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沉睡的穀粒醒來舒婷      ①才是初秋,明淨的上午剛過,薄雲輕掩過來,姚*上那...

來源:國語幫 2.4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沉睡的穀粒醒來舒婷      ①才是初秋,明淨的上午剛過,薄雲輕掩過來,姚*上那...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沉睡的穀粒醒來

舒婷

       ①才是初秋,明淨的上午剛過,薄雲輕掩過來,姚*上那些爍金喧囂的浪花即刻柔和下來,輕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諱莫如深的餘姚口音。

②就在葦花萋萋的姚*古渡口,在綠茵匝地的老銀杏樹下,在泥土與蛐蛐、酢漿草的直接參與中,以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為天然背景,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朗誦會。

③孩子們坐在自帶的小椅或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滿期待。他們中間陸續走出一個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頭聳一聳肩,躍上草坡,朗誦本土或外省詩人的作品,有幾首詩就在語文課本里。目力所及之處,是著名的四明山風景區,也是*戰爭時期全國十九塊根據地之一。現在,祥和的斜陽正在那條古老的“唐詩之路”(即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上描金繪紅。李白、劉長卿、皮日休的淺吟曼哦,穿過千年歲月依然鋒芒遒勁。只有孩子們最稚嫩最真實的聲音能與之相對應,而我不能,也不敢。

④浙東腹地這個叫餘姚的小城市,從前是,現在是,將來更是個藏龍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啟超寫的:“餘姚以區區一邑,而自明中葉迄清中葉二百年間,碩儒輩出……生斯邦者,聞其風,汲其流,得其一緒則足以卓然自樹立。”餘姚的名賢舉不勝舉,有“餘姚人物*天下”一説。像王陽明、黃宗羲、朱舜水、嚴子陵這批歷史巨星,我雖然無緣謀面,可是我畢竟因此結識了當地一羣可攜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錢的“生斯邦者”為温熱朋友,也是塵世中的福氣啊。

⑤一位幼兒園老師正朗誦我的舊作《致橡樹》。每逢這個時候,我總是很不自在,喝水、東張西望、頻頻挪動竹椅。忽然聽見吱呀一聲,我趕緊低頭尋找,難道有什麼古陶或骨器被我無意蹭了出來?可惜不是。

⑥因為,腳下野草叢生的泥層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層相疊的文化層,最下面兩層是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層,距今約6000年到7000年呢。1973年本地農民的一鍬下去,無意間開啟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祕密,把我們老祖宗的家底給刨出來了。數以千計的出土文物中,最讓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穀,儘管它們接觸空氣後,頃刻就從金黃*氧化成灰黑。是它讓我對人類原始文化的啟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

⑦一向以來,我們總以為每天相依為命的米飯是拜印度人所賜。全世界原本都相信*水稻的原產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穀發現於中部的盧塔爾,經測定,它的時代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還晚了3000年。

⑧臨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術建築木屋,研磨骨片骨針,燒製陶甑陶壺,馴養牛、豬、*。於是,太陽落山後,頭顱碩大、前額圓滿、顴骨外突、下頜粗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邊繪陶縫衣奶幼兒,大碗吃飯大塊烤肉,用“雙鳥朝陽”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豬叫着,*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轉悠。酒至酣時,動人的骨哨吹起來了,手舞足蹈跳起來了,神祕的滿月引發野*的長嗷,也許這就是最本真、最樸素的詩歌朗誦,仍然在河之洲,這一片遠古荒涼的葦岸上。

⑨一位漢子被熱烈的掌聲推到高坡上,他要用餘姚土話朗誦《致橡樹》。我完全聽不懂他的朗誦,卻能感覺餘姚方言的抑揚頓挫。小符在一旁替我如此翻譯:“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打招呼/你吃飯了麼?……你如果挑一百斤/我至少幫你挑五十斤!”連我自己都笑得前仰後合。餘姚版的《致橡樹》受到的歡迎是此次朗誦會的高潮,只是,它的版權並不屬於我。

⑩我們還要去丹山赤水:伸展雙臂撐開逼仄峽谷,手掌會因此殷紅嗎?赤水橋亡臨影,人人將面如桃花嗎?這裏走走,那裏看看,心裏裝着幾顆不朽的金黃穀粒。

1.聯繫全文,分析文章的題目“沉睡的穀粒醒來”的含義。

2.第八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這一內容説明了什麼?請簡要概括。

3.文章最後一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分條概括。

4.文章先後兩次寫到朗讀《致橡樹》給作者的不同感受,這樣寫含有深意。聯繫全文,談談你對詩歌創作的理解。

【回答】

1.“穀粒”代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沉睡的穀粒醒來”表示古老的中華文明正在現實中繼續得到傳承。

2.作者通過想象,形象再現了河姆渡人原始質樸的生活畫面,説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詩歌源於勞動*的生活和古老文明。

3.表達了作者從深厚的古文明中汲取營養和傳承中華文明的意願,表現了對河姆渡文化乃至整個華夏文明的崇拜和珍視之情;呼應文章題目,深化了主題。

4.(1)本真、質樸的詩歌更有生命力。

  (2)詩歌離不開勞動*的生活。

  (3)詩歌要從中華文明中吸取營養。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