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詩書禮樂到鐘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來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然而一談及傳統建築,多數人不...

來源:國語幫 3.01W

問題詳情: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詩書禮樂到鐘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來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然而一談及傳統建築,多數人不...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詩書禮樂到鐘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來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然而一談及傳統建築,多數人不是一臉茫然,便是心懷遺憾。保存下來的古建築本就不多,往往還被歲月剝去了光*,有幾分“土裏土氣”,相形之下,歐洲古建築遍地開花,如風光片裏古堡的堅固偉岸、教堂的華麗炫酷,讓人如何與之一較高下?

難道*傳統建築就是不如西方嗎?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築最顯著的對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磚石為例。乍看之下,木質建築簡樸、易朽、扁平,似乎很難與巍峨高聳的石頭教堂一爭高下。有人把這歸咎於古人的技術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實上,中華大地並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術世界領先,石料開採加工的器具也更先進。同時,老祖宗們並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築,譬如陵墓,在他們看來,才是該用石頭堆砌的。而從秦漢陵墓的空間佈局、工程結構之精妙來看,早在那個時代,我們的磚石建築就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因此,對於磚石建築,古人“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就像*傳統繪畫對散點透視的情有獨鍾一個樣,形式和質料上的偏好,其實是一種文化選擇。

追根溯源,審美偏好的出發點,還取決於人與環境的相處方式。歐洲建築多以石砌,呈豎向聳立之勢,以求“飛昇天國”的不朽。而*建築的外部形態,基本是橫平舒展,寄寓着華夏先民對土地的依戀。在*古人心中,石頭*冷堅硬,缺乏生氣,太過疏離自然,至於尋常起居,則一定要置身於“生生之氣”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築在文化體系中的“地位”也不盡相同。在西方,建築是主要的文化載體,法國作家雨果就曾説過,“建築是石頭的史書”,一切藝術門類都須為建築服務,繪畫之,雕刻之,詠歎之,摹寫之,以圖將其打造為“高大上”的永恆紀念碑。而古老的東方*就不這麼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載,不朽之盛事。相比於文字上的“理想主義”,*人在對待建築上體現出了充分的“實用主義”態度。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説過:“君子不器。”重道輕器,由是成為*人精神上的一抹濃重的底*。在傳統文化裏,精神遠比物質更受尊崇。國人向來不求物質之長存,即便建築,也和世間萬物一樣都有新陳代謝、自然生滅。儒家倡導“卑宮室”,往往把“大興土木”等同於“勞民傷財”,更抑制了對建築規模的奢華追求。

縱觀世界歷史,宗教信仰對於建築技術的進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關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時百年,這樣的不計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為神而非為人服務的。*則不然,“敬鬼神而遠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現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現世為重。連佛教傳入*後,也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寺廟佈局從以佛塔為中心漸漸演變為以殿堂為重,似乎暗示着人們更傾向於在現實營造佛國淨土;*的重樓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獨一無二的,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遂層登臨更顯親近;到後來竟至“此心即佛”,已無須以建築或其他物質的注染來吸引信徒了。

由此觀之,*古建築的貌不驚人其來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傳統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於精神的包容與意境的博大嗎?

(節選自周飛亞《建築的“*臉”與“*心”》,《*日報》)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與詩書禮樂、鐘鼎彝器相比,*傳統建築顯得黯然失*,土裏土氣,令人遺憾。

B.*古人對建築採用的是“實用主義”態度,重視建築的實用價值而輕視觀賞價值。

C.*古建築少用磚石而多用土木材料,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D.西方古建築是為神服務的,故高大聳立;*古建築是為人服務的,故橫平舒展。

2.下列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從中華文明説起,順勢提出“*傳統建築就是不如西方嗎”的問題,並當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從建築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將中西古建築進行對比,以揭示兩者差異。

C.文章採用總分總式結構模式,材料翔實,邏輯嚴密,有力地論*了*傳統建築優於西方。

D.文章在論述過程中,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由表及裏地進行分析論*,從而大大增強了説服力。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西方古建築在形式和質料上的差異,看似審美偏好不同,實為文化選擇的差異,這是由自然環境決定的。

B.在西方,建築是主要的文化載體;但是在*,文字才是文化的載體,建築只不過是物質器用。

C.*傳統文化重精神輕物質的理念,儒家“卑宮室”的觀念,影響到古建築的規模與華麗程度。

D.佛教傳入*後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從這個事實中可見百姓追求現世幸福,建築也以現世為重。

【回答】

1.C

2.C

3.A

【解析】

【分析】

1.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項,“*傳統建築顯得黯然失*,土裏土氣”不正確。原文指的是“保存下來的古建築”。

B 項,“輕視觀賞價值”於文無據。原文只是説“而*建築的外部形態,基本是橫平舒展,寄寓着華夏先民對土地的依戀。在*古人心中,石頭*冷堅硬,缺乏生氣,太過疏離自然,至於尋常起居,則一定要置身於‘生生之氣’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並未説到“輕視欣賞價值”。

D項,強加因果,原文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時百年,這樣的不計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為神而非為人服務的。*則不然,‘敬鬼神而遠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現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現世為重”,且選項中“西方古建築”擴大範圍,原文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故選C。

2.

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C項,“有力地論*了*傳統建築優於西方”的説法錯誤。文章認為“由此觀之,*古建築的貌不驚人其來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傳統建築並非不如西方,兩者各有特*。

故選C。

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項,“這是由自然環境決定的”於文無據。原文説“追根溯源,審美偏好的出發點,還取決於人與環境的相處方式”,可見不是自然環境決定的,是人與環境的相處方式決定的。

故選A。

知識點:*現當代文學 當代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