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注】*棄疾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來源:國語幫 2.3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注】*棄疾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踏莎行

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注】

*棄疾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閒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注】此詞作於詞人閒居帶湖期間。時值南宋,國運衰微。庚戌:即宋光宗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篆岡:地名,在帶湖之側。

17.上片前三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與情?在全詞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18.詞的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詞加以分析。

【回答】

17.前三句描繪了帶湖秋夜的優美景*,抒發了人們賞秋、樂秋之情。明月皎潔,映照樓台,花果飄香,庭院*芳,賞景之人,含笑來往。前三句為下文抒發風雨悲秋之情做鋪墊(蓄勢),且與其形成對比。(答反襯亦可)

18.這兩句表面寫重陽節多風多雨的天氣會讓人感到悲傷,實則一語雙關(或比興、象徵)。“風雨”不僅是自然界的風雨,更暗指南宋國運衰微,風雨飄搖,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擔憂和對國家命運的悲歎。

【解析】

17.“夜月樓台,秋香院宇”二句對起,以工整清麗的句式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在清涼幽靜的篆岡,秋月映照着樹木廕庇的樓台,秋花在庭院裏散發着撲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來去”,轉寫景中之人,十分渾然一體。這七字除了一個名詞“人”之外,全用動詞與副詞,襯以一個結構助詞“地”,使得人物動態活靈活現,歡樂之狀躍然紙上。

18.“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這一反跌,跌出了此詞悲秋的主題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極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盤*了。到此人們方知,一代豪傑*棄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陽節快來了,那淒冷的風風雨雨將會破壞人們的幸福和安寧。“重陽節近多風雨”一句,化用北宋詩人潘大臨詠重陽的名句“滿城風雨近重陽”,這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説的“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棄疾之所謂“風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氣候,也暗喻*形勢之險惡。

知識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