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認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孔子則説,“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

來源:國語幫 1.4W

問題詳情:

老子認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孔子則説,“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

老子認為,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孔子則説,“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反映出,當時他們

A 反思西周的禮樂文化 B 迎合封建貴族*訴求

C 主張維護夏商周制度 D 得到統治者的積極支持

【回答】

A

【詳解】

材料中的老子認為禮的出現是社會偏離了大道、仁義等道德觀念逐步失敗的產物,而孔子則認為禮是調和社會矛盾、維持社會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儘管對禮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觀點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即都出於對西周禮樂制度的反思,只是一個贊同,一個批評而已,故選 A;老子對禮是持否定態度的,他的主張並未迎合封建貴族的*訴求,排除B;老子主張小國寡民,主張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會當中去,C項不是老子的訴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於春秋時期,他們都主張退回到以前的社會當中去,故他們的主張並未得到統治者的積極支持,排除D。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