的過程中有抒情或議論的句子,這些應該是答題的重點,這樣的語句有“儘管,人這本書,沒有樹這本書厚實,但是,樹這本書,卻沒有人這本書複雜,這就是人和樹的不同之處”“不想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這是樹的*格”“也不管怎麼樣的折騰,鼓搗,翻跟頭,跳得天高,最終都有伸腿瞪眼,退出舞台的那一刻”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蘇東坡困厄黃州,於佳山勝水中釋放塊壘,史鐵生身殘志堅,於斷壁殘垣中筆寫華章;李國文也是在人與樹的靜觀默察中,寫出了堪稱經典的《讀樹》。請你簡要談談其中的道理(或規律)。(6分)

此題是一道規律探究的題目,要尋找共*特徵,“困厄黃州”“身殘”可以看出身處逆境,“佳山勝水”“斷壁殘垣”“人與樹的靜觀默察”可以概括出走進自然,“釋放塊壘”“筆寫華章”“堪稱經典的《讀樹》”可以概括出寫出名作。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