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吸取《周易》智慧,最早闡述了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孔子認為君子不但要知天命,更...

來源:國語幫 2.28W

問題詳情: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吸取《周易》智慧,最早闡述了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孔子認為君子不但要知天命,更...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吸取《周易》智慧,最早闡述了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孔子認為君子不但要知天命,更要“畏天命”,他從“仁”出發,提出“釣而不綱(結網),弋不*宿(巢宿)”,把不合時宜的濫伐幼樹和捕殺幼獸斥為“不孝”。在孔子看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提倡“節用而愛人”,讚揚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摘編自任俊華等《環境倫理的文化闡釋》

材料二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其幾千萬人”。東南地區被圍墾的湖泊達數十個,“昔之曰*,曰湖,曰草蕩者,今皆田也”,大量湖泊消失或萎縮,造成澇無蓄泄之所,旱無蔭灌之水的局面,水旱之災明顯增多。朝廷多次下詔禁止圍田並展開廢田還湖行動,但這些禁令並沒有很好執行,圍湖圍田皆為豪宗,且*為安置流民,時禁時圍,東南地區盲目圍田的勢頭始終持續。

——摘編自張建民《對圍湖造田的歷史考察》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孔子生態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南宋東南地區圍田現象嚴重的原因及影響。

【回答】

(1)遵循自然,敬畏自然;取之有度,持續發展;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節用資源。

(2)原因:北民南遷,人地矛盾突出;政策不定,執行不力;生態意識淡薄。

影響:有利於增加耕地面積,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地矛盾;易引發自然災害,破壞農業生產;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詳解】

(1)根據“把不合時宜的濫伐幼樹和捕殺幼獸斥為“不孝””可得出遵循自然,敬畏自然;取之有度,持續發展;根據“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可得出熱愛自然,融入自然;根據“節用而愛人”得出節用資源。

(2)原因:根據“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其幾千萬人”得出北民南遷,人地矛盾突出;根據“但這些禁令並沒有很好執行”得出政策不定,執行不力、生態意識淡薄。影響:根據所學可從有利於增加耕地面積,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地矛盾、易引發自然災害,破壞農業生產、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等方面概括。

知識點:生態保護、環境保護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