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論語〉十二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

來源:國語幫 2.64W

問題詳情:

閲讀《〈論語〉十二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

閲讀《〈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三*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1.下列對第⑨章兩個“其”、兩個“之”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也相同。

B.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也不同。

C.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不同。

D.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相同。

2.第①章主要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請簡要分析。

                                                                                 

3.第⑤章是為了告誡弟子什麼?

                                                                                

4.怎樣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深刻含意?

                                                                                 

5.通過學習本文,你得到了哪些教益?                                                                              

【回答】

1.C(兩個“其”都指“他們”;第一個“之”指“優點”,第二個是“缺點”。)

2.①學習方法:學後要時常複習。②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③為人態度:對不瞭解自己的人,毫無怨言。(根據文意概括,三個問句,三個方面:學習方法、學習樂趣、為人態度。)

3.要掌握好學習和思考的辯*關係,二者不能偏廢。(第5章主要是談學習方法問題。“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

4.這兩句話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的快。(就學習而言,我們常説,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圍繞這一點來回答。)

5.示例:作為學生不應死讀書本,應該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使自己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要。(開放*題目,   *不唯一。結合課文,能自圓其説即可。)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